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双 《旅游纵览》2015,(3):201-202
发展县域特色旅游产业是实现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县域特色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湖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在向县域特色旅游产业转化过程中应根据各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特色以培育特色旅游品牌价值,并融合当代精神与价值需求进行再创造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县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真正推动湖南县域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突出的历史底蕴与遗产价值,在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可视化,可以彰显古镇历史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靖港古镇为研究案例,通过提炼其景观基因、生产基因、生活基因、艺术基因、历史人文基因和意识形态基因,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建立文化基因知识库,实现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结构化展示与数字化存储,有助于靖港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相似文献   

3.
阅读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文化建设论》一书后让人颇有感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马克思文化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道路,无疑是一条真正适合中国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重庆历史文化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文化有较深远的历史渊源,在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其历史文化特色:开拓务实、活力奔放、野性洋溢、贬官文化色彩重、集体观念强烈、边缘色彩浓、地方主义倾向严重。良莠不齐的重庆历史文化要实现其现代社会中的成功转型,必得去粗取精,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5.
吴世慧 《攀登》2008,27(3):128-129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对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塔寺为太原市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双塔寺要想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文化特色,通过发展“旅游文化”,来塑造自身的旅游特点。  相似文献   

7.
戴春芳 《神州》2013,(14):20-20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人类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高校培育的众多专业人才是建设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未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历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翟媛 《沧桑》2013,(2):81-84
能源文化在中国不是一个已有而成熟的概念,文化偏重于精神层面的意识,而能源偏重于物质层面的基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能源文化,应该就是建立一种意识:实现能源在推进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怎样实现能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转型;树立文化的意识形态,让能源在推进国家、区域、城市中的作用持续而凸显出来。现代化理论指出在现代化的后期,文化和生态的因素就会上升,而传统文化一直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发展观,那么能源文化战略发展的实质应该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遵循现代化发展的规律,重视文化和生态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爽 《神州》2013,(32):21-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哈尔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造就了哈尔滨中西合璧、独具风格的特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灵魂所在。本文从旅游审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目前哈尔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度挖掘哈尔滨特色文化内涵及开发潜力,使冰雪、金源、欧陆、音乐、红色等特色文化旅游齐头并进,加强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加快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所提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当前国内外现实环境,它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资源,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基础,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增强文化自信的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去除人们内心的文化自卑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遵循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使之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张彦 《神州》2013,(5):32-32,34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贵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历史文化,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环境,又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具有相对的文化封闭性,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具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和破坏。深入探究贵州的特色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术强 《黑龙江史志》2013,(11):112-112
区域特色文化以其地域和历史上的特殊优势日益彰显其独有的魅力光辉,已成为地方文化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文化的发展必定要重视区域文化档案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影响力,要作为龙头和阵地,多层面挖掘和利用,推进和谐地方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齐齐哈尔地处祖国北疆,是关东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齐齐哈尔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彰显了关东文化的地域特点和民俗特色。齐齐哈尔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既受到了关东文化的滋养、熏陶和影响,又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拓展和充实了关东文化的内涵。在齐齐哈尔现代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中,关东文化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的重要的支撑力量和特色资源,在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敏 《中国地方志》2014,(11):25-30
在地方志发展过程中,文化自觉意识起着精神指引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自觉意识具有不同的内涵、形式。传统志书、首轮志书编纂中,文化自觉意识的表现形式与深刻影响表现在诸如以儒家核心价值为导向、以传承地域文脉为宗旨;明古详今,鉴往知来;挖掘特色,彰显个性。在将文化传统与现实发展对接的基础上,第二轮志书编纂体现文化自觉的特点与要求包括敬古与明古并重、明今与详今齐观、人文与科学同驱等。  相似文献   

16.
杜锡建 《广西地方志》2001,(4):85-88,84
第一届新方志编修时期的方志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方志文化具有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稳定性、继承性、延伸性,这些特征表现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效应,方志文化建设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修志者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第二届修志,方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与现代化的意蕴相融合;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和巨大丰富的价值;将同市场经济逐步接轨,将和高科技接轨,实现方志的现代化;将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志图书馆兴建将给方志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根据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实际和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努力探索中国农村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坚持共产党对农村文化的领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建设宗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文化建设观念,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满族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满族文化资源是辽宁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深入开发满族文化资源对于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要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的方法是依托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满族文化产业,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鹏  王丽娜 《神州》2013,(21):105-105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具有“武术之乡”之称的河北,地方特色武术的普及具有更为特殊的文化传承和推广意义。因此,河北省武术应该借助其深厚的历史优势和地域优势,在河北省文化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方向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佐  郭敏丽  程起骏 《攀登》2005,24(1):99-103
西宁文化是西宁地区历经21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由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而形成,以河湟文化为中心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其形成及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七项标志和一大趋势加以概括。其特征表现为多元一体性、融合性、开放性与封闭性、区域内的中心性与中心内的边缘性和独一性;其内容十分丰富,集古代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当代文化以及乡村文化、牧区文化和城市文化于一体,因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独具优势。西宁文化建设的主旨是要妥善解决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包括刨设发展环境,确定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发展内容以及发展重点、优先领域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