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支付习惯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在线旅游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近几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及占有率逐年攀升,极大的冲击着传统旅行社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形势下,传统旅行社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形势下传统旅行社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了传统旅行社变革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练洁  梁乙凯  高震  周蕊 《东南文化》2018,(4):117-122
为了推进各文博机构对"互联网+博物馆"平台的采纳进程,识别"互联网+博物馆"的组织采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互联网技术、博物馆组织、外部环境与制度等维度,探索影响"互联网+博物馆"组织被采纳的推动因素与抑制因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与双因素理论,对"文物山东"平台建设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性、网络效应、易用性、安全性、组织惰性、政府重视与政策规划、预算资金、顶层设计与标准、文博行业事业发展、公众需求、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是影响"互联网+博物馆"采纳的关键因素,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提供可靠的政策规制、标准来指导"互联网+博物馆"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新兴技术创新模式的技术安全疑虑,并制定相关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规范来减轻组织惰性带来的抵触作用,进而推进博物馆的"互联网+"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在线旅行社(OTA)占据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对传统旅行社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与冲击。本文全面分析了传统旅行社在"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以促进传统旅行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慧  罗文静 《旅游纵览》2022,(24):58-6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旅行社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本文对江苏省泰州市传统旅行社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竞争压力大、成本高、营销力度不够、产品特色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背景,探索传统旅行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景区有必要思考如何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吸引并留住数量庞大且消费潜力巨大的微信用户群体。本文分析了陕西省景区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发现其存在以下现象。公众号的影响力受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影响较大;不同公众平台的阅读数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中间集聚现象;公众号的点赞情况较差。另外,热门文章所属公众号集中趋势显著,呈现明显分布不均匀现象;文章传播与公众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关,优质文章有助于快速提高景区公众平台的覆盖率;一些优质文章很好借用了实事新闻、名人大咖的强社会效应。用户更关注特色活动、通知公告、节日假期、景区景点、热门目的地和实时新闻。  相似文献   

6.
徐进 《文博》2008,(5):88-96
1994年,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2007年,<国际互联网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是年底,全球网站(含公众博客在内)突破1.5亿.本文以平时的阅读笔记和工作日志为导引,繁简相宜,勾勒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的建设方略及其细部环节.文章主旨是想通过对一个部门网站的解析,阐述中国省级文博网站在建设过程和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及可进行的诸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省级文化系统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存在以下问题:固定栏目类别设置不科学,编排混乱,操作界面拥挤,日常消息推送频率低、数量少、表现形式单一,平台运营缺乏联动效应,配套服务人性化不足等,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应用技术、运行机制、传播内容、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要素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8.
孙星 《旅游纵览》2023,(7):147-149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传统村落缺乏生产力,有些传统村落空有资源却无青年劳动力,人才的流失,环境的无从保护,都显示出日益严峻的“空心化”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旅游”视角的活化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文章以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阐述村落中的“空心化”现状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村落的活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赋予该村发展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9.
孙星 《旅游纵览》2023,(4):147-149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传统村落缺乏生产力,有些传统村落空有资源却无青年劳动力,人才的流失,环境的无从保护,都显示出日益严峻的“空心化”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旅游”视角的活化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文章以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阐述村落中的“空心化”现状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村落的活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赋予该村发展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0.
11.
魏泉 《民俗研究》2016,(3):92-100
无论古今中外,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谣言之所以易于形成并被普遍传播,是因其根植于人性,善于迎合大众的心理、情感和利益诉求,因此谣言研究是涉及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市场学的重要课题。从文体角度出发,聚焦分析网络时代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体",对具有典型表征的"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等常见的网络谣言文章用语作细致深入的考察,可以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辨识谣言,避免其造成危害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并对当下的谣言研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与旅游市场不断发展,传统旅游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为“互联网+旅游”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的创新设计提供良好的市场,促使游客花费较少的时间得到高效的旅游体验。本研究对旅游App进行用户调研,基于用户实际需求,尝试进行“GO鸭”App创新设计实践,并对旅游类App的创新设计提出相关策略,以期帮助游客解决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简约、有趣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发展,互联网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基础。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储藏宝库,为民众提供了感受古今、品味千年的平台。但是由于博物馆讲解员人员配给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现有蓝牙讲解过于死板、信号干扰、续航时间短以及与游客互动性差等缺点,往往使得参观者无法尽兴。本文对"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智能机器人优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在博物馆中利用智能仿真机器人不仅能够代替讲解员的工作,而且能够在节约成本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方位、多层次与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两汉社会统治阶级有意加强了"孝"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功用,使"孝"越来越与政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温倩 《旅游纵览》2023,(19):136-138
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继承至关重要。同时,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需要可持续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性地活化和传承遗产。故宫凭借其强大的IP在互联网走红,这一现象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与活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北京故宫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将故宫IP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继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IP形成途径。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化遗产如何借助“互联网+IP”形式实现可持续的文旅结合,以期能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与活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董竞元 《风景名胜》2021,(2):0281-0281,028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学习习惯、生活教育模式有了不少变化,线上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产业也乘势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以重渡沟景区为例,详细分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形式下,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具有优势、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促成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移动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微信的应用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微信,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用户注册超过6亿,成为时下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字平台。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如何利用微信更好地服务公众,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19.
谢砚文 《东南文化》2018,(3):95-100
社交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构建出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以博物馆为锚点的连接,辐射向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与观众群体。社交媒体为一些鲜少涉足博物馆的潜在观众群提供了多种渠道互动沟通的可能。从社交媒体与受众群体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可将博物馆社交媒体的运营模式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和泛在型三类。从徐州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来看,社交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已有一定的创新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廖洋洋 《旅游纵览》2014,(11):237-238
会展业最先在国外发展起来,尤其是德国。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比较晚,但目前会展业在中国发展势头较猛,尤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为龙头。成都作为西部的重要政治、经济、商业中心,会展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成都举办过许多会展,其中较大型的有“糖酒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从实际的案例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本文以成都“糖酒会”为例,分析一个成功的会展应具备的条件,希望为之后的会展的蓬勃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