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方生平要记于蓝田方同志1911年1月生于天津葛沽。1919年至1931年,在北平读书,肄业干北平私立辅仁大学。1931年“九·一八”后,参加北平学主南下请愿团。12月4日,北大示威团南下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等9校1000多名学生到前门东车...  相似文献   

2.
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他很喜爱这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不仅时常接受报社的记者采访,而且他的一些文章也愿意首先送到《光明日报》和它所领导的学术刊物《新建设》上发表。马老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很关心《光明日报》对北大教学改革的报道,支持北大教授翦伯赞、邓广铭、金岳霖、陈岱孙等教授为《光明日报》编辑《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各种颇有影响的专刊。但是谁也意想不到,1958年,在那个以极左面目出现的“理论权威”康生的指使下,却是《光明日报》带头发动了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和他的另一…  相似文献   

3.
倪墨炎 《神州》2008,(5):58-62
"满天星斗"的教师许广平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她对这所学校很满意。当时的校长许寿裳与北大校长蔡元培是同乡知交,因而两校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北大教师到女高师兼课,所发讲义也和北大一样,北大每有学术讲演也允许女高师学生参加听讲,在许广平就读的国文系,北大教师前来兼课的就有马裕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等.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才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开  相似文献   

4.
怪才黄侃     
蔡毅 《文史天地》2006,(10):27-30
他认为中国典籍只有《毛诗》等8部书“,八部书外皆狗屁”;他面对胡适骂其父为“混账王八”,竟引来满座客人哗然大笑;他可以从窗口尿尿流经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窗前,而后又拜师执弟子礼……这就是老北大诸多有名“疯子”之一的大学问家黄侃。  相似文献   

5.
范文澜先生(1893-1969年)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今年11月15日是他诞生一百周年。他字仲沄,浙江绍兴人。抗战以前,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及河南大学任教,并著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出大学讲堂,到达中原游击区。以后辗转到达延安,曾任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在延安时期,他著成了《中国通史简编》(上下册),及《中国近代史》(上册)。建国后,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三所(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1951年,中国史学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会长。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在中共八大和九大,分别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而他精力之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有《卯字号的名人》(一)、(二)、(三)等三篇,写的是与他同时在北大任教的几位属兔的名人。第一篇是讲朱希祖的,其次才讲了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和刘文典(叔雅)。在该书的《北大感旧录》(六)一节中,他又讲了朱希祖的另一些轶事。这大概是由于他觉得“这五位卯年生的名人之中,在北大资格最老的要算朱希祖”了吧!同卵字号名人中的陈独秀、胡适、刘半农等人相比,朱希祖的声名也许算不得十分显赫,今天就更鲜为人知了。然而,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北京大学乃至整个学界文坛,可算得上是位不可小视的重…  相似文献   

7.
孟森在北大讲授“满洲开国史”共四次,前三次为本科生讲授,第四次为研究生讲授。现在看到的《满洲开国史》是为本科生授课的讲义。孟森在北大讲授“明清史”共三次,前两次为一年授完,第三次始分为两年讲授。《明清史讲义》有一个逐步修订、增补的过程。现在看到的《明史讲义》是1936年印行的最后定本。而《清史讲义》乾隆以后部分,是孟森1935年后增补的,并且增补的部分并没有作为“明清史”课的内容讲授过。另外,孟森对《满洲开国史》等著作并不满意,他曾计划重写一部更系统的满洲开国史著作或教本,可惜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1912年秋,魏特琳大学毕业后受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的派遣,只身踏上了到中国传教的遥远旅程。 魏特琳先到安徽,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她又来到位于南京的美国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任教育长兼教育系主任。1930年,吴贻芳继德本康之后,任金陵女子大学(1930年后改称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在吴贻芳和魏特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七七”事变爆发,正在青岛度假的魏特琳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学校,以应不测…  相似文献   

9.
马叙伦从民国初年的兼课教员、教授到两年后的专任教授,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首尾21年,实际执教13个年头。他以研究诸子和《说文解字》知名,离开中学13年(1902—1915),就在中国最高学府取得一席之地,曾经制订《北京大学整理国学计划》(1921)。强烈的责任感驱使马叙伦不仅仅安身立命于书斋讲堂,而是挺身主持北大教职员会、北大庶务委员会、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会联合会等教师团体,成为北大教授中有独特建树的代  相似文献   

10.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北京大学,自从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于1917年1月就任校长之后,在他大力改革整顿下,北大“去腐生新”、“返老还童”,遂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四运动的摇篮,成为当时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受压迫几千年的中国妇女中的先进分子,也作着就学于北京大学的美梦。第一个美梦成真的是王兰女士。 王兰,江苏无锡人。曾就读于无锡竟志女校、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等校。1919年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 0月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翻译的《魏特琳日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继《拉贝日记》之后 ,又一部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珍贵史料。一《魏特琳日记》的作者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utrin) ,中国名华群 ,美国传教士。 1 886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西科尔镇。1 91 2年 ,她在伊利诺大学毕业后 ,前往中国合肥办学传教 ,曾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 1 91 9年至 1 940年 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教务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并曾二度代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 941年 5月 1 4日 ,在美国因病自杀。在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12.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位于南京国际安全区内的金陵女子大学是当时专门收容年轻妇女的难民所。金陵女子大学是由美国教会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30年金陵女子大学改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其为女子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古典优雅,享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称号。但是,在63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时,这所神圣美丽的校园却成了日军野蛮实施性暴力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打算腐化     
苏生 《江淮文史》2001,(2):112-112
1934年,范澜任北京大学女子理学院院长时被特务逮捕,北大校长蒋梦麟向国民党要员陈立夫、陈果夫求情,要求释放他。蒋梦麟说:“范澜这个人正直,生活很艰苦,他平日常从自己的薪金中捐出一部分钱,给学生买书。”二陈答:“这就更说明他是共产党,否则,哪能这样做?”  相似文献   

14.
著名古籍整理研究专家陈奇猷先生,因病于2006年10月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先生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光华大学诚明文学院等院校教授,宁夏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华文化研究所顾问等。著作《韩非子集释》《吕氏春秋集释》《韩非子新校注》《吕氏春秋新校注》等享誉学林,曾获第四届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先生一生醉心学术,为我国古籍整理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界的巨大损失。陈奇猷先生千古!  相似文献   

15.
叶晔 《文史春秋》2023,(5):24-28
2023年是五四运动104周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北大教职会书记马叙伦投身推动北京学生运动;蓝公武以《国民公报》为阵地撰文宣扬“民众政治”,抨击反动当局;闻一多融入新文化运动潮流,“艺术救国”;史良领导女师护校运动,维护女子教育权利……他们勇当先锋,作为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五四运动,通过抗争和奋斗,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觉醒年代。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00,(7)
我在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吴组缃先生教古代文学,我听过他讲明清文学史、“《红楼梦》研究”专题和“《聊斋志异》研究”专题。他以现代著名小说家的眼力剖析古代文学,时发新见,十分精彩,深受同学欢迎。当时我不了解吴先生,把他当成是专门教古代文学的教授,后来一位高年级学长告诉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清华调到北大后,一直教的是现代文学,直到1955年才转教古代文学。我深以无缘聆听他讲解现代文学为憾。1959年,讲现代文学史的王瑶先生因为他的《新文学史稿》正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秋,辜振甫先生偕夫人严倬云由台湾到北京时,访问了北京大学并瞻仰了新揭幕的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倬云女士的祖父严复先生的铜像。这使我回忆起严复的另一孙女、定居美国的严倚云博士当年在北大的故事,以及她后来在美国弘扬中华文化取得的杰出成就。 一个世纪前,严复把西方政治、经济及哲学经典著作《天演论》、《法意》、《原富》等翻译成中文,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先进分子探求西方真理的几个人物时,除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还举出严复的名字。《天演论》影响了中国一代人,如胡适原名胡洪骍,本世纪初他在上海求学时,读了《天演论》,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哲学道理所感悟,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前五十年以12月17日为校庆日,后五十年以5月4日为校庆日。大概因为五四运动发源于北大,北大也因五四运动而声誉大振,可惜有考据癖的胡适也没有把北大生日考证得很清楚,据陈平原考证,北大的真正生日是戊戌年11月18日,即公元1898年12月30日。北大二十七周年纪念时,鲁迅应北大学生会紧急征稿,写了一篇《我观北大》,提出北大的校格问题。“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今天有人把北大的校格概括为“独立”与“自由”、“自…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在北大群星灿烂的教授中,有一位被人称为《古史辩》学派主帅的顾颉刚先生,他中等身材,戴眼镜,穿宽大袍子,恰是一个传统中国学者的形象。“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顾颉刚1893年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己讲:“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他们酷望我从读书上求上进。”祖父是一位秀才,喜好书法,精通《说文》,著有《说文通俗》十四卷等。一生以幕僚为业,曾游幕湖北、江西、贵州、山东等地,年逾六十才返回家乡。是个学有根底而又眼界开阔的人。祖母则是一位徽商的后代,据称是“极能干而有决断”的。由于双亲早逝,…  相似文献   

20.
刘作忠 《百年潮》2003,(11):65-68
奇人奇才聂绀弩称得上是近世中国文坛的一位奇人。他19岁自鄂北大洪山南麓的京山小城空拳下南洋,任缅甸《觉民日报》主编;21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为蒋介石、周恩来的门生;24岁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与邓小平、蒋经国同窗;1932年,他经胡风介绍加入“左联”,成为鲁迅的忠实弟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成为叶挺、项英的部下;周恩来、邓颖超称其为“妹夫”,他又是陈毅、张茜的“红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