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些年来,旅游相关专业的人士对于旅游解说系统给予了高度关注,不仅如此,我国国内对旅游解说的研究氛围也空前浓烈。由此可见,旅游解说的重要性。本文从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的阐述了旅游解说的功能以及相关系统的构建,旨在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桃杏  陆林 《人文地理》2006,21(6):57-61
独特的地域文化蕴育了徽州众多的古村落。徽州古村落群的高度集聚效应,诱发了区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集聚屏蔽竞争,同时古村落市场感知的替代效应导致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抑制竞争。论文认为,徽州古村落群的旅游开发应坚持差异性开发战略,在现状发展的基础上,以古村落的不同特色价值、空间构成、标志性景观等差异性特征为基础,加快建设区内交通设施、构建良好的空间竞合格局,提高徽州古村落间的网络化水平,促进旅游流的畅通与基地旅游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向前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旅游解说。借鉴拉斯韦尔"5W"模式,整合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条件,构建一个有效的旅游解说系统,开拓旅游者在民族地区旅游的新视野,在传播民族文化和科普教育的同时,反哺于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发扬,优化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池州古村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对实现古村落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安徽省池州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好,历史悠久。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分布在区内的众多古村落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2012年12月池州东至县花园乡南溪古寨、贵池区墩上街道渚湖姜村、贵池区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识别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探明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可以为古村落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构建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并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初步探明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并且发现,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呈三层次贡献分异,认知维显性化,情感维隐性化。  相似文献   

6.
程远曲 《沧桑》2010,(5):37-38
晋中晋商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要实现相立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晋中相立古村落旅游开发作了SWOT分析,提出相立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手段—目的理论的人本化旅游解说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文化的改变,引起旅游需求及行为的转变,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程度普遍提高.在此背景下,旅游者对旅游地解说服务的要求也呈现一种新趋势,要求旅游区管理者能够针对不同的旅游者提供相应的解说服务类型与项目,以提高旅游者的亲身体验.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以及发展阶段的相对滞后性,当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较少.本文尝试性的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线索,借用手段一目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当前生态环境原始类旅游地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者旅游价值体现与解说系统构成的关系分析,试图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以期丰富旅游规划的基础理念.  相似文献   

8.
尚文霞 《旅游纵览》2015,(3):130-131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旅游解说系统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开展科普教育和景区管理工作、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旅游解说系统是影响游客体验质量和衡量旅游景区服务的重要因素,而解说需求研究是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的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曲江遗址公园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游客的解说需求特点,提出了完善解说媒体布局、加强景区重要特征解说、扩展解说内容和增强解说的针对性,以及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也给其他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胡道生 《人文地理》2002,17(4):47-50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其开发利用有其独特的个性。本文试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对黟县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了评述,指出可持续旅游是其开发的目标,基于此文章提出其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古村落逐渐销声匿迹。石堰坪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拥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和保存完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张家界石堰坪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从科学进行系统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发多元的旅游产品、大力强化人才的培养意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主张以石堰坪独特的风俗文化和田园景观为旅游品牌,妥善处理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凡  金忠民 《人文地理》2002,17(5):17-20,96
安徽黟县的皖南明清古民居群是世界文化遗产,本文在对西递、宏村和南屏三个古村落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旅游对古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并对比旅游对三个古村落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发展影响效应已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即西递的旅游影响效应要高于宏村和南屏。并指出目前中国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的模式: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和旅游开发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轴线,其中社区村民和地方政府是两个最重要影响因素,在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双方应在考虑到彼此的利益的前提下,达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以确保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婧  钟林生  陈田 《人文地理》2015,30(1):33-39
旅游解说是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基于国内外关于旅游解说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现有的研究集中于概念辨析、解说媒介、案例规划设计、解说系统评估、新兴旅游方式解说、多学科理论引入等方面。同时从研究内容、研究理论、数据来源、分析方法方面对比了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的异同。最后提出国内旅游解说未来重点的研究内容,以及在研究方法上可借鉴国际研究,采用更多定量定性方法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的旅游需求,历史文化保护区(尤其是古城镇、古村落等)纷纷进行旅游开发,演化成旅游社区。社区居民以资产、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不同的社区参与要素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获得不同利益,形成三种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论文在对三种参与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其解决的途径,提出应激励投入增大总效用、认定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分利能力以及构建"社区参与"的利益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苏州是一座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对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意义非同寻常,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是苏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工程。系统化挖掘和梳理苏州具有旅游经济属性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苏州古城以及众多的古镇、古村落等整体呈现出吴地文化的案例,规划和构建苏州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重点突破,形成苏州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其它遗产地不同的是,古村落首先是生活着的村落,原住民及其生活是古村落的核心,这不仅导致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资源产权公私交错及其开发管理的复杂化,也使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多元化。古村落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管理的特殊性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介入实施公共管理的必要性。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古村落基本属性、古村落旅游地开发保护中公共管理问题的界定,以及实施公共管理的机制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古村落旅游地现状问题的核心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社区核心利益之间的矛盾,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对古村落旅游地开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约束与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古村落旅游地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亡的严峻挑战.在发展中国家,人民对于现代化的渴望往往强于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样式[1].保护资金匮乏、环境压力、公众认知也是旅游开发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历史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这些古村落,是面临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景区的旅游解说系统存在受众的特殊性、对象的专业性、类型的多样性和设计的综合性等特点。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农业景区缺乏解说系统、信息不完善、设计不规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加强解说系统建设、完善解说系统信息、规范解说系统设计、创新解说系统特色等策略,旨在优化休闲农业景区的旅游解说系统,提高景区服务接待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艳林 《丝绸之路》2012,(14):58-59
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区旅游模式探讨——以徽州古村落社区旅游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向洋 《人文地理》2006,21(5):41-45
综合国内外社区旅游研究文献,认为社区旅游不能进行界定,而只宜于进行描述。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旅游描述性工具--社区旅游连续统。并结合徽州古村落各自的特点,对古村落社区旅游及相关策略进行探讨,认为古村落社区的弱势地位导致了社区旅游的非持续性态势,因而古村落社区应充分利用旅游发展促进社区发展的基础上,以"第三条道路"理念为指导,贯彻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对所有社区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进行折衷与选择,并结合各村落的旅游发展阶段,确定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唐晓云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以龙脊平安寨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古村落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居民主体因素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发展满意度及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居民文化认同感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2)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越强。(3)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对社区发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越强。(4)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开发的行为倾向越明显。研究还对旅游开发中古村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