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对元明以来绘画艺术发生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的绘画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故宫博物院历年在绘画馆展出过的他创作的《人骑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幽篁戴胜图》、《秋郊饮马图》等幅作品,和各地其他存世作品来看,就有几种不同的面貌。这些作品,题材上有人物、山水、鞍马、花  相似文献   

2.
肖晓 《文物世界》2012,(2):60-64,71
“十八学士”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题材。这一题材在唐朝出现,自唐太宗起,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相继延续着这一题材,使得后世不单在绘画作品中多有表现,在民间的工艺作品中也把“十八学士”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这种“模式”的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有着一条清晰连贯、线性发展的观念“历史”。前人对于“十八学士图”的论述多集中于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的研究以及对“十八学士”的细节考证,但对于“十八学士图”这一人物画经典模式的总结与归纳却少有人提及。本文从厘清历代十八学士图的本体情况出发,进而探究这类图像的观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鲁力 《东南文化》2003,(4):64-71
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在画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使仕女画成为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门类,并且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的儒家仕女脱,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管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在中国仕女面一域,古今不少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举办陈列,往往利用辅助陈列品以补充文物的不足.辅助陈列品种类不一,有复制品、装饰品等,如照片、拓本、地图、图表、模型、沙盘、布景箱、绘画、雕刻,还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或文献摘要.绘画之中,有创作画,有临摹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陈列设计组副研究员梁德媖1954年创制的《战国宴乐渔猎攻战图壶图案展示图》(见图)就是首先陈列在故宫博物院,后不久推广到国内外,为博物馆和书刊多次引用的“展示图”.据作者所知,书刊采用这幅“展示图”者,有:1957年《战国绘画资料》的封面和插图;1959年《故宫历代艺术馆》插图;197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图册》第3册封面;1981年《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封面;1982年中美合编《中国古代艺术的宝藏——故宫博物院》插图;1985年《故宫博物院陈列辅助图案集》及《中国古代工艺品图案选》;还有1988年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教材《中国方志学通论》封面等.  相似文献   

5.
聂崇正 《收藏家》2012,(6):13-17
"战图"是清朝宫廷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或门类,相对于此前的宫廷绘画,显得有它自己的时代特色。此类题材或门类的作品,以描绘战争场面为主。这类题材在此前的宫廷绘画中甚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赵榆  王彦朝 《收藏家》2005,(11):27-30
王渊是元代著名花鸟画家,他的花鸟、古木竹石、梅兰等题材绘画,在继承五代、两宋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明显的变化,取得显著的成就,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兵燹人祸,王渊的作品存世数量甚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七件:其一是《桃竹春禽图》立轴,墨笔,双钩竹,至正六年(1346年)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二是《桃竹锦鸡图》立轴,绢本,墨笔,至正三年(癸未,1343年)作,现存山西省博物馆;其三是《竹石集禽图》立轴,纸本,墨笔,至正四年(甲申,1344年)作,现存上海博物馆;其四是《桃竹锦鸡图》立轴,纸本,墨笔,…  相似文献   

7.
樊志斌 《收藏家》2023,(12):67-82
本文基于文献考察,对“《红楼梦》文人绘画”的定义、特点、现存情况进行梳理。《红楼梦》在清代文人中传播广泛,现存相关题材的文人绘画数量较大,其创意、审美、技法等与一般版刻图录、年画、广告画多有区别,体现了《红楼梦》创作者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世传辽国耶律培《东丹王出行图》、《射骑图》、《射鹿图》,胡瓌《卓歇图》、《出猎图》、《回猎图》、《番马图》,及见载于史籍的如胡虔《汲水蕃部图》等风土人物鞍马之作,虽由近年相关出土文献及民俗考古成果提出某些作品作者及具体年代尚亟待考,但这些资料也恰佐证了这些作品的年限范围无出五代至两宋的辽金之间,且皆为切实反映其时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状态及其画家艺术风貌的第一手资料,对后世研究辽金番骑题材绘画、寺庙墓室壁画、游牧民族文艺发展以及胡汉文化融合演变有其特殊意义。本文即以绘画的情节性表现为视角,综合中土鞍马人物画的发展特征、区域民族考古及相关史学观点,讨论辽金番骑画在绘画本体表现语言方面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借鉴以及逐步融合了自身民族性格后的独特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9.
邵彦 《中华遗产》2009,(4):16-19
自古以来,绘画都是政治统治和宗教信仰的婢女,功能无非是伦理教化和引魂升天,比如东汉以来流行不衰的《列女图》,便是以“先进榜样”来教育社会上层女性的。但是自东晋南朝以降,绘画中非功利的抒情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审美自觉日渐抬头,这是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表现。而以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为题材、表现凄美的人神之恋的画作《洛神赋图》,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纯艺术绘画”。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一般认为,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是当时城乡之中四处活动的货郎小贩的写照,反映出宋代社会物质与经济生活的繁荣。但是如果与存世其他绘画作品中的“货郎”形象对比来看,《货郎图》中的“货郎”与现实生活中货郎的形象有不小的距离。本文试图通过另一种解读,将明代宫廷《货郎图》与南宋《货郎图》作为一个连续性的画题,论证《货郎图》题材实际上是宫廷元宵时节的节令绘画,以政府组织的元宵大型庆典中“货郎”杂扮表演为蓝本,是特定时间与空间的绘画,而非现实风俗的简单再现。本文最后对一些具体图像加以解读,尝试从图画与当时具体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来重新认识李嵩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菊石图》是钱载的绘画作品,《大仕图》是金廷标的绘画作品。钱氏与金氏都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中,此二图为盛京皇宫原藏的绘画作品。钱载《菊石图》轴(图一),纸本。全纵304、横97厘米,画心纵185、横79厘米。绘峭石挺拔,以淡墨轻轻勾勒外轮廓,石纹及阴阳凹凸以勾松皮的方法画出,所用的皴法与时尚的披麻皴不同,别开生面。石纹又用浓淡墨的苔点点缀,更具文人画的特色。石  相似文献   

12.
另类郎世宁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清朝宫廷中绘制了大量作品,题材多为纪实性绘画、人物肖像、动物和植物,风俗类绘画几乎未见。本文专门对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的《羊城夜市图》轴一画,从绘画风格到内容做了分析,认为此图毫无疑问应当是郎世宁的作品,并且对画作的名称提出了看法,认为是画家对东方太平盛世的描绘。  相似文献   

13.
《怀楼图轴》充分体现出唐寅绘画情景交融、诗画共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雒三桂 《收藏家》2010,(11):80-80
在清代中期的扬州画家群中,罗聘是一位才能比较全面的多面手,其绘画题材极广,举凡人物、佛像、山水、花卉等无一不精,而尤其精于画鬼。在罗聘的笔下,各色鬼影构思奇妙,寓意深刻,所谓"鬼中画出官人影",画得是鬼魅,其实就是人间生活的写照。罗聘曾多次绘制《鬼趣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作品之中,《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杜文 《收藏家》2005,(3):54-58
本文介绍的这组元青花人物绘画高足杯残瓷共有9件,均系民间收藏品。叶佩兰女士所著《元代瓷器》是迄今元瓷资料最丰富的著录,书中收录的元青花高足杯仅见有龙凤、花卉、诗文,未见有此类人物装饰,此前公布的元青花高足杯只有一件带有类似人物形象,收录在张浦生先生《青花瓷画鉴赏》一书中,被称作“翩翩起舞图”,描绘一名身穿袍服的蒙元男子在甩着长袖起舞。这批新面世残品不但丰富了元青花图案资料,其中的蒙元人物形象对解决元明青花分期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文物世界》2012,(4):61-62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这幅镇院之宝出自五代南唐名画家顾闳中之手,除了早已失传的《明皇击梧桐图》、《山阴图》等外,《韩熙载夜宴图》经过千年的辗转,如今竞能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堪称奇迹。  相似文献   

17.
画像砖作为六朝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受到六朝绘画的深远影响。其与六朝绘画题材、技法、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日本美术界对夏圭绘画的研究现状,进而对日本收藏的《山水图》、《江城图》与台北故宫所藏的《溪山清远图》做了对比研究,指出了三图的相互关联与区别,为夏圭山水艺术与南宋宫廷绘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宋人生活雅致,从形式到品格修养,日常生活中处处皆可见。在宋代,文人雅士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诗、插花焚香、抚琴作画,还会通过绘画、序文的形式将雅集活动的盛况记录下来,因此这一时期的雅集题材画作十分常见,也展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色。北宋时期,李公麟以“西园雅集”为主题创作了《西园雅集图》这幅画作,极为经典,因而被后世无数画家追捧和临摹。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西园雅集图》不仅展现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审美特征,而且画家还能从该画作中得到创作经验以及灵感启发。文章以清代金廷标绘制的《西园雅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画作背景以及表现形式,对其整体的构图布局、人物处理手法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0.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江苏扬州出现了一批界面画家、名的有李寅、颜峄、颜岳、袁江、袁耀。二袁是其中成就较突出。所谓界面,以界笔直尺为辅助工具,以楼阁殿堂为题材的传统绘画。元末明初的学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将绘画分为十三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