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史学比较 ,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中西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无论是具有可比性的一般的历史过程 ,还是与这些过程密切相连的理论问题 ;其二是中西史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本文所谈到的即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而不是全部的内容。进行中西史学比较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比较的目的 ,都是为了在历史研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如果不是这样 ,比较的结果只是一般性地描述比较对象的异同 ,那就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是一种盲目的比较 ,这样 ,就和所以要进行比较的初衷相悖。因为这种比…  相似文献   

2.
中西史学比较,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中西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无论是具有可比性的一般的历史过程,还是与这些过程密切相连的理论问题;其二是中西史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本所谈到的即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离不开比较,实际上远在所谓比较史学概念出现以前,史学家自觉不自觉地一直在比较中工作。然而,比较什么,为什么比较,从什么角度比较是很重要的。史学家在中西历史之间的各种比较,对加深中西历史的认识很有帮助,但长期以来由于对社会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维运和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罗仲辉1902年,梁启超在他的力作《新史学》中,通过中西史学的比较,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学作了全面的批判,同时首开中国史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先河。在将近一个世纪里,同比较文学、比较哲学等相比,比较史学研究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尽管...  相似文献   

5.
中西史学源起比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国史学和源起于古希腊的西方史学素以渊源流长、各具异彩并闻于世。这两种根植于不同区域文明的史学,曾在相互独立的状态中,历经二千余年演化,形成了各自的深厚传统。通过比较去认识两者的特点,对于今日融会中西之长,建设当代历史科学,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中西史学源起过程及其早期史学观念的比较探讨,自然只能对此项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是钱穆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钱氏往往是以此来阐明史学的本质、方法、功用和中国史学精神。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中西史学关于历史中人与事关系的认识、史学的通变观、史学的体例和体裁、史学编纂方法、史学功用、史学发展形式等方面。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是建立在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基础上的 ,意在为他的中国史学优越论和中国历史文化优越论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它既有积极合理性 ,也表现出文化保守性和民族狭隘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什么样的历史研究属于"碎片化"现象,其定义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应该如何看待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现象,这些都是值得深化和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碎片化"问题的中西方比较来从中找出其根源,进而才能正确看待史学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西传记史学的产生及其趋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传记的史学观念与中西所共有的原始宗教文化形式紧密相关,并在叙事史学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在古希腊罗马,由于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其文化结构中的矛盾运动,传记史学兴起后自成一体,与叙事史学并行不障;而中国则由于祖先崇拜长期占据优势,传记史学在叙事史学的基础上产生后,遂将叙事史学同传记史学结合起来,定为一尊,形成正统的史学体裁。比较研究中西传记史学的产生及其趋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国岩 《神州》2013,(31):290-291
本文试图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梁宗岱的新诗理论进行剖析,从梁宗岱“纯诗”理论的建构,探讨他的诗学体系核心;将梁宗岱置于我国新诗发展的纵向历程中,探究他对我国新诗发展的努力和贡献;最终揭示梁宗岱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终极探寻的学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史学批评的产生虽然要晚于史学的产生,但是,几乎在古典史学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史学批评的萌芽。古典时期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史学批评的产生与史学批评的内容,在史家标准、治史态度、史籍优劣以及史学审美等诸多方面大体一致,难分伯仲。总的说来,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理论不如中国,然而在史学审美方面却比中国古典史学批评理论更系统化、理论化。这种差异的出现,是由古典时期中西史学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6月12日—15日,"史学理论:中西比较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多位学者,就中西史学理论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中西史学的比较、历史经验、新文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12日至14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史学理论:中西比较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国内众多单位的2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沟通中西史学理论、中西史学理论的异同、传统与变迁——理论观念的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以及马工程《外国史学史》编写大纲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重视发挥史学功用李书源史学的低迷是不必掩饰也不必讳言的事实。解决史学的出路问题,除了在理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创新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如何发挥史学功用的问题。这就好比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必须要开拓市场,让人接受你的产品,而让人接受你的产品,那你必须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是与西方传统史学不同的另一种更高的发展形态。中西史学在其形成和发展阶段(即中国为先秦、秦汉时期和西方的古典古代)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显示出各自的特征。但也应该看到,中、西的古代史学也有其共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中西史学的异同时,不能唯西方史学家的历史观念是从(事实上,西方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也并非是一致的,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照搬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正>由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教授主编的《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包括:1.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连续"和"断裂"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用以研究中西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对西方文明发展以断裂为特征,中国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做了理论上的说明。2.在悉心研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揭示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以自由为内容的精神发展观与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文明的阶段性特征是定位历史现象的一种参照,而文明之间的联系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宏大的时空背景。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之间的交往、冲突、融合频繁而深入。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幸记录了一些文明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为某些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提供证据。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就曾经批驳了一些希腊人1把埃及人的灵魂不灭、转世轮回的学说纳入自己名下的做法。2历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非常漫长,史学的产生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独立于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中西历史及史学比较研究起源较早,是从宏观的历史文化比较发展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主要以宏观比较为主,并形成一般的理论模式。六七十年代,以个体的微观研究为主要特征,形成一个高潮。90年代至今是第二个高潮,以大的群体或项目为中心,出现了系统的比较,提出了新的比较理论,史学越来越成为比较的重点。西方的中西历史及史学比较理论,经历了从以近代西方为中心的东西二分法,到注重多元化的文明形态比较,再到不同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的几个发展阶段。这些变化是与学术和历史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也是一个史学强国。梁启超说:"在中国,史学的发达,比其他学问更厉害,有如附庸蔚为大国,很有独立做史的资格"。~①"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②黑格尔也认为:"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措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个仔细明白"。~③中国"历史著作的精细正确",着实让欧洲人惊叹不已。~④传统中国史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只就中国传统历史学与治国安邦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哲学诠释学是西方长期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核心观念强调了认识为理解者和被理解者双方相互理解的对话过程,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对现代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构建中西史学比较的主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加深了对中西史学比较基本认识范畴中同与异的理解,并有助于对中西史学比较合理性的深入探讨。本文认为,研究诠释学并对其加深理解对于探索现代中西比较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言及"历史编纂学",人们总会联想到与之对应的英文"historiography"。一般也是如此对应翻译。但这种以主要意谓"史学"或"史学史"的"historiography",去界定和理解中国语境下历史"编纂"之学存在很大问题。语义分析表明,中文"编纂"所指的是单纯的文本编织组织,而没有"historiography"的意指。中文所谓"编纂",是对国家职掌管理、整理档案文献职能的史官组织历史文本行为的描述。这种"编纂"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传统史学文本的以连缀组织已有文献为主的生产方式,而史官的官僚性,也决定了文本组织的立场和视角的国家性,决定了反映内容的社会性和整体性,决定了其对于政治实体的治乱兴衰,以及为容纳多重内容而追求的文本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此不同的西方史学,由于相当长的时期属于个人行为,没有被纳入到国家的职能之中,所专注的焦点多局限于个人或亲历或传闻的诸如战争等重大事件,关注的是人性的善与恶,导致在组织文本时,不太考虑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更注意表现事件的线性过程和事件的情节。因而,在西方史学中,与历史(history)一起组合使用来表示文本历史的,一般采用narrative或writing,如history narrative,或history writing等。"编纂"一词的分析,或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中西史学文化上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