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我第二次到反帝会工作。这时,反帝会已迁到两湖会馆。这里的办公室宽掉了,但这时期反帝会却处于革命低潮之中。“××被捕了!”“×××也被捕了!”“国民党派人来谈判了……”“盛世才的弟弟盛世骇被盛世才杀害了!”种种传闻搞得人心惶惶,真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不断逮捕人的情况下,各单位陷于瘫痪,许多工作难于进行。反帝会的组织面貌更不清楚,如部正副部长都是谁?现在很难讲清,更难讲完全了。只记的秘书长是王宝乾,姜作周担任过宣传部长,藏谷烽担任过文化部长,但不久安、藏也都被捕,并被杀害。在我第二次来…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十年     
魏廷 《百年潮》2007,(2):37-43
从1949年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开始,我和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从事长江流域规划和长江干支流治理开发工作。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从1959年12月最初提出建设方案,到1988年12月全面建成,我一直担任规划设计工作。其中,从1973年具体负责修改初步设计方案和现场设计及配合施工工作,到1983年回武汉主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工作,我常驻葛洲坝工地十年,并在这里渡过了七个春节。  相似文献   

3.
1936年9月21日,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镇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个铁匠,全家7口人生活极为艰难。在我小学毕业后,于1951年9月统一分配到沈阳参加了工作。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1954年初我被调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上掌握了主席的生活习惯,主管领导对我的工作表现都比较满意,尤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总是表扬我,说我直爽、诚  相似文献   

4.
我从1942年5月参加新四军后,就与"文化"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担任了教员、文化教员、文工团员之职。令我难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先后经历的苏中耙齿林遭遇战、丰利镇保卫战、车桥战役和高邮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牺牲救国同盟会是1936年抗日战争初期党在山西创立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组织。1937年初秋,我在家乡原汾城县阜平庄参加了牺盟会,接着到牺盟汾(城)乡(宁)边委会干校学习,后在汾、乡边委会担任宣传员。1938年秋经边委会介绍,考入牺盟会总部政治交通干部学校。那时干部学校和政治  相似文献   

6.
忆杜老     
我与杜任之同志是1939年夏相识的.岁月悠悠,一晃55年过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高尚品德和对同志的深情厚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至今记忆犹新.一、难忘的首次见面我是1936年10月间,在运中参加民先和牺盟会,19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负责恢复安置牺公会、四救会(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并担任中共安邑地下党县委书记.1939年6月中共汾南工委通知让我潜入同志会干训所受训.因我是牺盟干部,去时持乡宁牺公中心区介绍信到秋林上葫芦牺公总部会报到,学习了几天,由总部会把各区潜入同志会受训的牺盟干部,集体送入同志会二期干训所.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曹云芳,生前系贵阳市南明区妇联主任和省、市、区政协委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与丈夫罗哲就跟随毛泽东主席一起干革命。他们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还曾住过一个大院。1958年和1960年毛主席两次邀请我母亲携儿孙前往北京叙旧,对我母亲关怀备至。罗哲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6年4月,罗哲得知毛主席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便携我母亲同往,受到毛主席的欢迎,即聘罗哲为讲习所教员,后又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经常向我的母亲和罗哲…  相似文献   

8.
李滔 《百年潮》2001,(7):38-43
1948年我由蒋管区到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经中共中央城工部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作.1949年9月,我被调担任刘鼎同志的秘书.刘鼎同志是老共产党员,又是党内闻名的技术专家.我在他身边工作了三年多,一直到1953年初,他被撤职为止.这一段,正是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刘鼎同志担任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为兵工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许多往事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忆董一博老     
1934年9月,我参加在新疆召开的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时,大会宣读了董老的书面发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董一博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0.
辛文 《纵横》2014,(6):35-36
我第一次见李井泉同志是在山西临汾。当时他任晋绥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来党校讲过课,我那时在党校担任教员。他的江西口音很重,不留神还听不大懂。解放军南下时,我随部队到了四川,先是在西康省工作,后来川、康合并,我就来到成都,长期在省计委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展开了对粟裕的批判,这是对他最大的一次伤害。当时我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会议的通知、文件、简报等都是我呈给他的。突如其来的批判斗争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的任务是总结解放后八年来的军事工作,结果却与毛主席的指示背道而驰,批起刘伯承、肖克的“教条主义”,粟裕的“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来了。事前,粟裕一点不知道。接到开会通知后,我向他报告5月24日上午到中南海居仁堂开会。粟裕问我什么内容?我说,通知里没有说。按照惯例,往常开会都要说内容的。这是一次有元帅们参加的50多人的小型会,在粟裕…  相似文献   

12.
我与彭真1936年秋在北平相识,当时我掩护他做地下党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后,彭真长期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17年间,我先后在市委办公室(厅)、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等部门工作,担任过这些部门的主要职务,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在几十年的接触中,我受彭真的影响和教育很大。但我们之间一直是同志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私人事务上从未相互求过什么。这里回忆一些片段,且谈谈我对他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01,(7)
1948年我由蒋管区到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经中共中央城工部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作。1949年9月,我被调担任刘鼎同志的秘书。刘鼎同志是老共产党员,又是党内闻名的技术专家。我在他身边工作了三年多.一直到1953年  相似文献   

14.
省委宣传部里的同志爱叫汪小川同志为汪老者,这是爱称。所谓老,有两方面的含意:一、他是1929年就参加红军的老革命,长征时就担任师宣传科长,为了统战工作的需要,1937年党派他到白区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日报担任总编辑,是宣传战线上的老前辈;二、他比我们年长,其实他调到贵州工作时只有43岁,正是年富力强,而我们才20多岁,因而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1956年以政协湖北省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协”)驻会常委的身份参加政协工作的,先后担任过驻会常委兼社会组副组长、秘书处处长、副秘书长。1959年10月,调去丹江口水利工程局工作5年多。1965年4月,又调回“省政协”复任原职副秘书长,直到1988年在省政协第六届第一次大会上被选为副主席,1993年第七届换届始了(其间在1988年担任过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前前后后在政协工作了30多年,兹值其成立45周年大庆之际,除衷心祝贺外,谨就管见所及,略谈自己在政协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三年,河南省博物馆曾组织部分美术工作者到密县临摹打虎亭汉墓的全部壁画。我当时参加了这一工作。在临摹壁画的几个月中,我们朝朝暮暮,面对壁画,观察、体会、描摹,无不为之感到惊叹!这些东汉无名艺人的作品无疑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珍品。其中一幅壁画,《舞乐百戏》,是这批壁画中的佼佼者。《舞乐百戏》这幅壁画位于二基室北壁的中层,长7.34米,高0.95米。画面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这是陈天华在《警世钟》一书中提出的名言。陈天华的反帝爱国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毛泽东在1936年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回忆少年时代读了一本讲革命的书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说的这本书,就是盛行一时的《警世钟》。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9,(11)
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多年来我一直怀念聂老总,他的容貌、他的声音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1997年4月9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在抽屉里放了两年。现在是到了应该拿出来的时候了。我曾直接在聂荣臻领导下工作了十年,从1957到1966年。1956年2月,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先后由李富春、陈毅、聂荣臻任主任。李富春管的时间最短,陈毅管的时间有半年多。那时周总理直接管得不少。而聂  相似文献   

19.
王传斌 《百年潮》2010,(6):38-42
1972年11月,我接到外交部的通知,从对外友协调到外交部,将被派往驻外使馆,并限我11月份去参加学习。我按时报到后,才知道将被派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担任政务参赞。从1973年初到1979年5月底,我在意大利工作了六年多,先后与沈平、韩克华、王国权和张越四位大使共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那特殊的年代,也见证了六年间中意关系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8月,我父亲王林受黄敬的委派,来到西安张学良的卫队二营学兵队,做地下工作。11月下旬的一天,父亲听到同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的孙志远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连连称赞这首歌好。后来,得知这首歌是一位叫张寒晖的中学教员编写的,父亲转天告假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