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  陈建立 《中原文物》2013,(1):52-59,90
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化进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演进道路,中原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史前中原社会缺乏制作高档奢侈品的原料和技术,贵族阶层的成长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对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原社会真正进入早期国家的关键性的推动力量。实际上,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经为青铜冶铸技术的传入和本土化奠定了基础。二里头文化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更是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2.
酒泉早期铜器冶炼遗迹较多,出土的早期铜器数量多、器型独特、铸造工艺先进,呈现较高的青铜冶铸水平,对研究中国早期铜器的特点和铸造技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城文化是江西境内一支既带有鲜明中原文化因素,又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商代文化,在青铜冶铸、陶器制作、房屋建设等物质生产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发现的48口商代采矿竖井和吴城文化各遗址发现的10眼水井则是这一文化在地下建筑技术上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4.
郎剑锋 《民俗研究》2014,(4):102-106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近代考古学则将对青铜器的研究扩展至青铜冶铸技术方面。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中山灵寿故城出土的一组"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出古人在青铜冶铸过程中存在"烁身以成物"的观念。夏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内发现的祭祀遗存、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关于"釁"礼的记载则表明,"烁身以成物"的观念不仅贯穿于青铜冶铸技术的多个环节,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以不同的形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青铜器群的出土,为研究先秦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极丰富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所铸鎛钟,是可靠的断代依据;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多数有曾侯乙的铭记,铸作年代和墓葬时间相去不远。因此,这一铜器群不仅可以作为鉴别该时期青铜器的标准,也可据以判断该时期青铜冶铸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从冶铸技术的角度看,曾侯乙墓青铜器群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洛阳近年先后发现两件刻铭的西汉铜弩机,均由河内工官■监造,颇为罕见。这为研究西汉弩机的形制、铸造管理情况及青铜冶铸业的发展水平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界对岭南青铜文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岭南地区的部族文化却缺乏深入之研究。本文就珠江中下游地区部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西江青铜文化与部族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大胆的探索,以抛砖引玉,求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8.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青铜器概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统一前这三百多年间,虽然战争长期不断,但其间也有相对的和平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冶铸业,南方较北方兴盛,但从总体看,比两汉  相似文献   

9.
二里头文化是解放以后新发现的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而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商代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这一时期铜器及其遗迹的发现更为普遍,所反映的青铜冶铸业的状况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及其有关的资料,谈一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冶铸业。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平原的东部、偃师  相似文献   

10.
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出土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铜器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与周边列国的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甲乙墓出土铜器包涵的科学信息,本文对河南博物院馆藏部分甲乙墓出土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甲乙墓出土铜器的材质以铜铅锡三元合金为主,部分兵器、车马器为铜锡二元合金,两类材质的合金化程度均较高.铜器的合金成分与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显示制作者已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代表了较高的青铜冶铸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的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的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的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的铜冶炼以及加工的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的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周王朝南进掠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人也好,周人也好,都是在黄河流域发展壮大,并相继在这里建立政权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早期冶铜业的中心,迄今所见的从仰韶文化晚期,直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铜器,都出土于这里。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表明,仰韶文化晚期虽处于铜石并用时代,即尚处于使用纯铜的阶段,但至少在夏代已掌握制作青铜的冶金技术,踏进了青铜时代的门槛。商王朝建立后,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进入鼎  相似文献   

13.
陈喜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秋在山西省博物馆参观时,曾见一青铜壶,通体作环带纹,相当完整,高48厘米,颈内有铭文一方,计五行二十四字,铭文是整块铸上的,四周有显著的铸痕,与(昔阝)(?)诸器铸铭的情形相同。铭文大体完整,个别有模糊不清处。此器似未见著录。当时以为这壶颇有研究价值,故将铭文照原物  相似文献   

14.
徐基 《中原文物》2007,(5):42-46
海岱地区岳石文化出土的种类繁多的铜质小工具,尤其是合范冶铸的青铜镞和新出现的一些东夷式青铜礼器如鼎、鬲、甗、戈等,不仅体现了岳石文化较高的青铜冶铸水平,也反映了夏、商、夷三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皖南地区的土墩墓及其出土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耕作农业有所发展、纺织等手工业初露端倪、原始青瓷生产日渐成熟、青铜冶铸业颇具规模并形成自身特色、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这些都是了解和探寻商周时期皖南先民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商周以来青铜器物常饰有华丽生动的花纹,这些意匠奇妙的纹饰表现了该时代的工艺美术特征,也表现了人们的观念形态,因而具有重要价值,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这种传统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虽占有重要地位,盛行一时,但在史籍中却找不到具体的技术记述。过去,一般认为这类纹饰是红铜锤成薄片或长条,然后压入预铸的纹槽中而形成的。本文从纹饰的表面状态,宏观及微观孔洞的形状和排列,晶形的特征及模拟实验的立证,可以断定,青铜器上的红铜纹饰是以铸造的方法形成的。对所取之古代红铜的相结构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从微量元素的含量,共晶体结构的特征,初步认为此红铜的组成是晶体为α固溶体,灰色呈网状分布灰点为(Cu—Bi)共晶体中之Bi。此外曾有Cu_2O 夹杂及“孤岛”状缩松。本文最后部分对如何实现铸造纹饰的工艺进行了复原试验并提出了看法。1978年湖北随县擂墩墩发掘了战国早期着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根据随葬的楚惠王五十六年所铸缚钟,可以断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38年或稍后一些。墓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为学术界研究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总重达十吨的青铜器件(1)。数量之多,体形之大,有力地证明了战国早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巨大生产能力;复杂的器形、繁美的纹饰,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术水平。本文将对此墓中青铜器红铜花纹的铸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遗址在第二期考古工作中,进行了近60次(项)考古发掘,发掘地点分布在遗址的10个工作区域,主要考古成果包括青铜冶铸作坊遗址、制骨手工业遗存、祭祀遗址和大量墓葬的发掘与研究,以及对二里头遗址内涵与分期、范围与布局、性质与价值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早期中外交流中,青铜是重要的内容。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科技水平的提升,围绕青铜所展开的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古代中国青铜文化的独特性、古代中国在青铜冶铸传播中的作用等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在殷商时期达到高峰。考古工作者在殷商早期的郑州商城遗址发现了多个青铜作坊。南关外青铜作坊,面积约8000平方米,出土有坩埚、炼渣、陶范、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4,(9)
西辛裂瓣纹银豆是中国年代较早的银器。银器在中国出现较晚,晚于青铜器和金器。金器,真正属于容器,要到春秋战国之际,比近东晚得多。银器,真正属于容器,要到战国中期,特别是战国晚期。中国的青铜冶铸一枝独秀,以致掩盖了其他金属工艺。这一点中西方存在差异。中国所谓"金石",金中最爱青铜,石中最爱软玉。中国理解的"宝"主要是宝贝和软玉,这和西方理解的"宝物"大不一样。他们更爱黄金、白银和宝石。中国的金银器和欧亚草原、中亚、近东是什么关系,值得长期探讨。裂瓣纹银豆的出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汉代铜樽     
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在当时达到先进水平。在当时的亚洲大陆,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铁器时代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变革,促使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出现新的特点。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