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1995,(8)
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免费向游客提供一套介绍新加坡的旅游手册,内容包括购物指南,住宿安排以及家庭型的旅游活动介绍,等等。 整套资料共分16册,还包括一张清楚标明各景点,酒店,医院,地铁线的新加坡地图。 首先介绍“新加坡指南”,这是每一个旅游者的必备之物,而且便于随身携带。它不仅概括介绍了美丽的新加坡,还介绍了一些在新加坡旅行的基本常识,比如兑换货币,办理海关手续及往返新加坡的航班航线等。 其次,“新加坡旅行指南”也是本相当有用的小册子。它介绍了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黄孟文先生祖籍广东梅县(今梅州市),193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是一位有着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公民。他在六七十年代先后获得南洋大学学士,新加坡大学荣誉文学士与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的学位,是一位知识渊博、通晓中西文化的学者。现为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亚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新加坡分会会长、新加坡狮城扶轮社创社社长、《新加坡作家》双月刊主编。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二战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为研究对象,初步考证了新加坡华人教会创办学校的历史,分析了影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加坡华人教会办学宗旨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所产生的效果。认为二战以前的华人基督教教育对教会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加坡华人社会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也成为影响教会教育,乃至基督教传播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华人社会的变迁,1885年前后卫理公会调整了教会学校的办学宗旨,从而使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闵凡祥 《世界历史》2005,(1):126-128
新加坡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东南亚国家。对于新加坡的现代化问题 ,国内学者已做了一些研究 ①,但大多是对其现代化进程中某一层面或要素的研究 ,对新加坡现代化 ② 作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著作却尚付之阙如。最近 ,陈祖洲先生所著《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③ 一  相似文献   

5.
林万菁著《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1927—1948)》是一部以新加坡人的立场和眼光,来研究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居留期间的生活、工作及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他们对新加坡文学艺术与文化思想及社会的影响的专著。一林万菁195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潮安,...  相似文献   

6.
赵雷 《旅游》1999,(10)
新加坡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国际都会,一个东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热带岛屿。在新加坡,传统与现代并存,新旧纵横交错,到处有令人雀跃的惊喜。在迈向千禧年的时候,新加坡旅游局盛情邀请世界的游客前来体验新加坡丰富多彩的多元种族文化.品尝道地的美味佳肴,游览世界级的优美旅游景点.感受新加坡独有的魅力。多元种族的新加坡新加坡太小了,647。5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北京的海淀区大,当地旅行社推出的环岛观光名为“新加坡缩影”,设计的行程也只有三个半小时。新加坡的天然资源匮乏.人就是它的唯一资源。大约170年前,莱佛士爵士开拓新…  相似文献   

7.
星华义勇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新加坡华侨响应志愿组建的一支华侨武装。星华义勇军在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新加坡很小,25个新加坡才赶上一个北京城大,但我却对它魂牵梦萦。问朋友什么季节去新加坡最好?回答是任何时间,一年中随时可以,轻松踏上旅途,正是新加坡旅游的最大魅力。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差很小,年平均温度在23~31℃之间,全  相似文献   

9.
<正>新加坡很小,25个新加坡才赶上一个北京城大,但我却对它魂牵梦萦。问朋友什么季节去新加坡最好?回答是任何时间,一年中随时可以,轻松踏上旅途,正是新加坡旅游的最大魅力。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差很小,年平均温度在23~31℃之间,全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作用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丛德奇一、新加坡宏观经济概况新加坡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增长迅速,富有活力。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起,经济发展就逐渐具有开放式的所谓“橱窗经济”的特点。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较高,收支平衡,而且政府部门还有较大的预算...  相似文献   

11.
旅游信息     
《旅游》2005,(11):94-95
“非常新加坡”动感101校园演唱会在东华大学举行新加坡歌手林俊杰与上海师妹金莎等倾情献演2005年10月17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流行音乐频率“动感101”节目联手新加坡旅游局在东华大学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名为“非常新加坡”动感101的校园演唱会。演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新加坡色彩,新加坡歌手林俊杰及其上海师妹金莎无疑是当晚最耀眼的歌手,新加坡旅游局还在现场举行了抽奖,送出了2个自由行名额。整个场馆分成了6大区域,都是以新加坡特色景点命名的,分别是鱼尾狮公园、小印度、牛车水、乌节路、圣淘沙和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小天王林俊杰带着歌迷的万千宠爱率先登场,献唱了“一千年以后”等冠军金曲,听得现场3,000多名观众如痴如醉。林俊杰还与上海师妹金莎甜蜜合唱了“被风吹过的夏天”,一度把演唱会推向高潮。演唱会最激动人心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访问记李天昌1995年6月19日至25日,我们应新加坡李氏总会的邀请,以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的名义组团,对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访问团于6月19日21点20分顺利到达环境优美的新加坡国际机场。在这里等候的是新加坡李氏总...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岩崎育夫在1988年3月号的《亚洲经济》上发表一份题为《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的资料。详细介绍新加坡华人民间企业集团的情况。岩崎育夫指出:根据1984年的统计在新加坡营业额最大的100个公司中,日美英等外国公司占了50个,而新加坡只占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华人妇女社会、家庭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华人妇女地位的变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传统社会的妇女向移民社会的妇女、以及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妇女演进的问题;同时,也是研究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新加坡华人妇女从昔日被贩卖来的“猪花”①、“妹仔”②成长为今日享有较高地位的现代女性,其间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并由此而构成其自身的发展过程的。本文拟就新加坡华人妇女社会、家庭地位的变迁做一初步探讨,作为研究新加坡华人妇女问题的第一步。一移民新加坡的早期华人妇女(一)“猪花”──早期华人妇女…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新加坡金融管理部(英文缩写MAS)成立25周年,新加坡货币管理当局发行了新加坡金融管理部25周年25元纪念钞(封底)。这是新加坡发行的第二枚纪念钞,首枚纪念钞是为新加坡独立25周年而发行的。该钞的设计一正面:主景是新加坡金融管理部大厦,与之相衬的背景是金融区。由缩微字母“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25THANNIVERSARITY’(新加坡金融管理部25周年纪念)组成的辐射状图案,象征MA在金融区的中心地位。背面:是MAS大厦及金融区大厦水平远眺,背面也采用了缩微字母明的辐射状图案,并拼写出各种金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新加坡美食游击店巡游到上海 一个修建在特制集装箱内的创意流动厨房(Singapore Takeout),在12个月里巡游全球9个城市,终于在2011年最后一个月到了上海。这个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旅游竭以及标新局协作创立并主办,  相似文献   

18.
<正>1939年1月,徐悲鸿经由香港,来到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在新加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非卖品外,徐悲鸿的作品很快销售一空。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祖国。同年七八月间,徐悲鸿还替当时新加坡的总督汤姆斯爵士绘了一张巨幅画像,这幅画像现在还陈列在新加坡博物院的"国家画廊"中。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的蔡志忠诸子百家漫画系列,这些漫画在中国及东南亚流传甚广。在新加坡,通过漫画传播儒家思想及中华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方向。受中国崛起影响,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及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日益增加,但英文是教育主流,华文教育水平滑落。本着灵活、轻松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的宗旨,漫画这一方式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创造了新的空间,逐渐成为教材和教学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简述儒家思想在新加坡传播的现状,分析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学校推行儒家伦理课程受挫的原因,将其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大背景结合,探讨漫画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如何在新加坡重视华文教育的新形势下获得肯定,并逐渐成为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论文梳理了新加坡华侨赈捐活动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探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从无到有、从政治制度认同发展为超越乡土观念的民族意识这一历史脉络。在前两个阶段的赈捐活动中,主要是新加坡华侨与清政府之间的联系。而在1900年之后,新加坡华侨的赈捐活动则与中国的民间力量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新加坡的同济医院、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到赈捐活动中。面对来自祖国民间的求赈呼声,新加坡华侨自发联系、自行组织助赈活动,产生了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进而生发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推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