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亚鹂  王原茵 《文博》2013,(5):92-96
大兴善寺是西安佛寺历史最为悠久的寺院之一,其以"九五"贵位而建立,隋代处于"国寺"地位,唐时是国家译经中心和密宗祖庭。本文以文献史料和实地考察为背景,结合上世纪五十年代老照片,梳理大兴善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西安香积寺是中国净土宗祖庭之一,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寺历史源远流长,在唐代一直是古长安城外的重要寺院,留下了众多佛教信徒和文人骚客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香积寺的古遗迹"善导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新建的仿古建筑相得益彰。但近些年,这座千年古寺却沉寂在西安近郊,鲜有人知。因此,文章首先对香积寺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促进香积寺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亚洲艺术》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参与主办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3日至7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既有从事考古与艺术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在博物馆,考古队从事艺术品保护、田野挖  相似文献   

4.
西藏桑耶寺、托林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其中桑耶寺设计理念主要依据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深受印度佛教影响,也是吐蕃时期西藏密宗信仰的直接反映.而托林寺最早建造之迦萨殿则是仿照桑耶寺修建,同样受到印度佛教影响.两寺在清代还被故宫、承德外八庙部分寺院建筑所模仿.  相似文献   

5.
卢嘉瑞 《旅游纵览》2023,(15):74-76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安为案例,首先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介绍西安的文化遗产概况,其次探讨西安文化遗产与保护利用现状,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保护与利用较为成功,最后提出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策略,包括确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目标、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原则、加强规划、注重文化遗产的整合与开发、加大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力度,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展示西安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6.
清前期的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又是一个移民会馆数量极大的省,拥有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资源,历经二三百年的巴蜀大地,移民会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现今会馆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十分重要。蜀中陕西会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其中之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魏崴 《四川文物》2002,(4):32-35
本对南北朝至两宋间四川地区密宗造像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认为密宗造像的兴盛是与四川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这些密宗造像是四川古代化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彰显了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对艺术的追求与阐释。山东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家辈出。以山东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为根基,探究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发掘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并在系统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剪纸等民间艺术保护及合理开发的具体方案,这对剪纸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以及佛教寺院作为旅游吸引物功能转换过程。研究认为佛教旅游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发展时期,佛教旅游活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佛教寺院在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同时,也采取"顺俗"措施,其作为佛教旅游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本质上现代佛教旅游是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和延续;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是佛教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佛教寺院旅游功能是促进佛教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密宗和密宗造像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中印度僧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吐蕃到长安,翌年开始译《大吡卢遮耶经》。南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  相似文献   

11.
黄伊 《江汉考古》2015,(2):116-120
<正>盘龙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也是"十一五"期间就被列入国家大遗址项目库的100处重要遗址之一。在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如何保护规划利用一直是盘龙城遗址新时期以来的重大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形成了《盘龙城遗址风景区开发规划》。2006年,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思想指导下,又编制了《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入"十  相似文献   

12.
一、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典籍概况 现藏于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的藏文《大藏经》及其他藏文典籍,在1949年前,分属于凉州大云寺、海藏寺等各藏传佛教寺院供奉。解放后,文管部门统一收归到武威文庙保管。1975年,武威发生特大水灾,洪水淹没了文庙,使这批藏文典籍也未逃厄运。  相似文献   

13.
钟晓鹏  钱晓慧 《神州》2013,(18):34-35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佛教是中国的四大宗教之一,许多名山古刹,既是佛教圣地,又是旅游风景区。导游员作为旅游活动中的灵魂人物,只有正确引导游客理解中国的佛教文化内涵,才能发挥文化大使的作用,帮助游客在欣赏佛寺景观的同时品味中国的文化特色。本文围绕佛教寺院景观的导游讲解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04,(2):2-2
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位于古都西安的南郊兴善寺东街12号,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毗邻,担负着文物建筑、石窟寺、石刻、雕塑、壁画等地上文物的维修规划、设计与施工监理,是一个综合科学保护与学术研究的专业设计机构。  相似文献   

15.
灵川县长岗岭村古民居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艳 《广西地方志》2006,(4):61-63,32
广西灵川县长岗岭村的古民居造型独特并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介绍长岗岭村古民居的概况和特点,并对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开发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秀梅 《文物春秋》2008,(3):F0003-46
曼陀罗是密宗修法的道场。承德普乐寺的后半部分就是按照藏传密宗佛教特有的曼陀罗形式建造的,其主体建筑旭光阁内保存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木质曼陀罗模型,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存完好,其中供奉着密宗修行的本尊之一——铜质上乐王佛。  相似文献   

17.
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遗址,是根据我国考古遗址的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概念。经过多年努力,大遗址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进,包括西安、洛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在内的“两片三线”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实施保护的工作重心也将从宣传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西安宣言》的解析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明 《考古与文物》2007,(5):43-46,52
2005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次大会是该组织成立40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成员大会。会议通过的国际性文件——《西安宣言》第一次以中国城市——西安命名而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册。同时,《西安宣言》文件本身关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建议,融合了ICOMOS在各个历史时期对遗产环境的理解,代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遗产》2010,(1):46-55
西安:大明宫遗址遗址区保护改善民生 西安是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其中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人“十一五”期间100项大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20.
张阳 《旅游纵览》2013,(10):203-204
世界遗产是对全人类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而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更是人类无法推卸的责任,研究世界遗产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世界遗产。2013年6月21日上午,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中国"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有利于保护天山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文章在梳理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天山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