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个帖子在埃及网络上很火:"我们实在不需要盛大的婚礼,新郎也没必要向新娘赠送昂贵的首饰。我们可以把原本办婚礼的大笔开支用在婚后生活上。现在,我只有两个结婚戒指,你愿意嫁给我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帖子?这还得说到埃及的一个重要习俗——"婚前谈判"。结婚前,男方父亲与兄长要到女方家提亲,并就新房、彩礼、  相似文献   

2.
中国时间     
萧放 《山茶》2009,(1):102-121
在我的老家湖北英山,举行传统婚礼的规矩是,嫁妆在下午抬到新郎家,新娘由娘家人送到半路,然后由新郎家派人打着灯笼迎接。新娘到达新郎家时,一定已是太阳下山之后。据说这是周礼遗风,今天当然被时人视为奇风异俗。其实“夜嫁”习俗源于古人的阴阳观念:下午是阴气到来之时,女性属阴,女性顺从阴性时间到来夫家,这是顺应天时的正确举动。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一天,他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婚礼。婚礼隆重热烈。康有为闹洞房时兴致不减,即席出一趣题,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八字,请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一竖或者一横,组成一句贺词。众人苦苦思索,未能找到答案。康有为遂让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又让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只得握笔遵命。康有为又让新郎新娘齐声读出,新郎新娘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有为只好代为朗读,原来这句话是:"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相似文献   

4.
奇人趣事     
正印度阿萨姆邦青蛙婚礼印度阿萨姆邦的妇女们在雨水短缺时,会举行特殊的青蛙婚礼,用来求雨。妇女们会分成两组,分别将青蛙"新郎"和"新娘"清洗干净,再为它们精心装扮。青蛙的头上会点上红点,"新娘"甚至还会带上一条手工项链。它们的婚车是一辆平板车,上面摆满了植物。青蛙"新人"在印度教祭祀的主持下完成婚礼,再坐上由棕榈叶做成的小筏子,带着人们的期望漂向远方。婚礼十分隆重,从邻近村庄赶  相似文献   

5.
戒指的故事     
唐水  王凯 《中华遗产》2010,(9):94-103
在当代中国的婚宴喜礼之上,新郎、新娘为对方戴上一枚戒指作为结婚的信物,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过,这个程序原本属于举办在肃穆教堂中的西方婚礼,把它搬到咱们中国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只能算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而当我们揭开中国戒指的历史,却发现了另一些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夏  楚鹏 《旅游纵览》2012,(2):22-27
<正>每个女人都梦想着,拥有一场浪漫的婚礼。即使在不同的国度里,婚礼对于新郎、新娘及其家人的意义,都是神圣的。各种文化下的人们用不同的形式,谱写着同样的浪漫,展开人生新篇章的序曲。  相似文献   

7.
1962年3月16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刊出一条震动海内外的新闻:《从“追悼会”到结婚典礼——原国民党青年军二○六师师长邱行湘近况》。文章写道“春节前的一天,在南京汉府街的一幢住宅里,朴素而热闹的婚礼将要举行了。新郎是邱行湘,新娘是张玉珍。”文中说,新郎邱行湘,59岁,看样子不过四十五六,原国民党洛阳警备司令、青  相似文献   

8.
婚礼时,人们会看到新娘头上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段,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相似文献   

9.
崩龙族婚礼,有其独特之处。通常要进行三天。三天之内,全寨的男女老幼都分别到新郎、新娘家作客,大家无须生火做饭。头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用碗斟满后,一一敬给长辈们,然后双手作揖,请他们开杯畅饮,表示仪式开始。晚饭后,新郎、新娘挎着盛有兰烟、芦子、沙鸡、石灰盒的筒帕,在各自家里,分别把男女青年请到客房里,将兰烟挨个传给他们。这时,无论谁在先,姑娘、伙子们都不会轻易将烟接过。他们总是把手攥得紧紧的,并用优美的歌声,向新郎、新娘询问他们结识的经过、自由恋爱的好处以及今后的打算,直到获  相似文献   

10.
丛度 《文史精华》2001,(12):53-55
迟来的婚礼 1964年7月4日,台北杭州路的一位美国人的别墅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秘密婚礼。新郎是年已64岁的张学良,新娘是51岁的赵四小姐赵一荻。这是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30年以后,终于在法律上得到承认的一天!虽然赵一荻多年来甘苦备尝地情愿她的青春尽付少帅,并非为了求得一个早该属于她的妻子名分,可是,这一迟来的婚礼,对于她来说,委实太不容易了!赵四小姐难免痛洒一掬辛酸泪。 张学良于1926年与赵四小姐认识。当时赵四小姐14岁.她虽生活在豪门世家,却不染骄奢淫逸之气。她才思敏捷,清高自重,从不为…  相似文献   

11.
在曲曲弯弯的伊敏河两岸,聚居着布里亚特牧民。布里亚特是蒙古民族的一部,以勤劳豪爽而称著,至今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风俗和传统。特别是婚礼,更具浓郁的特色。布里亚特婚礼,仪式古朴,情节严密,大致可分为定亲、送亲和结亲三步。每一步都风趣浪漫,情采古雅,仿佛是优美的史诗。在马莲花盛开的时节,我参加了一次牧民的婚礼。新郎是伊敏河东岸布日都的驯马能手——阿勇(口戈)。新娘索布德,是西公社巴  相似文献   

12.
在澳门的居民中,华人占97%,外籍人士占3%。华人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外,来自内地各省区的居民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外籍人士中,除葡萄牙人外,还有许多其他外籍人士。这种复杂的人口构成使澳门的婚俗颇具特色。以前,华人的婚礼不论贫富,新郎都要在结婚前夕举行“上头”仪式。在迎亲那天,男方家一般要按照择定的良辰准时起轿,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新娘当天头戴凤冠,身穿鲜艳的中国传统婚服,等待迎亲花轿的到来。花轿返抵男家后,只有当新郎踢了轿门以后,花轿才能打开。接着新郎用折扇在新娘头上敲一下,表示新娘入门后要“听话”。澳门…  相似文献   

13.
俞金尧 《世界历史》2001,2(5):50-59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新婚夫妇举行婚礼时,新郎要在教堂口当众宣布赠给新娘一笔财产(一般是指土地)。其用意是,倘若丈夫首先撒手西去,守寡的妻子可以以此作为生活的来源,享用终生。这就是寡妇产,或称遗孀产,其数量通常是亡夫财产的113。  相似文献   

14.
晓君 《旅游》1998,(12)
前几年香港人流行去夏威夷举办婚礼,去年在加拿大著名风景区"班芙,看到好多日本人在那度过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拜天地,今年在上海又涌现出许多当地及周边城市的人们到海鸥饭店举行结婚大典,这已成为上海大都会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要说在饭店举行婚行礼并不稀奇,而海鸥饭店推出的婚礼更是与众不同,极富浪漫情调。婚宴仅是整个婚庆活动的开端,更热闹要有趣的还在后面:婚宴之后的新娘在更衣室换去洁白优雅的婚纱,穿上俏丽活泼的红舞裙。与新郎携手,在亲友们的簇拥下,来到舞厅。一曲华尔兹,两位新人率先滑进舞池,优美的舞姿更…  相似文献   

15.
河南的撒帐婚俗康弘如今,豫东一些农村,婚礼中,还有这样一项仪式:新郎、新娘拜堂、拜长辈、对拜后即双双人洞房坐于床沿,由一"全福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有一定财富及社会地位的中年妇女)手捧果盘,将盘中各种干果撒向床上,边撒边念祝福之歌谣,如"撒个枣...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2013,(11):45-45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7月13日消息]题:虽然已明令取缔,印度童婚仍盛行。迷惑的新娘巴沙妮跨过新郎家里的门槛,屋内亲朋于是庆祝此段安排的婚姻。新娘只有7岁,戴着头饰和面纱,她很想揭开面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旁边的老妇却伸手阻止。“她怎可以在长辈面前暴露面目?”那女子向新娘的家姑说:“今后她要学习些规矩了。”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08,(5):31
古时候举行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  相似文献   

18.
1936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清风和煦的上午,一对中国青年男女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西公园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新郎是苏联派到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兼苏共党员俞秀松,其年37岁;新娘则是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小妹盛世同,年仅16岁。在那个年代,一个共产党员和反动军阀的妹妹喜结连理,成为夫妻,真是天方夜谭。然而,这桩中国婚事却是斯大林插手并拍板的。  相似文献   

19.
陪郎撑伞     
阿昌族小伙子娶亲那天,总是“上礼”的先去。新郎和陪伴他的一伙,估计走到姑娘家的寨子,恰巧黄昏,才动身。去早了,也要在寨边等到天稍黑,才能进新娘的家。新郎从院场心上坷,进堂屋时,新娘寨子的年轻姑娘们,都要从廊檐两旁泼清水。新郎要请两个脚手麻利、动作敏捷的小伙子帮撑伞。要是新郎淋湿了,泼水的姑娘们会俏皮地挤眉弄脸,用看不起的眼光投向新郎;新郎滴水不沾,陪郎也会因赢得上风,  相似文献   

20.
小小婚礼     
《山茶》2011,(6):204-204
1916年,两名朝鲜上等社会儿童摆好姿势,拍摄结婚照。这张照片可能是为《国家地理》1919年7月刊报道《探索“隐士王国”的未知角落》而准备。但最终没有刊出。新娘和新郎分别为10岁和12岁。他们可能只是举行了仪式性的婚礼,婚后仍在男孩家中住在不同房间,直到大人为他们另做打算。这种贵族阶级中的童婚通常是为了加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