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雷锋塔     
五代吴越立国,凡五传。钱鏐以“盐盗”、乡勇出身,由偏将而至领一州之军,与黄巢的农民军为敌,先后翦除刘汉宏、薛朗,继之剿灭董昌而平两浙。公元902年,大唐天子封越王,两年后被迫再封吴王。唐亡,钱谬归附后梁,终得吴越王封号。其毕生事迹颇隆,尤以不惜工费大力兴建海塘、闸堰,造福于两浙十三州之地,  相似文献   

2.
权与钱     
丁聪图 《湖南文史》2012,(12):50-50
与社会而言,“权”象征着责任,“钱”象征着富贵,“权钱”本是一个人的能力与修养的体现,可不知不觉,“权”“钱”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如例行的各类发布会上,各种招投标的评标中,工作岗位普升时,甚至在校园里,“权”“钱”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仿佛这些比千言万语来得更直接,比多年的努力来得更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权与钱     
与社会而言,“权”象征着责任,“钱”象征着富贵,“权钱”本是一个人的能力与修养的体现,可不知不觉,“权”“钱”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如例行的各类发布会上,各种招投标的评标中,工作岗位普升时,甚至在校园里,“权”“钱”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仿佛这些比千言万语来得更直接,比多年的努力来得更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厌胜钱”也有人称为“压胜钱”,实则所谓“厌胜”者,谓厌伏其人咒诅求胜之意也,《后汉书》以以菟为厌胜之术,因此,“压胜钱”实为“厌胜钱”之谬称。按“厌胜”二字字义推断,“厌胜钱”就是一种以厌禳为目的的钱币。厌胜钱大都是私铸钱,因此要谈厌胜钱还得从私铸钱谈起。钱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国家经济命脉,应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以免造成金融混乱,但我国早在西汉之初就已有私铸钱币出现了。公元前186年(吕后二年)就因私钱充斥,曾下令严禁民间私铸钱币,但到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又取消了“盗  相似文献   

5.
钱神灵不灵     
推出“钱神”专题,似乎是在向充满铜臭味的钱顶礼膜拜。在人信眼里,钱似乎是个贬义词,总是被批判的对象。比如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见钱眼开”、“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事实上,如果客观地看问题,“见钱眼开”与“有钱能使鬼推磨”从词义上就已经说明了钱的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结合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对“钱”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钱”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当今经济社会中,“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钱。但是,对于“钱”的理解,每个人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新疆红钱》、《新疆红钱大全图说》两书曾刊出多枚宝迪“人”八异版钱,有的泉友就按图索骥找到咸丰宝迪“人”八钱时,往往以为就是珍品,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人”八钱都不过是受流铜蚀惑所致,并非珍稀版别。笔者分析了自己的几枚“人”八钱藏品,对此现象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8.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中的“文先生传”记:“以故先生书画遍海内外,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而环吴之里居者,润泽于先生手几四十年。”王世贞正是这“几四十年”时的当代人,其所见、所闻必无虚谬,而世传文徵明的书画作品确是真赝混淆,以至成为古书画鉴定研究的重点之一。所谓“润泽”一词,说得太客气了,因为传世文氏书画不仅有代笔的一种,更多的是仿学者的伪书、伪画。据迄今的鉴定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文徵明之子文彭、文嘉兄弟以及文氏弟子钱穀、居节、朱朗诸人曾为文氏代笔作书画,应该也不排除他们径直地进行伪作。但“环吴之里居者”中还有更多的人伪作文氏书画,是我们迄今尚未知姓名者,甚  相似文献   

9.
我所读过的中国历史上阐述钱的名篇有二:一是晋朝人鲁褒针对当时上流社会、士大夫阶层比富成风,钱财肆虐,金风横流,危害政治,酷毒世民的现实,写的《钱神论》。一是唐代人张悦针对朝政松弛,官衙贪婪,藩镇雄视,民怨日沸的吏治局面,为匡时补政,医国救民开出的药物名典《钱本草》。近日偶翻旧时笔记,忽地《钱本草》跃入眼帘,细赏奇文,推敲再三,觉得很有必要写篇文章,以飨读者,警策世人。“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开篇阐明钱这味草药的三种属性,以“味甘…  相似文献   

10.
要钱不要脸     
从前,有弟兄三人,都是小气鬼。有一天,弟兄三人同行外出,突然看到路上有一串铜钱。大哥不爱说话,只用手朝铜钱指指。老二嘴快,忙喊:“钱、钱!”老三手快,纵过去弯腰拾了起来。跟着,弟兄三人吵开了。大哥说:“钱是我先看见的,应该归我。”老二嚷着说:“是我喊叫着告诉你们的,应该给我。”老三把钱紧紧的捏在手里说:“公鸡叫,母鸡叫,哪个拣着哪个要。我拣起来的,就是我的。”弟兄三人你争我夺吵闹不休。他们正争吵得脸红脖子  相似文献   

11.
王坤 《钱币博览》2002,(3):40-41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自汉武帝的“建元”起,直到清末帝溥仪的“宣统”止,一直延续不断。一般来说,在此期间,正统王朝也好,一方“僭窃”也罢,少数民族也罢,农民起义也罢,一旦一个政权建立,有了国号,同时就必然有了年号。中国铸币要比年号的出现早很多年,但是,年号钱却要比年号的出现晚很多年。直到公元338年,十六国时期的成汉国昭帝李寿建元“汉兴”后,铸造了面为汉兴的钱币,中国才有了最早的年号钱。中国正式铸行年号钱的时代应是唐肃宗的乾元年间,当时,朝廷曾鼓铸乾元重宝钱。  相似文献   

12.
据1966年全国在校大、中学生的统计,大学生为53万4千人,中专生为47万人,中学生为1249万8千人(燕帆,《大串连》,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如此庞大的青少年人群,因“革命”而有资格、有机会“乘车不要钱”、“住宿不要钱”、“吃饭不要钱”,(称“三免费”)在以北京为轴心,以各大省会城市为连贯的天南地北间或奔走呼号,或游山玩水,不仅是文革运动的卓诡,恐怕在人类迁移史上也属特异的绝殊。  相似文献   

13.
仁济医院西医来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炜炜  唐水   《中华遗产》2010,(5):42-49
从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西医在中国人眼中一直存在谬解。比如,有学者认为信天主教的人脏腑不全,才能以西医之法疗治;有人因为对手术的抗拒而宁愿相信西人“好食小儿”、“刳死人睛,作炼银药”。然而,西医在上海的登陆却几乎没有受到东西方文明之冲突的影响,要究其原因。我们不妨读一读沪上第一家西医院——仁济医院初到上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林笑薇 《民俗研究》2003,1(4):155-157
年彩,俗称“门笺”、“门彩”、“挂千”、“挂签”、“挂钱”。鲁南称“过门笺”,天津称“吊钱”,北方叫“挂钱儿”。是春节贴在门楣上的一种民间剪纸,流行于南北方农村,城镇亦有。  相似文献   

15.
汉镜《硕人》铭文校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镜《硕人》铭文中多借字,另还有俗字、异文,可断定“汉镜诗”属于“俗儒穿凿”之《诗经》版本。这一“文字多谬”的汉镜《硕人》铭文,提供了有关《诗经》流传版本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释“嘴” 甲骨文和金文韵“线”含,据令衡见韵形体可归见为兰类:气叹辱么蟹黝4燕》/钟字琢识.象人头上生发,前两例反映得尤为堵处,随淆字形韵简化,头、太成乃一体。这种写法在古文字中屡几示鲜.如“若”字:心东津乡妇7了瞥胃;少喀下》书夕 稼甲》合夕‘咚甲袅沪“3孙海波先生谓“象人跪聪涌两子扶其首,⑧,是.又“瑞,,字:,企介礁冬宁沪沙l.衫。嗯挤加‘心甲》‘邓“钱”字为动词,闹斌有两种:2.找某方(国)J:有线。 “钱”字从“少’从“,”。“少”持韵浑法有鸿、B、c兰种,小有更化,但郡是人首钧象形。可资比软韵字例如:声笋岁)行侄浪自…  相似文献   

17.
孟享  耿艺 《中华遗产》2009,(1):24-45
在中国民俗中,有关“钱”的习俗众多:过节有压岁钱、七夕钱、民间有避邪钱、吉语钱,人们用“钱”镇宅,借“钱”祈平安,诸多现象似乎能归纳出一个结论:“钱”有“神力”。那么有没有一位“钱神”?他又是谁?我们试图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寻求答案,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省与陌     
问:北宋钞版上有“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字样,元代纸币上也有“贰贯文省”字样,读货币史料更常见“省陌”、“短陌”之说。请问,省陌、短陌是什么意思?它起源于何时?答:省陌、短陌是我国古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陌即百,古文陌、佰相通,在货币流通中,陌指一百钱。所谓短陌(亦称短钱),是说把不足一百的钱作一百用。至于它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载谢世平同志的《介绍两枚周元通宝样钱》一文中说:一枚钱背有“飞龙戏珠”,另一枚“背穿上是一尊手持拂尘的坐像”,“经鉴定上列二品为铜制样钱”。又说:“五代后周时期用铜制‘样钱’,而且钱背制有‘龙’、‘佛’图案。”对于这一论断,实不敢苟同。笔者详察刊出的二枚被称作为“样钱”的“周元通宝”原拓墨本,拙见以为它不是样钱,而是后铸的厌胜钱。今不揣粗浅,求正于钱币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韩兵 《钱币博览》2004,(4):23-23
古代花钱是我国古代钱币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钱的分类较多.主要包括咒语钱、吉语钱、生肖钱、钱文钱、镇库钱、赐赏钱、打马钱、秘戏钱等。其中吉语钱种类最多.它以吉祥含意为主,其内容有以长命百岁为主题,往往与富贵、幸福等内容相联系.如。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福寿康宁”、“福禄寿喜”、“龟鹤齐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有以高官厚禄为贺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