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的复制品,有精粗之别。高手的作品可以乱真,但是从来也是只讲器形,不讲功能。鼎是用来煮肉的。复制的鼎可以精到骗过专家鉴定,但不能真地架起火来烧;否则就会暴露作旧的手法。复制越王句践剑,也许能把金相特徵都表现出来;但不能合理地要求它也和真剑一样锋利。现在我们复制曾侯乙钟,却要求它也象原钟一样可以用来演奏乐曲。这就给文物的复制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难度很高,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就在调律。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文物科技人员研究用环氧、聚铵酯、呋喃等树脂来复制各种不同质地的文物,在工作中摸索了一套针对不同造形、不同质地文物的复制工艺.特别是近二年来,我们及时地应用了建筑行业、粘合剂行业的科研成果,对大型、复杂、高难度的文物进行研究,改进了复制工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开拓性.下面将1980年至1989年之间,我们运用高分子材料复制文物的情况,分为二部分,叙述如下:简单器形的复制工艺对尺寸小至补缺的残片,大至直径或高在50公分以下的鼎、鬲、匜、尊、盘、石刻、木器等简单器物,复制程序为:  相似文献   

3.
文物的修复与复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修复过程中要重视历史的真实,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修复的规定,以“保护文物的原状不能随意地增添或改变原物的面貌和完整”为原则,这就要求修复人员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具有文物识别、美学、建筑、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采用传统技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文物的种类、质地进行修复,使残破的文物能够重现往日风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价值。本人在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工作近20年,下面就寺庙文物的修复与复制谈点心得,由于工作中接触的文物面比较窄,仅限于寺庙文物,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4.
铉鼏解     
1959年9月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舒城龙舒公社凤皇咀地方,发现一批春秋时称为"舒器"的青铜器(详见《考古》1964年第10期).其中两件铜鼎,一盛羊骨,一盛鱼骨,原"报告"叫它为"铉鼎"."铉鼎"上的附件和附着物是很值得注意的,它的具体情况是:(1)两鼎平顶盖上都各有一根可以抽插的、横穿盖纽以贯鼎耳之扁圆形长铜棍,棍长恰与鼎两耳外缘的间距相等,各长24.9和25厘米.粗为0.9×1.3厘米(附图).  相似文献   

5.
鲁宁  周劲思 《收藏家》2006,(9):71-76
在筹建恭王府博物馆的过程中,对恭王府东路前殿“多福轩”的修缮开始最早,也最全面。不仅建筑外观要恢复恭王府时旧貌,室内陈设布局也要符合原状。因此在多福轩建筑修缮基本完工后,室内的原状复原就紧接着开始了,正殿后墙大书架的复制是其中第一个项目。国家《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文物复制是指依照文物的体量、形制、纹饰、质地等,基本采用原制作工艺复制与原文物相同的制品的活动”。但对多福轩后墙书架复制来说,却没有原物来进行一对一地准确参照,而只能根据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复制,有些部分则需要反复地论证推敲,利用一…  相似文献   

6.
马德 《敦煌学辑刊》2007,(4):114-124
序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学术观念需要不断更新,许多学术方面的问题也应该重新认识.这就算是我们近年来所说的与时俱进吧!与时俱进这个词反映的内容可能有一种消极和盲目,与我们讲的开拓进取是不太相符.但反过来讲,消极也好,盲目也好,总得先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宗教来讲,与时俱进可以说是非常恰当和合理的.宗教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相似文献   

7.
商大禾鼎与古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的商大禾方鼎是一件很重要的铜器,《文物》1960年10期发表了高至喜同志《商代人面方鼎》的文章。大禾方鼎来京展出也非一次,数年前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即看到了它。长期以来,我对其铭文和花纹是有看法的,认为它和古代祈祷丰收和祭祀农神有关。文章写了好多次,但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最近在工作中观察了一批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汉代贮贝器等铜器,又参照了云南省博物馆写的发掘报告和一些同志写的有关文章,对我有所帮助和启发,于是更加坚定了我写成这篇文章的信心。大禾方鼎的铭文和花纹很值得研究,我  相似文献   

8.
金文丛考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柬鼎《文物》一九六三年第三期刊有段绍嘉先生所写《介绍陕西省博物馆的几件青铜器》一文,所介绍之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而可提供历史参考资料者为柬鼎。鼎文拓本见该期《文物》图版捌:4;段先生之释文及考证见该期《文物》44页。对柬鼎铭文个人有点管见,现写为此文以就正于段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物界采用树脂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复制文物,已有多年历史.8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也先后成功复制了“六朝石刻辟邪”、“宋代石刻天文图”等大型文物.其它较小的文物复制品更是多不胜举.最近,我们用这种工艺复制了明代天文仪器“简仪”,工艺复杂,其中不乏值得总结的地方,故撰此文,以飨同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简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长4.4,宽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当前,文物工作虽然更广泛地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文物遭到破坏的事件也还在不断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方面出现了偏差。文物色彩斑斓、深邃玄秘,对于它的认定和研究向为人瞩目且从未间断,可以说是科学保护文物的永恒话题。那么文物的价值究竟何在?因为人的精神需要决定了文物的价值。由于"人"存在多种差异,价值观和价值认证体系也会有所不同,自然导致了文物价值的多元性。文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意义上讲,人类是一种杂食动物,他既吃动物食品又以植物为食。就像其他杂食动物如猪、鼠和蟑螂一样,我们可以把非常多样的物质吃进肚里,用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从难闻的乳腺分泌物到岩  相似文献   

12.
文物复制仿制品的制作是博物馆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便于陈列和研究工作,解决在陈列展览中因缺少实物展品造成的缺陷,达到以实物公诸大众的社会需求。所谓文物复制,一般是指在文物原件上翻制模具,使之与原件大小、重量、表面色彩、残缺程度一致。仿制是在没有实物或因残损、老化等其他原因不能在原件上进行翻制模具或与原件材质不同或只能依据图片等方法来完成的作品。文物复制仿制品制作工艺技术和技术修养高低,制作精美优劣都会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复制、仿制的…  相似文献   

13.
文物复制工艺,其工艺是一个技术库,如翻模工艺,铸造工艺,漆器工艺,印染工艺,缝纫工艺,陶瓷工艺,青铜工艺,拓片工艺,篆刻工艺,书画临摹工艺,文物复制中的印刷工艺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浅谈自己在复制文物中同时使用的拓片、篆刻工艺(或者叫雕刻工艺)。  相似文献   

14.
战国记容铜器刻铭中,常见有“?”字,如: 上乐鼎:??分。《代》2.53 梁上官鼎:上官,??分. 《代》2.53. 信安君鼎;信安君,私官, ?年。《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相似文献   

15.
李钢  王波 《成都文物》2005,(2):69-73
我们的祖先对于金属的认识和应用是相当早的。据传说,曾与黄帝大战过的蚩尤是第一个冶炼金属并且用来以制造兵器的人;黄帝也曾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对铜有了一定认识。古相传夏禹铸“九鼎”,虽未得到可靠的实物证据,但夏代已有铜器是没有问题时。  相似文献   

16.
对于每件损伤的文物会使用一种修复的方法,因为它们的损伤程度不会一样的,所以修复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修复后的文物,必须要保证它们的长期的寿命,不能修复后很快又坏了。因此要研究出最佳的修复方案,不能敷衍了事,但修复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都要达到修旧如旧、保持文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關於‘六朝’這名詞在鑑別文物年代上如何使用的問題,本刊曾請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賀昌羣先生發表意見說:‘……以六朝概括南朝或以南朝稱六朝,是可以的,但以‘六朝’泛指兩晋南北朝便不對了。‘鑑別文物,如果不能決定它是北魏或東魏西魏或北齊北週的,概括稱‘北朝’是可以的,但如果以東西魏或北齊北周的文物,泛稱為北魏的,嚴格說便不可以(說北魏系統是可以的)。如果將東晋、宋、齊、梁、陳的文物泛稱為‘南朝’却是可以的。’特刊出以供文物工作者的參考。  相似文献   

18.
王开玺 《世界遗产》2014,(11):21-21
<正>就文物的价值而言,只有在其最初诞生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下,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理解和发扬光大。任何历史文物的存在和保护的价值,在于其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所谓文物的原真性,当然首先强调其必须是真实的原物,不能是仿制赝品。而所谓文物的完整性,当然首先是要求文物自身无缺损,以保证其外在的自然状态,即其"原貌"的完整。但是,除此之外,文物的原真性、完整性,还有更高层次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文物的原真性,还要求其保护、保存周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现就其中的两件青铜鼎及相关问题,谈一点初步认识。夔龙纹鼎,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原断为商代的青铜圆鼎,但笔者认为,其应与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番匊生壶属同一套青铜礼器,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应更其名曰"番匊生鼎",具体考察其年代,应可定为厉王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