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杭州城区内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分布特点是基本与现代城市重合,木结构及砖石结构的房屋多集中在市区内人口密集的区域。由于杭州城区文保单位分布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文物保护工作应与城市发展同步。对于目前杭州城区文保单位的种种保护利用方式,既有值得推广的范例如沿用原有功能或辟为博物馆、纪念馆,也存在对各种不当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现代文保仪器资源重要性随着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文保行业中。文保行业开始借鉴冶金、地矿、医药及化工等行业的现代分析仪器。进行文物保护时首先要对文物进行分析和调查,全面了解文物的价值和病害,如此才能在文物的保护处理时做到有的放矢,对  相似文献   

3.
开展国际合作 发展文保事业王长生,白崇斌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文物理所当然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文物保护事业需要良好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必然会促进和发展文物保护事业。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几年来的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陕西省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4.
经过我国三十余年的水下考古工作,一批重要的海洋水下文物被调查发现、发掘保护,但相对于陆地不可移动文物,海洋水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文物保护规划指导下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模式尚未形成。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水下文物资源的特点,阐释其在历史文化、海洋发展、主权宣示等方面的核心价值;针对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工作状况,分析海洋水下文物法律体系、管理制度、空间管控等方面的问题;遵循问题导向,结合新时代文物保护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制定适宜的海洋水下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路、原则以及规划方法,并以甘泉岛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加以说明,为海洋水下文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物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保护好乡村文物,不仅对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内涵的需要。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认识不足、文保专项经费投入短缺及文物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多数乡村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通过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科学的乡村规划、保障各方面要素等,促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析情探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对中外文物保护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走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机构改革与发展、文物理论和学科建设、文物价值与功能、文物保护科技、文物的活化利用等诸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探讨。健全法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文物事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根本,推动国家治理管理体系现代化,强化主体责任、优化基层机构,维护文物系统稳定有序管理;加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方法研究和学科建设,以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驱动力,全面提升文物保护价值认知、保护力度和科技水平,带动引领文物事业长远发展;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是目的。鼓励文物利用实践与探索,在保护利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国情,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完善国家的文物资源化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是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文物材料的变化规律,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一步继承、发扬、发展文物的价值,使其得到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同。而文物作为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只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本文基于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实际案例,分析旅游开发问题与矛盾,总结提升策略,探讨实践措施。运用综合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展开探讨,结果表明大像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供给与需求三对矛盾。本文认为,只有重视过渡价值利用,审慎协调开发要素,鼓励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借助空间布局、体验分区与建筑设计等手段,才能实现景区文物保护地区功能合理、有序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物"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有其自身的定义过程。价值评估是保护工作中的首要环节,且在保护工作全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受到空前重视。当前文物价值观,除了对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应继续研究加以深化细化,还应该加入其他价值要素,如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实性与完整性要索,营造技艺与文化场所,等等。而当前的文物价值评估,一是要继续发扬中国文物保护近90年来形成的特色;二是要研究如何评估新加入的价值要索,三是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理论成果对文物保护的借鉴作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要研究"活态文物"或"活的遗产"价值如何评估,以指导文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文物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博物馆机构利用最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因而与文博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主要是指文物  相似文献   

10.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实践的"四有工作"中,记录档案的编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其必要性、科学性以及补充性的动态管理一直深受关注。但截至目前省、市、县级文保单位数字化完善档案的建立并未纳入基层文博部门的日常工作,不同级别文保单位记录档案之间在质量上更存在巨大落差。建立的"四有档案"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藏于深闺的部门资源,对"四有档案"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纸质档案阶段。有鉴于此,文保单位"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同质化"、"公开化"、"遗产化"就有必要深入我们的意识领域,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1.
保护规划是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种以文物保护为主要目的,以空间控制为主要手段,以文物综合利用展示为主要途径,致力于实现文物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专项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正在被行业所接受。然而,现阶段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仍然存在着对文物特性考虑不足,对现实发展回应不足,对实际工作指导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提升法律地位,完善规划体系,重视规划执行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玉 《四川文物》2004,(4):82-85,F002
屏山县明代古城位于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 ,是我省少有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至今保存完好 ,现为宜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本文对该古城的文物价值作了研究 ,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 ,更好保护和利用文物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在我国已成为落实保护理念、推动各项保护工作的基础性科技手段。但是,目前业界对于保护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尚有欠缺,尤其在"文物本体"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或运用上,存在较大的模糊空间。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中承载核心价值的物质遗存,"文物本体"是保护、管理、展示工作的重点,也是文物保护规划中最基本的概念,因此对文物本体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准确界定,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其存在方式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又分别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财政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逐年增加,使各类文物、尤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遗产价值认知与评估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文物价值评估、文物移交管理、文物登录、信息公开、预防性保护等行业基础工作。设计符合国情的保用之路,要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综合性全覆盖的文物保用管责任体系并使其真正落地。文物事业责任重大,应紧紧围绕中央对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构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预防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实践集中在对"明星"文物的保护,即对高保护级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评估、监测和检测等。相比之下,对数量极其庞大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却少之又少,特别是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对象的"预防性维护"目前依然是空白。北京大兴、昌平及房山等地区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显示,从基层的直接需求出发,以"文物健康体检"为形式,运用数字技术、开发云数据库作为记录、分析工具,建立工作指标,可探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推广性强的区域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筛查的预防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物的旅游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在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使文物的保护面临新的形势及挑战,围绕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碰撞,产生了"保护"与"开发"矛盾。但国内文化遗产当中敦煌莫高窟开发早,能够有效合理的处理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值得借鉴和参考。因此,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分析观察其具体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充分展示革命文物的历史、科学、教育价值,让中华民族优秀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因此,保护好、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引领助推全域旅游,使之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文旅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滕州为例,系统阐述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针对当前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进步,文物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普及,然而面对我国数量庞大的文物资源和保护力量的相对紧缺,文保事业正面临着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无法有效保护数量如此巨大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来进行文物保护。近些年来,这方面虽然有了许多尝试,但理论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剖析当前社会参与文保事业一些观点和实践,并就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做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物大省山西文化古迹遇到种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文物数量多、品质高、体量大,1/3的国保省保位于城镇,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本体保护工程,而无力保护周边环境;城镇化建设中文物立法不断加强,但仍赶不上现实需要。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作者清晰而明确地提出四点建议: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支持社会资金依法参与文保;建立文物保护补偿办法;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