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是“地缘饮食”的一种说法。记得多年前在三亚天天吃房东烧的鱼,我感激这种款待,房东说:青菜比鱼贵呀。在藏北我随几个藏族人旅行,天天吃牛羊肉,他们对不亦乐乎的我却说:对不起啦,这里没有面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的就是一方水土出一方吃的。南米北面,山区多玉米小米高粱米,平原才出稻米;沿海多海产,牧区多畜产;瘠地多种山药和地瓜,肥土才五谷丰登。人们的饮食不得不顺其自然。于是,常吃海鲜的人皮肤就平润一些,常吃牛羊肉的人肌骨就强壮一些;草原人咬肌发达,下颏粗犷,而沿海人或细食…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物周刊》2012,(5):34-35
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政府不“打黑”,如果打黑指的是依法制裁那些在政府主导的法律和主流价值以外行事的组织的话。此外,也应该没有一个政府不“唱红”,如果把唱红修改为某种国民意识和政治正确的坚持的话。  相似文献   

3.
一方水土     
金志伟 《江淮文史》2021,(1):131-136
一 庐江城四面环山,有锅底地之称. 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要求大家背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学们在背诵时,常常故意将"环滁皆山也"改成"环庐皆山也".喜欢掉书袋的语文老师不但不批评这种斗胆篡改名家名作的行为,还喜欢从庐江城这种"环庐皆山也"的独特地形地貌谈起,一直到推演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为止.  相似文献   

4.
正1939年9月生,广东潮州人,画家。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2月受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有位北方的理论家来信说,他对南方的那份滋润和浓绿印象特深,可是遗憾,尚没有见到南方的画家将这种感受及特点活脱脱地表现出来。这话虽有一定概括性,但可以肯定,这位理论家未尝留意细细品味林丰俗的山水画,林丰俗正是将自己的感情和笔墨投注于这南粤的风物,一山一水,一丘一峦,溪流池塘,浓叶繁花,树前村后,猪狗牛羊,在这亲切祥和的氛围中创造出他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5.
正了解贵州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一个多民族的集聚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热烈奔放的苗族舞蹈、悠扬又炫亮的侗族大歌,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跳着、唱着,这是人们总会联想到的画面。殊不知,一直藏在贵州文化宝库里的戏剧也是贵州绚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只不过常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太久罢了。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剧剧种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在庞  相似文献   

6.
<正>紫砂、紫雾、紫雾茶,这一连串朦胧梦幻的紫色风景让人沉迷,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总会不时地给人带来许多惊喜。试想,悠游于此、在群芳环抱中品茗赏景,暂时告别喧嚣,该是何等惬意。方山海拔209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气候条件为茶叶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因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晨雾弥漫,造就了方山紫雾特殊的茶叶内质,"方山紫雾"也由此而得名。方山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纵观赵贞吉仕宦之前的经历,习静般若寺、游圣水寺、访龙洞观隐士、古刹而悟道,内江的山山水水,一方面使之形成了离尘习静,于寺庙悟道的出世思想,另一方面其又有着立志于斯世,深受到儒家思想的洗礼,为其以"二氏学通吾儒",追寻性命之本,与佛道儒三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一生埋下伏笔。故土桑梓,可谓一方山水育一方人。  相似文献   

9.
奏中自古帝王都浩浩黄河绵绵渭水,润育了中华古国灿烂文化.但自盛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或南迁或东移”长安回望绣成堆”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汉宫内的编钟古乐已被历史的风烟吹尽而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依然鲜活嘹亮回荡不息.听民歌知民风.不曾听得一曲(走西日)不曾学得两句(三十里铺)乃枉来陕西一遭也.因处四塞之地,山高路险陕西逐渐沦为中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祖宗留下的唐宫汉殿与百姓世代蛰居的窑洞形成强烈反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了陕西山民勤劳、朴实、淳厚,容忍的个性.”莜麦辣子菜籽油,老婆孩…  相似文献   

10.
3500年前,武汉是长江流域古老文化的发祥地;2000多年前,这里开始流传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100多年前,这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今天,武汉这座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并充满活力、激情的城市正延续着"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武汉,每天不一样"城市口号的影响下,一步步迈向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为复兴"大武汉"而奋斗精进。  相似文献   

11.
杨初 《岭南文史》2001,(2):51-52
今年6月是已故杰出的中国国画家方人定老师(1901—1975)一百周年诞辰。过去一些美术界的权威人士——他的好友、学生已有几十万字怀念、纪述他的文章。今天,在纪念方人定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的日子里,作为他的一个学生,还是抑制不住要吐露心里的话、表达一点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正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吴哥,当我终于与这座辉煌雄伟、记载着扑朔迷离历史的城池邂逅之时,放眼四顾,内心释然。吴哥窟又称小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一位柬埔寨历史上最为伟大英明的帝王,于12世纪,前后耗时35年,斥巨资建成了这座气势恢弘的宫殿寺院。或许,古今中外,但凡叱咤风云,具备盖  相似文献   

13.
一师一校     
《江淮文史》2007,(5):F0002-F0002
在大山深处的桐城中义辅导小学中岭教学点,土墙,木梁,瓦顶构成简陋的教室里,唯一的老师程堂才带着9个山里娃,讲着自己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14.
张宁 《文史天地》2012,(6):43-46
一塔巍然距道旁,玄庐才气不寻常。 恩仇牛李成何事,化鹤归来费忖量! 著名诗人柳亚子途经浙江省萧山县衙前镇,看到沈定一被害纪念塔,这位与沈定一一起创办“南社”的诗友不禁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沈定一的深切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沈定一谜一般的政治人生的不解。直到今天,人们对于沈定一的评价仍旧莫衷一是、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5.
一师一校     
在界首、临泉、阜阳市颖泉区三地交界处,由于泉河改道,形成了一个面积1.5平方公里的孤岛南季湾。51岁的郭福氏是岛上学校唯一的老师,1976年郭福民高中毕业回到南季湾做了生产队会计,看到特殊环境中孩子们不能上学,于是走上了艰苦的办学之路,生产队的红薯窖、废弃的牛棚,他都曾当过教室。直到1986年夏天,村民们凑了931元钱才建起了两间青砖瓦房。郭福民教书之余还帮村里青壮年扫盲,目前全村脱盲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一师一校     
《江淮文史》2007,(6):F0002-F0002
18名学生,两个年级,最大的12岁,最小的5岁。这是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1977年,李自发从淮北市新蔡镇蒋町小学李庄复式  相似文献   

17.
一师一校     
《江淮文史》2007,(1):F0002-F0002
从充满青春活力的小伙子到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弹指间,汪来九扎根黟县宏潭村毛田小学已经35年。由于人口稀少,毛田小学只能配备一名教师,于是汪来九既是校长,又是语文、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一师一校     
《江淮文史》2007,(3):F0002-F0002
2002年,陈万迎来到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金寨县天堂寨镇纸河村戴坳小学,成了那里唯一的老师。为了学校的8个孩子,他和老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相聚。“为了这里的孩子,我会一直教下去的。”57岁的陈万迎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一师一校     
在铜陵县钟鸣山最偏僻的山村——丁山俞村,流传着一首民谣:丁山丁山,出门爬山,若去金榔,来回昏暗,去趟风凰(风凰山铜矿),如登泰山。村里唯  相似文献   

20.
一粒一香     
<正>不是“一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