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4年10月,孙中山由上海经日本去檀香山,这大概是他首次到日本。他最后一次到日本,则是1924年11月北上天津、北京途中。在前后这三十年中,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来到日本,并曾多次较长时  相似文献   

2.
潜往中国     
美国邮轮公司的加菲尔德总统号停靠在日本神户时,我悄悄地上了岸,只把行李留在船上,直接运到上海.比利·麦克唐纳到码头来接我.他来接我的方式让我对自己即将进入的那个世界多少有了点感性认识.比利到日本所持护照上的职业是杂技团老板助理. 如果照实写明是中国空军教官,日本肯定不会欢迎他入境——直接以这个身份到日本驻华领事馆办理签证,要么被断然拒绝,要么就得整天被那些小矮个子的秘密警察尾随.所以比利只好给自己弄了个假职业,混迹于在日本巡回演出的杂技团里,谎称老板助理.这样他的签证申请夹在杂技团的申请材料中间,没有引起任何怀疑,顺利过关.之后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随着杂技团来到日本,又跟着他们抛头露面地到各种剧场演出,直到我乘坐的航轮即将抵达,他才在大阪离开了杂技团,到神户来迎接我.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叫吴昆山,是台湾省台中市人,十几岁时离开台湾到日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53年他只身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被分配到武汉工作.l964年我在武汉出生,所以我虽是台湾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武汉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洪志贤,原名洪长益,1922年出生,台湾省台北市人.早年他从台湾到日本攻读医科学校,后辗转来到祖国大陆,抗战时期定居武汉.父亲是儿科医生,在武汉先开了个家庭诊所,50年代末他进了武汉市第二医院工作,仍然是儿科医生.1983年他逝世于武汉.  相似文献   

5.
李芳宁是台湾省南投县人,1947年毕业于日本国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工学院机械系,获工学士学位.1951年在日本东京都牧野铣床制作所任技术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3年10月携带工具磨床的资料,从日本启程回国,当年12月被分配到武汉机床厂的前身,即国营武汉机器制造厂从事设计工作.1954年他被授予工程师职称,1956年任主任工程师,l978年提升为副总工程师,1980年任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于1988年退休.  相似文献   

6.
中国著名的湖北籍纺织企业家石凤翔,早年发迹于武汉,抗日战争期间其创建的事业达到了高峰.他对发展中国纺织工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对实业救国理想的执着追求,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倍受中国纺织界人士的高度推崇.求学日本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湖北孝感县滑石嘴的石凤翔,又名志学,有兄弟5人,全家靠父亲石忠仪经商维持生计.他8岁进私塾读书,12岁便能诗文.他8岁时丧父,家道逐渐中落,1907年夏天,求学日本的长兄石志泉从日本回乡度假,受祖母嘱托将石凤翔带往日本.长兄见他年已15岁,便以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相勉励,并取名志学.他到日本后不久考入东京成城中学,结业后又考入京都高等工艺学校,研读机织科专业,于191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石凤翔立志学习纺织,乃出于他思民报国的拳拳之心.他感到“衣着是人生衣食住行四要素之首,经济价值极大.” 同时又感到中国落后的原始纺织工业亟待改造.他说:“外国早已进入机器化时代,如再不予改进,决难与外国竞争.”痛感到“我国由外国输入的棉纺布以及其他衣着所用原料,以银两计,每年在一亿两银以上,如欲堵此漏洞,非急速改良发展机器纺织染业不可”.  相似文献   

7.
廷艺到汉口日本总领事馆教书舍弟白廷艺于1917年在北京市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因家族无力供给他入大学深造,希望谋事维持家庭生活。彼时先父在北京日本同学会教书,可巧有一个日本学生土桥,是北京日本公使馆的书记生,他对先父说,他已经转任汉口日本  相似文献   

8.
最近,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部名为《自尊 命运瞬间》的电影,否认侵略,美化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早在日本军国主义疯狂进行侵略战争的1942年,日本御用文人就为东条英机树碑立传,出了一本为他歌功颂德的传记《东条英机传》.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到70年代,军国主义明魂不散,公然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为血债累累的大战犯东条英机举行什么“追悼会”,“展览会”,并公开上映为他翻案的电影《军阀》,把他吹捧为“护国英雄”.如今又老调重弹,炮制《自尊 命运瞬间》的电影.梦想再次制造舆论,毒化日本人民的思想,欺骗群众,蛊惑人心.东条英机于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是日本军国主义疯狂镇压我国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刽子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东条英机又直接率领关东军精锐兵团,侵占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践踏我国大好河山,屠杀我国成千上  相似文献   

9.
流苏 《文史博览》2010,(8):37-38
<正>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疯狂捕杀"新党",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梁启超到日本后改取日本名字吉田晋,并很快学会了日语。这期间,他和日本政商两界人士交往密切,并博览群书,大量阅读日本学者译著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曾以中国古代社会史和古文字学的学术成就,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他的研究活动,不断吸取日本学者的有益经验;他的研究成果,又给日本学术界广开视野.特别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郭沫若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60周年。日本侵略者阴谋策划 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就在上海组织日本浪人和海军陆战队,撕毁抗日标语.殴打中国公民,多次进行挑衅。11月,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又密令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陆军辅助武官兼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给他2万日元活动费,叫他制造事端,为进攻上海提供借口。 田中通过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进行了具体策划。他们选定工人抗日情绪激昂的三友实业社毛巾厂为肇事地点,暗中唆使5个日本和尚,在1932年1月18日下午,到工厂门口找工人义勇军寻衅。在义勇军追…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喜欢日本动漫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日本漫画家藤本弘的笔名,他创作了大量在亚洲以至世界范围都老少咸宜的经典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哆啦a梦》。很多读者都是在哪个圆头圆脑的机器猫和他的百  相似文献   

13.
李海文 《世纪》2023,(2):4-10
<正>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他一向重视对日本的工作,他对日本的了解既多又深。在他担任总理26年间接见无数外宾,以日本友人为最多。这固然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同日本密不可分,特别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时曾东渡日本居住了一年七个月,对他的思想转变发生重大影响,是他建立信仰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从他保留下来的一本旅日日记可以看出。《日记》是周恩来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1月1日到1918年12月23日在日本写的,写在当时文具店出售的硬皮的日记本上,原件上题为《学校日记》。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4天,但他仍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  相似文献   

15.
论加藤弘之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藤弘之(1836~1916年)是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自从明治17年(1884年)日本创立哲学会以来,30余年间他一直任会长。加藤从事著述活动50多年,参加了明治年间学界的各次争论,其影响之大不在福泽谕吉之下。就加藤弘之一生的思想来说,他有一个以天赋人权论者到进化论者,从启蒙主义到自然观上能唯物主  相似文献   

16.
邓文波(邓光济),是一百年前的1905年贵州首次派遣的留学日本学生之一。1905年,他到日本后, 先进第一高等学校,后入京都大学法政系,获法学士学位。在校时由平刚介绍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7.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训练新军.他在任广西测绘学堂堂长时,一个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日本人,改姓李,投到蔡锷门下.这人做事认真勤谨,受到蔡锷的赏识.由于他的长相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人都不知他是一个外国人.  相似文献   

19.
范子唐,台湾省新竹县人,生于1904年8月,逝于1989年5月.1923年4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广岛中学、广岛高等学校半工半读,193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九洲帝国大学法文学部教育哲学专业.毕业后,在日本东洋大学当过讲师.1940年春至1945年秋在日本旺文社出版公司出版局任过副局长,还任过东京台湾同乡会文化部长、留日华侨总会涉外部部长、双五贸易公司负责人等职.在日本华侨中颇负名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