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陈峰北宋漕运之盛著称于史,无论是其运输规模,还是其征调范围,都远过于以前诸代,其中仅东南地区漕粮一项,每年就达六百万石以上①。在北宋如此大规模的常年漕运业中,存在着一批专门的押运人员,他们直接对漕船运输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维持漕运的...  相似文献   

2.
张勇 《安徽史学》2021,(1):135-142
北宋时期,朝廷在淮南地区运河沿岸州军设置转般仓,这些州军具有了转般粮食物资进京的功能;又先后置发运司于真州和泗州,使其开始具有总管东南漕运事务的职能;盐利也集中于此,同时亦掌控着地方物资的上供经费.其他物资转输区域则经常出现改变转运方式的情形,中转区域改变了起始区域输出物资的运输方式,减轻了部分运输成本.起始区域在加重中转区域负担的同时,亦对中转区域的经济繁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任期制是唐代对县令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就制度规定而言,唐代县令任期在三年、四年或五年间不断徘徊,而实际迁转中的任期往往少于制度规定的时间。其原因既有唐虞时期"三载考绩"制的影响,也有唐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措施及地域条件方面的因素。县令任期过短对唐代基层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出土唐人墓志对唐代交通地理研究的意义而言,一是通过志主馆驿任职信息,可从个案角度反映唐代驿道交通繁荣的实际状况;二是披露了一些史籍失载的馆驿地名,这些地名结合文献考证多能坐实,可补史之阙载;三是一些志主亲身经历了漕运新道的开拓,也从出土石刻文献角度披露了盛唐、中唐时期国都长安面临的漕运紧张及其曾经的解决途经;四是墓志所见相关资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晚唐馆驿制度实际运作及其变迁;同时也披露了中晚唐馆驿管理的废坏与驿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五是新出土唐人墓志提供了一批有关唐代海上交通的珍贵资料,有助于加深对唐朝海交史具体情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宋靖 《史学月刊》2007,(11):46-52
封还词头这一封驳方式发端于唐代,形成于北宋仁宗朝,主要由中书舍人职掌。北宋的封驳制度发展为以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为主、给事中封驳为辅的模式,是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过程中封驳制度的必然转变。中书舍人封还词头,对于修正人事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相较于单一的给事中封驳,无疑也是制度上的进步。但对于封还词头的作用仍不可高估,因为这一行政程序并不能从根本上左右决策。  相似文献   

6.
与唐代相比,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真宗)的贡举取士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制度趋于完备。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儒学复兴思潮高涨,贡举制度受到影响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值得予以充分重视。一北宋前期,贡举取士制度较之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取士名额增多。唐代进士及第,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太宗开始,取士骤增。真宗咸平三年(1000),取士竟达1800余人,其中进士一科就有530多名。此后宋代取士数量一直保  相似文献   

7.
<正>刘后滨教授近著《唐代选官政务研究》,2016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丛书的一种,共9章,20余万字,是从政务运行角度研究唐代选官制度的一部专著。书中从北宋选官制度和选官政务中的问题引入,具体考察了唐代官员  相似文献   

8.
明朝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军国之需仰给于东南地区,漕河遂为明王朝国家经济之命脉,漕运成为国家大计。景泰初年,明廷特设漕运总督统筹漕务,自此沿至明末,并为清朝所继承。明代漕运总督职责重大,拥有治漕、治吏、治民及治军的广泛权力:催督税粮,疏浚运河;修举漕政,革除漕弊;巡抚地方,赈济灾民;考察官员,整肃吏治;提督军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漕运总督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近半数漕运总督由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籍官员担任。同时,漕运总督的每届任期不长,"非久任"迁转不常"现象突出。明代漕运总督对于确保漕粮按时、足量地运送到京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总督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漕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整个朝廷,主要仰赖江南财赋以维持其庞大的军政开支和奢侈用度。而江南财赋全靠漕运入京,漕运又以汴河为主。正如北宋张洎所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又如张方平所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漕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宋太祖曾对进贡宝带的钱椒说过:“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相似文献   

10.
<正>有宋一代,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最为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一亿人大关(唐朝极盛时的人口约八千万),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以漕运和铜钱制造为例,唐时供应京城漕运粮额一年几十万石,水运和陆运最多达250万石,北宋漕运则一般定额600万石,最多达80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铜钱产量为32.7万贯,北宋年产量为100万至300万贯,最高达506万贯。雄厚的经济条件为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两宋时期发达的经济基础条件决定了宋代科学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使宋朝在文化上  相似文献   

11.
北宋汴河即隋代开凿的通济渠,是黄河的分支,自孟州河阴县(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开封东南,于泗州入淮。汴河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通过漕运将江、淮一带的粮米,四面八方的百货,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军需民用。宋太宗在一次汴河决口后,曾亲自出乾元门视察,并对群臣说:“东京(开封)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这充分说明了汴河和宋王朝的密切关系。一、汴河漕运量的发展宋初,百废待兴,受经费所限,漕事尚简。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汴河运江、淮米也不过数十万石。到了太…  相似文献   

12.
西夏榷禁制度与唐、五代、北宋的榷禁制度关系密切,西夏"巡检"、"三司"、"栏头"、"群牧司"之名移植自五代、北宋。西夏榷盐价格基本与第五琦榷盐改革后税率相仿,榷盐根据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定价沿袭自五代定规;西夏榷曲告赏法借鉴自宋,收税职吏"栏头"与北宋后期的栏头更为接近;西夏畜牧榷禁中注籍、号印、禁杀牲畜规定的渊源可溯自唐代。总体而言,北宋榷禁是西夏榷禁制度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漕运的实际运作层面进行考察,发现明清有漕州县水次仓的设置及漕运运法的实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兑运法和长运法主要针对江南地区而提出,也只有在江南得到了贯彻,基本实现了运军至州县水次交兑的运粮方式。相比之下,江西、湖广在各州县设有征收水次仓,又于省城等水次设仓集中兑军,大多是在县征收后由民运至指定水次交兑;山东漕粮于运河沿线几处水次设仓,运军至水次集中交兑;河南兑军水次地点虽然有变化,但其全部漕粮始终集中于一处设仓兑军。虽然中央政府在宣德、成化间实行的运法改革,意在减少民运在漕粮运解中的比重,但在江南之外的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相当比例的民运,这表明明清漕运制度的推行具有很鲜明的区域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自永乐朝始,以“远运”为基调的漕运体制逐渐替代洪武年间的民运系统,开启了明代漕运制度从支运到兑运的改革进程。从“三运之法”到“运法三变”,军民联运的格局由纯粹的运役掺入了更多的经济因素,以“改兑法”的实施为标志形成了理论上的“粮皆军运”。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运始终没有彻底退出漕运舞台,运军成为漕粮运输的主体才是“运法三变”之实质。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御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 ,河北路的御河在当时是一条较为重要的内陆运河 ,它是由隋唐时期的永济渠发展而来的。在北宋一代南北对峙的局势下 ,御河的河运之职得到了充分发挥 ,北宋政府通过它运输物资赴河北边地养兵防边。御河作为漕运渠道 ,其功能的最终消失是由于黄河侵占其河道所造成的。本文试图对北宋一代御河的水源、作用及淤废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元代漕运制度至关重要。元太宗时期,燕京漕运继承了金代漕运制度,采用按依限次之法将漕粮运至通州;然后,利用利用金代旧漕河运至元大都。旧漕运河应在朝阳门、呼家楼、白家楼至通州城北一线,与坝河并不是一条河。元世祖时期,实行漕粮海运,在大都地区创立接运制度,设置接运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漕粮运输。最初利用坝河转运至大都,随后开凿通惠河进行转运,皆是创举,提升了漕运效率。  相似文献   

17.
龚巨平  李永军  霍强  陈长荣  王克飞  吕亚怀  孙丽萍 《东南文化》2014,(1):23-42,127,128,65,67
京口闸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2011-2012年,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明上河图》作为反映北宋的社会百科全书,变相说明了北宋汴京城布局。通过利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图像学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城乡空间、街道空间、水系空间等,从其画面中空间布局的客观营造、营造理念及深层含义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研究发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朝代政策制度的制定、城市空间和时间的自由等共同构造了《清明上河图》空间布局:在“市井空间”主要表现为市民阶层及城市公共性,景观空间主要表现为发达的汴京水系漕运及丰富的植被种类,建筑空间主要表现为从“市”到“井”逐级繁复及建筑灵活的园林色彩。  相似文献   

19.
就礼乐制度而言,南、北方地区自唐代以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墓葬形制也多有区别。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北方移民大量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南方地区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南渡后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墓葬,与本地墓葬之间无明显差异,多数采用南方本地流行的墓葬形制埋葬,而并未沿用北方原籍墓葬传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北方移民的"权葬"思想有一定关系,可能也与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冀朝鼎曾指出:中国商业的发展,从来都没能克服农业经济的地方性和狭隘的闭关状态。在缺乏机械工业、现代运输与通讯设备和先进经济组织的条件下,要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就是控制农业生产与漕运条件比其他地区要优越得多的“基本经济区”的问题。 历代王朝主要以实物的方式征收赋税,因而漕运为皇族中央官僚、市民、首都警备、国家储备特别是为了防止反叛或者外敌入侵供养一支集中军队所必需。漕运对于封建农业中国的重要性,在汴河漕运与北宋立国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了极其鲜明的体现。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