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有清一代,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的札哈沁部仅设一个总管旗。大量可靠史料证明此说不确。事实上,作为内属蒙古的札哈沁部设置了两个总管旗:一为乾隆年间设置的公中总管旗;一为嘉庆五年设置的、由三等信勇公兼任世袭总管的总管旗。兹予考证,不逮之处,就教方家。一、我国史学界对札哈沁部设旗数目的看法 《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札哈沁部(一旗)”①,又载:“札哈沁总管二员(内一员,三等信勇公兼任)、参领一员、佐领五员、骁骑校五员”②。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载:“札哈沁总管一人,参领一人,佐领、骁骑校各四…  相似文献   

2.
喀左蒙古族的来源及喀喇沁左翼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蒙古族人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明初从北方南下的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末从鄂尔多斯东迁过来的喀喇沁部的蒙古人。他们主要通过联姻的形式融合到一起,沿用喀喇沁之名,后金天聪三年,喀喇沁部归附后金。天聪九年后金将喀喇沁分为左翼和右翼旗,色棱为喀喇沁左翼旗第一任札萨克。从此这里的蒙古人结束了狩猎、游牧和战争、抢掠的生活,开始在喀左地区定居农耕至今。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友人处见一人首蝉身型佩饰,该件器物长3.6厘米,造型为人首蝉身,其色绿中带黄。器物通体布满灰色斑点状沁,刀丁朴拙,包浆自然,沁色古旧可爱,初观之疑为魏晋风物,只是质地难辨,耐人寻味(图一、图二、图三)。友人称是古之蓝田玉,笔者搜牍检籍,略为之述。  相似文献   

4.
正机枪发明人确实显得诡异:历史记载,机枪的发明人是个叫"马克沁"的美国人;但另一些资料表明,机枪的发明人是个叫"坎特罗"的英国人。不仅如此,"坎特罗"与"马克沁"非常相像,简直可以相互"替身"。更诡异的是,"马克沁"的出现,正是在"坎特罗"神秘失踪之后……机枪的发明人是谁?时间回溯到1893-1894年在罗得西亚(今非洲津巴布韦)的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刚发明的机枪经历了第一次战斗洗礼。由英国查特公司的50名警察配备4挺机枪组成  相似文献   

5.
《清史研究》2021,125(3):24-36
入清后,喀喇沁蒙古黄金家族及部分乌梁海塔布囊们先编入满洲八旗。天聪九年设蒙古八旗后,又转入蒙古八旗。当时,这些喀喇沁和部分乌梁海人驻牧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及其附近的口外游牧地(nuktere ba)。档案资料显示,从清初到晚清蒙古八旗各旗牛录所属喀喇沁、浩齐特、扎鲁特等各部不少蒙古人丁一直驻牧在口外游牧地。另外一些属于满洲旗、汉军旗以及牧群、王公等私属人丁也长期驻牧在口外游牧地。有清一代,在京蒙古八旗和游牧地蒙古八旗之间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  相似文献   

6.
阜新蒙古贞地区是胡尔沁及胡尔沁说书艺术的发源地,蒙古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民歌、安代舞、好来宝、胡尔沁说书艺术等历史悠久,素有"歌的海洋"、"故事之乡"的美称。我们在憧憬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术再度复兴和繁荣前景的同时,也要加以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里木盆地策勒县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为一片典型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区域,总面积约660平方千米。古绿洲上散落着胡杨墩佛寺遗址、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大墓地、胡杨墓地、喀拉沁古城、斯皮尔古城等众多古代遗迹。喀拉沁古城为唐代所设的坎城守捉(坎城镇、绀州),也即媲摩城(phema)。唐代喀拉沁古城商贸发达、人丁兴旺、佛教兴盛,公元790年以后荒弃。斯皮尔古城原为汉代西域渠勒国王城鞬都城,约魏晋后期荒弃。文中对于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上的佛寺和城址的废弃,以及古绿洲沙漠化过程前后经历的两个阶段和沙漠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侧拍刃尤她裕兄弋把一之裕姆尤丫︸之恢一尤把苍一饭︸︸仪一力沁劝沁为均拍均粕酒祀均勾翔袖娜力撼柏梢馄心箱对州袱瑙粗冷次一特沁冷沁汉一丫必权一力沁冲均灰︸劝均劝沁冲冲召冲乃这这冲料这逸鼓这捆藻翻娜 第一期史学的童年(白寿彝)刘盼遂先生著作目录(王酉梅)《资治通鉴》及其有关的几部书(柴德赓遗著)建议编辑《中国地方志集成》(陈光贻)关于调查和整理中美关系档案资料的建议(朱士嘉)唐代史学与唐代政治(瞿林东) 第二期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朱士嘉)司马迁和班固(白寿彝)章实斋与汪容甫(柴德赓遗著)邪道元籍贯考辨(辛…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著称于世。本文系就“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花纹钢及王麻子、张小泉刀剪这三种传统工艺作一简介。一、“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在我国古铜镜中,有一些历经一、二千  相似文献   

10.
韩艳 《神州》2010,(2):18-20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醇香的美酒,清香沁脾,无须任何包装,也会让你品味又品味,思之再思之。其鲜明的主题,完美的艺术形式,往往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进入美好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浪音 《文史月刊》2023,(7):55-58
<正>沁中,即沁县中学。它的前身是1944年5月24日,由沁县、屯留、襄垣三县抗日政府联合成立的沁屯襄耕读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山西省沁屯中学,1948年改为省立沁县中学。校址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沁县西南的山上,距屯留、襄垣较近的圪坨村中。沁县解放后迁到了县城内。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学校大多有一支负责宣传抗日主张,传播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亦闲 《风景名胜》2008,(10):46-46
秋日的西溪果真不同凡响,树木花草一扫夏日的恹恹之色,仿若吸纳了天地精华般透着气象万千。又去西溪的时候,是一个雨目的午后。秋雨毛绒绒地飘落在脸上,有些冰冰的,却也沁人。我与老友坐在摇撸船  相似文献   

13.
八宝地方,出产一种独特的稻谷,叫八宝米。八宝米呀,看起来白润如玉,闻起来清香沁人,吃起来松软可口;一家煮八宝米吃,周围的几家,都能闻到香味;八宝饭连放几天,都不减香味,不会变硬,仍然和刚煮的一样,香喷喷、软和和的。  相似文献   

14.
有诗赞扬忻城米馍云:“正月团圆话短长,家家炉火散清香;要知何物沁人鼻,米馍芬芳满壮乡。”这是一位外籍客人到忻城作客,走村串户品尝到烘烤米馍的异香时而题的诗句。  相似文献   

15.
沁水下游的夏文化与先商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沁水下游的夏文化与先商文化杨贵金沁水源出山西沁源县北部绵山诸谷,向南蜿蜒流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等县市,穿出陡峭耸立的山峰,折而东南进入河南省的济源、沁阳、温县、博爱,在武陟县注入黄河。在河南省西北部这一段称为沁水下游。全长一百公里左右,其流域地势...  相似文献   

16.
果色天香     
《世界》2011,(10):188-189
秋的记忆除了给人带来一份萧瑟,更多是收获的喜悦。其实秋是最富色彩的季节,随时间向冬的推移,墨绿、金黄、桃红或许还是沁人心的紫。多彩自然需要完美的屏幕来诠释,平板电脑正好派上用场,双核的加入也恰到好处地与这时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仔细翻检沁河流域的有关文献后,大体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即沁河流域的世家大族,不论是将军还是文职官员,不论是饱读诗书之士,亦或家财万贯的富商巨贾,他们开始在沁河流域发迹,并逐渐走向朝堂、走向五湖四海,变得引人注目,其年代大致可以从宋金元时代算  相似文献   

18.
蘭萼花     
普洱县城外东门山岭中,相传过去生长着一种美丽的花草,人们称它为“兰萼花”。兰萼花没有绿叶陪衬,只有二尺多高,笔直的一根花茎,颜色绿得莹莹欲滴,每一支花茎顶端只开一朵小红花。红花周围,有八瓣四季不凋的萼片托着,就象一只碧玉碗里盛着一颗红玛瑙,红光闪灼、鲜艳夺目;一阵山风吹来,翡翠般的枝干轻盈地摆动起来,红花散发出阵阵沁人的幽香。兰萼花有个特点,就是怕采摘。若是被人摘下,转眼间就成片成片地落花了;兰萼花不能移植,又没有花籽,花秧好象是从地里自己冒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古玉的沁色     
张尉 《收藏家》2011,(2):57-59
在研究鉴赏古玉时,沁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谓沁色,是古玉经长久埋藏于地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于自然本色之外的次生色泽。两宋以降,随着古玉收藏风气的盛兴,古玉鉴赏的程度不断提高,鉴赏范围也渐趋扩大。但在清代之前,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辽宁省地域,在中国历史上的元代,属于辽阳行省和大宁路;因此,蒙古族人曾在此活动过,当是历史事实。明王朝时,先是蒙古民族的朵颜、泰宁、福余等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后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含蒙郭勒津部)、科尔沁部(其中一部分)等蒙古人,都更在今天辽宁省内的西部和西北部游牧;换一句话说,在今辽河流域、大凌河流场游牧。后来则是驻牧。自清王朝建立起,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含蒙郭勒津部);科尔沁益(其中一部分)等蒙古人已经在今辽宁省内的西部和西北部定居下来。他们的后裔便是今天辽宁省内蒙古族的绝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