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族“纳顿节”①什么声音录响?是鼓,鼓蔽得t响最响。你听:咚—咚—咚—咚……节奏是那么明快而响亮!这是土族先民小峋鼓的余音吗?不,是古代原始土鼓的不断翻新,牛皮大鼓早已取代了先民的土峋鼓,今日蔽得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猛烈,更响。E欢土族“纳顿节”什么歌声最强?是“大好”,齐声唱“好”的歌声最强最强。你听:“好,大好”!“好,大好”……歌词是那么简短而宏亮!这是三川先民们流传下的古歌吗?不,那是先民们猎获之后欢呼古俗的演变,是土乡新一代“庄稼其”②庆祝农业大丰收的未土族的“纳烦节”什么队伍最长?是“会手”的舞队录长、最长…  相似文献   

2.
土族学是当代学者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学术名称。这门学问的研究对象是我国56个民族中独具自身特色的土族。据众多资深学者称:土族人是我国历史上曾在青海、甘肃、新疆三省境内建过地方性王国的吐谷浑人的后裔,现居住在他们先人的故土青海省河湟两岸。本刊开辟的“纪实土族学”栏目就是要以生动的散文笔法,惟妙惟肖地再现土族的古老文化、民风民俗、人情世态,从一个个侧面,从微观角度为土族学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色真美,味真鲜!”港澳台游客吃着黄灿灿绿茵茵的卷饼,赞不绝口。 “好吃,好吃,我是平生头一回品尝啊!”大洋彼岸黄头发蓝眼睛的游客也有同样的感受。 这是对土乡人们热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端在餐桌上的土族传统食品“哈力海”的颂扬。 这里是青海省互助土乡有名的旅游接待点大庄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西部,雄奇而又神秘。自古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了众多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西部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而其中包含个性自由精神和民主精神的民歌更是以其丰富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吸引了诸多的听众,并使他们在这种美的欣赏中,在得到听觉享受的同时,还通过民歌了解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在这种了解中加深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认识一个民族最直观最简捷的途径。而情歌,更是以其灼热的表白成为了民歌  相似文献   

5.
"扭达尔"是过去土族妇女最常见的头饰."扭达尔"鲜艳别致,种类繁多,包括互助、大通地区的"吐浑扭达尔"、"那仁扭达尔"、"适格扭达尔"、"加斯扭达尔"、"加木扭达尔"、"绊绊切扭达尔"、"哈雪扭达尔"、"雪古朗扭达尔"、"洛典扭达尔"等和流行于民和三川地区的"索不都扭达尔"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故乡三川地区,土族人中有这样一种风俗:办丧事时晚上要吃一顿搅团饭,土语把它叫做“尕布丁”(平时不叫,怕不吉利)。至于办丧事吃一顿搅团饭的来历据当地一些老者和僧侣回忆说:据老先人们传言,当时这个地方由于农业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耕作技术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加上连年干旱少雨收成微薄,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因此,三川的土族人趁办丧事这么个机会做一顿大锅饭——搅团,请庄子上的众人都来吃,这实际上是办丧事的主人对庄客们的一种施舍(土语叫做“布羊”)。主人家讲究的是来吃这顿搅团饭的人越多越好,说明丧事办得体面而隆重,又增加了办丧事的气氛。据我所知,只有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和个别的汉族人家有这种乡俗,而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就没有。  相似文献   

7.
7月的青海高原,流金溢彩;7月的青海高原,芬芳醉人.公元2005年7月28日,西宁曹家堡飞机场,珍珠般的雨点不断从天而降,一架印有“海南航空B-2677”字型的银鹰拖着隆鸣的马达,冲破厚厚密集的雨帘,昂首扑向了茫茫的苍穹,旋即在西宁的上空划了一道耀眼的弧圈,直奔北方的天际.团团白云似大海的浪花,在机下翻腾起伏,俯视大地,座座村落,片片田野,装点着锦绣山河。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土乡,有挺拔的山峰,清幽的山谷,葱郁的树木,静穆的田园,潺潺的溪流,还有那些禽鸟,野花和蜂蝶……美好的景致时时刻刻地陶冶着土乡人的心灵,使他们随时随地想跟大自然和声,情不自禁地唱出纯朴的山歌,跳出欢乐的舞蹈.  相似文献   

9.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三川地区,土族人家的丧葬习俗和我省各地汉族聚居区的丧葬形式和内容基本相似,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地方习俗等方面也略有差别。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办丧事时的一  相似文献   

10.
贺喜焱 《民俗研究》2005,(3):157-168
“纳顿”在土语中是“玩耍、娱乐”的意思,“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土族娱神、庆丰收的民族节日,民和三川地区的大部分土族村按夏粮收割早晚排列轮流举行,每年从农历7月12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历时2个月,被称为“土族民间狂欢节”。若遇灾年,庄稼歉收就不举行。“纳顿”与土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纳顿”在今日的现状是一个有组织的由村民集体参与,包含祭祀仪式、民间歌舞、傩戏表演以及经济行为的综合性活动,它与当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于“纳顿”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地土族的日常生活结构,为进一步的探讨民和土族民俗文化有所助益。笔者于2002年7月至9月进行了为期30天的田野作业,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深入访谈、一般访谈),并辅以照相、录音、笔录等方法获取了第一手调查资料,保证了资料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基于“纳顿”节规模大、举办时间长、活动丰富等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一一记述,笔者在当地了解到中川鄂家村、峡口桑卜拉的“纳顿”被公认为比较正规,因此现以鄂家为主,将当地“纳顿”的实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轮子秋”飞旋,敬酒歌悠扬。7月13日,西宁地区部分土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相聚西宁土族风情园,欢度土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安召纳顿”节。这天,蒙蒙细雨时下时歇,给节日的土族风情园罩上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土族儿女表演了“轮  相似文献   

12.
我选择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 迄今,这一研究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十六年之久,虽然还没有大的成功,但毕竟已经初见成效,这对我的灵魂是个莫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13.
土族风情     
《中国土族》2009,(1):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4.
土族婚礼     
  相似文献   

15.
土族纳顿     
  相似文献   

16.
土族阿姑     
角羊 《中国土族》2006,(2):63-63
  相似文献   

17.
土族赞歌     
儿子娶媳妇,孙子满月,姑娘出嫁,亲朋相聚,这时候土族人家的庄园里就会有歌声飞扬,土族人喜欢唱自己吉祥的赞歌。唱赞歌不讲究谁的声音动听,只要你能从"土族人民的子孙啊,唱起土族人的赞歌吧!"开始,大家都会给你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机构用户达163个,国际个人用户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本刊讯由青海土族研究会、青海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土族》杂志除在青海、甘肃、北京、陕西等地保持良好的发行势头外,还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国内一流的中文知识门户网站进行合作,进军国际发行市场,有效地扩大了杂志的发行范围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土族风情     
~~土族风情~~  相似文献   

20.
土族谚语     
黄金出在沙中,宝石出在山中,谚语出在心中。彩虹是圣空的光彩,骏马是草原的光彩,知识是学者的光彩,人民是祖国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