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大家都懂得,但“匹夫”的含义和来源,还不很清楚。《辞源》“匹夫”条目下:“①庶人。平民。②独夫,有轻视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匹夫,①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老匹夫,匹夫之辈。”庶人、平常人为什么称“匹夫”,给人的印象是“生活困难,无力成家,一个人过日子的下层人民叫匹夫。”匹,是单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彰无忌 《文史精华》2006,(10):39-48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军的作品和他敢爱敢恨、耿直鲜明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太多的传奇故事,和鲁迅先生的交往、与萧红的爱情、跟张春桥之流的决斗……明年是萧军的百年诞辰,作为萧军至交的作者追忆如烟如丝的往事,写此心血之作——《萧军百年祭》,讲述了这位著名作家坎坷而又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9,(10)
拳打狄克们鲁迅逝世后,萧军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曾将新出版的《中流》、《作家》、《译文》等刊物,在鲁迅墓前焚化。这些刊物都是鲁迅先生生前关怀和支持的。新出版的这些刊物上面刊有对鲁迅的纪念文章和照片。当然,萧军并非有神论者,他这样做,实在是人在极度悲哀时的一种身不由己的行动。然而,此事却被狄克一伙看见了。于是他们便在《文坛消息》上写文章漫骂萧军是“鲁门家将”,是鲁迅的“孝子贤孙”,烧刊物  相似文献   

4.
张毓茂 《百年潮》2000,(5):32-34
一、十年浩劫萧军从东北到北京后,由于刘芝明等人的刁难,不给转“工作关系”,无处领取工资。多亏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的关照,把他安排到北京戏曲研究所任研究员。“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萧军毫无思想准备。1966年7月的一天,萧军随同戏曲研究所人员参加北京市文化局系统批斗大会。会议结合批斗文化局的所谓走资派,点了一批据说是被走资派包庇的所谓“牛鬼蛇神”的名字。其中包括戏曲研究所的一些老艺术家。被点名的“牛鬼”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接受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9,(9)
暴风雨中救萧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全东北。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萧军在北满一个小县城舒兰聚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抗日青年,准备拉起队伍抗击日本强盗。但是,由于叛徒出卖,他们失败了。萧军被迫和方靖远逃亡到哈尔滨,成了没有职业的流浪汉。失败,并没有使倔强的萧军消沉颓唐。他又找到一群新的战友,开始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新的斗争。当时,“萧军”这个名字还没有出世,人们熟知的是流浪诗人“三郎”。开始,萧军向各报刊投稿,卖文糊口。后来得到《国际  相似文献   

6.
方朔 《文史博览》2008,(5):32-3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萧军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作家。他曾与鲁迅、毛泽东都有过亲密交往和书信往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共产党有着密切往来。1948年他在东北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被打成“反苏反共反人民”分子,排挤在党外。之后连续30多年,萧军厄运缠身,在“文革”中还险些丧命。1982年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却没有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7.
方朔 《湖南文史》2008,(5):32-3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萧军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作家。他曾与鲁迅、毛泽东都有过亲密交往和书信往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共产党有着密切往来。1948年他在东北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被打成“反苏反共反人民”分子,排挤在党外。之后连续30多年,萧军厄运缠身,在“文革”中还险些丧命。1982年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却没有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8.
鲁迅有没有自己的正面主张?有,“立人”思想,就是他的最值得注意的正面主张。这一思想的要义,即如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所说:若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应该“立”什么样的“人”?他在“五四”时期曾一再提到的“真的人”,“完全的人”,是他的期待。换言之也就是个性真正得到解放的人。对当年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来说,就不但要从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萧军是鲁迅的学生,晚年时的萧军还专门刻了一方印章,日:“鲁门小弟子.”这其中的因由,既有鲁迅为高扬民族御侮大旗的成名作、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作品《八月的乡村》所作的序,与为反击狄克(张春桥)攻击《八月的乡村》所作《三月的租界》的檄文;更有1936年10月19日晨鲁迅逝世时,他跪倒在鲁迅床前石破天惊的号啕大哭,与鲁迅逝世周月忌日,在鲁迅墓前将刚出版的刊有鲁迅照片与纪念文章的《中流》《作家》《译文》等杂志当作祭品焚化等感人场景,以及面对狄克同伙马吉蜂讥讽他为鲁迅的孝子贤孙,他与其决斗摔跤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坛掌故……  相似文献   

10.
刘少才 《世界》2007,(2):70-72
岁月可以洗去凡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却难以磨灭名人名家的历史陈迹。提起文坛名家萧军和他的名著《八月的乡村》无人不晓。萧军作为鲁迅之后的知名作家,的确没给家乡故里留下太多的纪念物,但是他的名言:“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抱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厚自一身轻。”却镌刻在他家乡自己的墓碑上,供后人凭吊。  相似文献   

11.
萧军、端木蕻良与骆宾基都是东北很有才气的作家,在30年代因萧红关系互相认识,后来却成为“仇人”,这是为什么? 萧军与端木蕻良曾是萧红的前后丈夫,骆宾基是萧红去世前44天的陪伴者。萧军和骆宾基都认为端木自私、虚伪,端木对两人的看法不详,因为他生前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认为这是他本人的隐私,无须公布于众。事实究竟如何呢?到了90年代,终于有人去访问端木,但这时端  相似文献   

12.
1940年6月15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这六年时间,是萧军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萧军在此期间写下了内容丰富的日记—《延安日记(1940—1945)》(上、下卷),书中大部分材料对于透视中共政治文化传统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炎黄春秋》上读到关于胡乔木同志的长文,不由想起萧军与他的交往。他们虽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党内“大笔杆子”,经历和性格完全不同,但他们却相交很久,并且很有缘份。1936年在上海,1942年到1944年在延安,1981和1982年在北京,他们曾多次交往。 一、在上海 1934年11月初萧军到了上海,写出了反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先生看了原稿非常赞赏,热情地写了序言予以评价。 由于这种“言抗日”的小说国民党当局严禁出版,所以萧军是以“奴隶丛书” 之二(之一是叶紫的《丰收》,之三是萧红的《生死场》),并自费,秘密找私人…  相似文献   

14.
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刘军、田军、萧军;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萧红。萧军和萧红名字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红军”,这是他们取笔名的真正寓意。  相似文献   

15.
鲁迅有没有自己的正面主张?有,“立人”思想,就是他的最值得注意的正面主张。这一思想的要义,即如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所说:若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萧军,真名刘蔚天,祖籍辽宁省义县,三十年代在东北吉林和哈尔滨等地,曾以田军、萧军和三郎为笔名发表短文与诗词。由于他看不惯辽西农村地主老财的横行霸道,17岁时就从辽西逃往吉林,在当时的吉林督军张作相麾下当兵。由于萧军少年读过两年私塾,喜欢诗文,又能写一手好文章,所以很快就得到他所在的东北陆军第三十四团骑兵营营长的青睐。1925年萧军被提拔为该骑兵营的上士文书。就在他驻防吉林的时候,喜欢上了京剧,那时江城吉林是梨园繁盛之地,常有京津名伶沿辽河而下松花江,来到古城吉林演出,而青年萧军便是这些演出的热心观众。  相似文献   

17.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8.
方朔 《纵横》2009,(6):51-55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一生留下了近千万字的著作,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东北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曾经两次投军抗日,虽都未能如愿,但对他一生中的转折,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国教授群里,有意思的人物很多,几乎成了一种现象,姑且谓之民国风流。其人数众多,特立独行,与魏晋风流可以一比。傅斯年又算是其中翘楚,但他与其他名士不太相同的是,其他名士多在玩自己的名士风度,可称为“个性秀”,而傅斯年玩的,很大程度上可说是“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方朔 《名人传记》2020,(3):52-55
1956年,在北大读书、时年二十一岁的张硫茂独自拜访在北京家中的萧军,两人一见如故。从结识萧军的第一天起,张毓茂就开始了持续几十年严谨客观的了解和研究,先后撰写了《萧军传》《跋涉者——萧军》,总计六十余万字,发表近百篇论述萧军遭遇或作品的文章,成为研究萧军最权威的专家之一。2019年2月3日,张毓茂在沈阳不幸病逝,享年八十三岁。他和萧军是忘年之交,一生坚守正义,具有独立人格,刚直不阿,是一个当之无愧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