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西北农民银行是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建立的地方性银行,为了扶植根据地农业发展,解决广大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银行根据政府规定和农村实际,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贷粮。在农贷对象上坚持贫雇农优先贷款的同时,把中农也列入贷款的范围;在农贷的发放时间上,尽量做到不违农时、适时发放;在农贷资金上,注意吸收游资;在农贷利率上,基本上是低利或无利政策;在农贷的用途上,强调贷款用于生产,并且要专款专用。在农贷的实施中,针对不同的农贷对象,制定了完善的农贷发放程序;在收放农贷的方法上以不让农民吃亏为原则。从而使农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满足了人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极力摧毁根据地的金融,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根据地金融,解决根据地生产困难,支援战争,创办了西北农民银行。本文从西北农民银行农贷业务的发展;农贷的具体对象、农贷的种类与期限、农贷的手续、农贷的发放与回收;农贷的效果;以及农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贷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业务做了分析,论述了西北农民银行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生产中的苦难,支援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2012,(4):77-98,160,161
内容提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开发西北和建设抗日后方基地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在甘肃推行农贷政策,建立了以新式银行、合作社和合作金库为核心的金融网络,形成了“政府一银行一合作社(合作金库)一农户”的农贷模式。甘肃农贷以194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1年之前以救济农村为主,之后以国民经济建设为主,发放农田水利、农业推广、土地改良、农村副业和畜牧业等贷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农贷的发放,使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也使抗战时期成为近代以来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武婵 《沧桑》2010,(1):115-11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极力摧毁根据地的金融,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根据地金融,解决根据地生产困难,支援战争,创办了西北农民银行。本文从西北农民银行农贷业务的发展;农贷的具体对象、农贷的种类与期限、农贷的手续、农贷的发放与回收;农贷的效果;以及农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贷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业务做了分析,论述了西北农民银行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生产中的苦难,支援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新桂系依据国民政府所推行的农贷政策,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农贷的措施.积极开展农贷业务,使得战时广西农贷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承办农贷业务的合作组织快速增长,农贷数额不断增加,农贷区域也迅速扩大.抗战时期广西农贷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借贷方式,促进了广西农村金融体制的现代化转型;强化了城乡的金融往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枯竭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救济了农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黄立人近代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始终是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变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抗日战争这个非常时期,国统区的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对...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农村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农业经济极其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农村社会极其涣散。为了挽救危机局面,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扶植农村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让农民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二是减轻农民生活负担,避免农民受到剥削阶级和行政力量的"多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开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局面。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在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经济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初步改善,农村社会凝聚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农村政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制定好农村政策需要以农民的实惠为出发点,落实好农村政策需要政府的制度革新,这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建芳 《沧桑》2011,(1):63-6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了活跃晋西北地区的金融,解决农村生产中的困难,扶持与发展农村经济,晋绥行署决定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它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为晋绥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贷作为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晋绥边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志芳 《沧桑》2009,(2):51-52
抗战时期,为了解决广大军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晋绥根据地以西北农民银行为基础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贷粮。在农贷对象上坚持贫雇农优先贷款的同时,把中农也列入贷款的范围;在农贷的发放时间上,尽量做到不违农时、适时发放;在农贷的用途上,强调贷款用于生产,并且要专款专用。有效的规范了农贷的政策,为农贷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广东农村经济破产亟需资金,抗战爆发后,农村经济之重要地位凸显。面对内忧外患,广东省银行迅速发展的农贷业务适应了战时农村资金融通的需要,配合政府农业政策的推行,抵制日伪金融势力的扩张,有助于救济粤省衰败的农村经济。本文深入考察广东省银行通过农贷,扶持战时农村经济的活动,并对其成效予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2001,2(1):168-208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改变落后的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举办各种类型展览会的主要动机.展览会内容涉及到边区生产建设、文化艺术、学校教育等方面.边区的展览会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根据地特色:为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边区政府通过展览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动员贯穿于展览会的筹备组织过程和展览内容、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展览会的举办促进了边区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科学知识,更新了民众的价值观念;拓宽了外部世界对边区的了解;培育了劳动光荣的观念,推动了边区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家金融机构联合或分别在陕西全省及其周边地区农村较为广泛地开展资金融通业务,贷款种类较多.陕西农贷实际主要采取机构与个人担保、确立借贷关系并通过信用合作社贷给农民的方式进行.该时期的农贷活动,不仅打击了高利贷盛行的现象,而且在推动区域经济兴起及支持抗日战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34年底,赣闽边区国共大规模争战的尘埃徐徐落定。如何尽快恢复因战乱而几近崩溃的“收复区”农村经济,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1935年初,赣闽两省政府(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先后派员分赴边区各县成立办事处,用“快干手段”“组社贷款”和“恢复春耕”,构建了以利用合作预备社为基干的现代农村金融网络,政府的“扶农”资金因此得以迅速而有效地“下乡”;当年底,江西第8行政区(原中央苏区中心瑞金、兴国等7县)30万户居民中的约15万农户,获得农业、农仓和特种救济贷款共约70万元。正是由于执政政府指导农民创办农村合作的“主动”,从而使得农村合作在边区“战后救灾”这一特殊环境和历史时段中,能够充分发挥它的金融“下乡”与资本扶助功能,并启动与刺激了赣闽边区农村经济的复苏进程。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边区的农村经济,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边区的阶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满足了群众自给的需要,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为边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为边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边区农村经济之所以得到发展,其原因是边区农村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边区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它包括公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经济三种形式。合作社经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把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以及部队、机关、学校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商品流通,调剂有无,这对于发展边区经济,战胜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实现丰衣足食,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今天边区在发展生产上又来了一个革命,  相似文献   

18.
张治菊 《神州》2013,(13):245-246
一、宁蒗农业发展形势(一)农业农村工作是基础和关键。农业强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稳则社会稳。宁蒗是一个集"山、少、边、穷、特"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近90%人口是农业人口,要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础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  相似文献   

19.
彭红 《区域治理》2022,(4):76-79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影响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不合理负担太重;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业减收;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制定倾斜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