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兰,这个拥有1600万人口的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就接受了麻将的传入。2004年,一个全国性的麻将组织成立。取名“荷兰麻将联盟”。这为荷兰人成功组织第一届欧洲麻将锦标赛提供了必要条件。现在,每年都会有大约10场比赛在荷兰和比利时举行。全欧洲性的组织“欧洲麻将协会”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西欧五国行     
西欧五国行●李天昌我随一个6人组成的民间考察团于1997年5月31日至6月12日到比利时、德国、卢森堡、荷兰、法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观光。考察团5月31日下午两点从北京国际机场乘中国东航“空中客车”启程,全程8963公里,飞行10小时,于当地时间...  相似文献   

3.
连线     
《环球人物》2020,(3):6-6
本刊驻比利时特派记者任彦荷兰人“跳海”迎新年“3、2、1,跳……”随着倒计时的结束,身穿泳装的男女老少冲破警戒线,像脱缰的野马向大海奔去。新年伊始,荷兰席凡宁根海滩,上万人冲进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大多数人“湿身”之后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折返,但也有不少人冬泳一会儿再返回海滩。尖叫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场面蔚为壮观。荷兰的“跳海”迎新年活动始于1960年,当时只是一个游泳倶乐部的小活动,意在用勇气战胜寒冷,热情拥抱新的一年。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成为荷兰辞旧迎新的一项传统活动。2020年,全荷兰“跳海”地点有127处,总共有6万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罗静 《世界》2003,(3):19-21
六位老外身着唐装,其中五位衣服上分别绣着“心”、“肝”、“肺”、“胃”、“肾”五个汉字,他们用洋味十足的“京腔”和幽默风趣的表演,说起了中国的相声《五脏诉说》,逗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在前不久的第二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颁奖晚会上,六个老外的相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六位洋小伙儿,是来自比利时的艾德峰、立陶宛的韦居柳、美国的司马孟德、俄罗斯的安乔、德国的容克礼和乌克兰的别利亚,他们目前都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5.
旅欧杂记     
1998年金秋时节,我这个出生于黄果树瀑乡的苗族之子,带着大山一般的期望,参加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管理现代化赴欧学术考察团”,一行20人,踏上异国之旅。先后到了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中欧的奥地利、德国;南欧的意大利。梵蒂冈等9国进行了为期16天的参观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夜郎人走出了国门,不仅是开阔了眼界,而且碰见了许多稀奇事,不怕献丑,把它记录下来,以求教读者。 ●蛤蟆拉尿● 9月20日晚住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街总统府饭店30号房间。坐车、参观劳累了一天…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但很多作品的收藏经历还是谜,它们原来的出处在哪里,又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为此,2011年3月1日至4月15日,受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邀请,笔者和黄忠杰、许回成两位先生前往欧洲考察德化古陶瓷,游历了德国、意大利、梵蒂冈、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英国。通过参观著名博物馆、访问知名收藏家和古董商人、寻找拍卖行和古董市场,对欧洲的德化古陶瓷有了一定的了解。2019年10月,笔者前往法国尼斯参加中法文化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7.
伦敦见闻     
伦敦,这个古老神秘、历史悠久令人神往之地,终于出现眼前了。对于香港人来说,“英国”──具有特别的意义了。雨蒙蒙,从阿姆斯特丹乘飞机到伦敦只需四十分钟,伦敦时钟比中欧国家拨慢一小时,飞机于中午十二点起飞,到达伦敦市还是中午十二点。 原以为“香港人”过关不免多点麻烦。其实,只要办好签证,海关并不难“过”。 虽然伦敦的建筑和风景与中南欧许多国家大同小异,我仍想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它的特点。地铁也是和机场相连接的,但地铁车比香港、荷兰旧,坐位上的绒布差不多磨平了。在地下铁,看到与荷兰、法国、比利时等大城市普遍看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旅游》2015,(2):22-23
据比利时一家新闻媒体报道,今后食窖在各大餐厅恐怕点不到“法式薯条”了,因为比利时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比利时薯条”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利时国家薯条联盟开展了一项“比利时薯条”申遗的投票活动,据说得到许多在比利时生活的法国、德国薯条爱好者的支持。其实,炸薯条的吃法究竟起源于比利时还是法国一直是一个双...  相似文献   

9.
帅艳华 《文史天地》2008,(11):10-13
1896年值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李鸿章作为全权钦差大臣出访,并顺带游历了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在英国的21天里,英国各大媒体对李鸿章的访问进行了详细报道。通过报道,我们看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莫晓 《湖南文史》2012,(9):50-50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将德国彻底拖上了纳粹的歧路。1939年,希特勒闪电战袭击波兰,悍然发动二战。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所向披靡,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纷纷成为其囊中之物。与此同时,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宣传机器大肆鼓吹“种族优秀论”,为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大屠杀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国。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行走世界之间,发现与中国相关的各种“八卦”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由新加坡海外华人资料库委员会和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海洋亚洲与海外华人(1405-2005)”,于2005年8月18-20日在新加坡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德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先生应邀担任贵宾,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作为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也是为纪念郑和下西…  相似文献   

13.
老外们对中国的看法尽管这样那样,但对中餐基本上统一了认识──的确好吃。很多中国人到国外的第一谋生手段就是开餐馆。中国菜远在中国人打开国门之前就已经跳过窗户走向世界了。中国菜在改造老外胃口的同时,也免不了被老外改造一番,所幸精髓尚在.而凡是存在的,必是合埋的,足见中餐是有足够生命力的。也可能是中餐大能代表中国了,或者说老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中餐。我们在伦敦希尔顿饭店的大堂里登记时,服务员一看国籍,第一件事就是向我们推荐附近的一家中餐馆。“非常棒!客人非常多,你们要早些去才有座位。”大家的胃口顿时…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人为了防止德国的进攻,在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线上,建筑了一条庞大的防御阵地。这条防御阵地从1929年始建,到 1934年建成,并以当时的陆军部长马奇诺命名。法国人满以为凭借这条“固若金汤” 的防线,就可以高枕无忧甚至稳操胜券了。然而 1940年,德军从比利时防线一侧攻入法境,马奇诺防线却像一条进入了冬眠状态的巨蟒,彻底丧失了作用。英、法、比30万大军被迫退到法国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并实施了全线撤退。此后,同盟国放弃西欧大陆达4年之久。 这个时候,在中国东北的日…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好朋友刘大姐,在德国生活多年,每次回来我们都要聚在一起聊国外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其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话题。最近刘大姐从德国回来,就讲了德国儿童教育的一些情况,听来感触颇深,也很受启迪。刘大姐说,德国人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一懂事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侯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中叶,当欧洲殖民者把西非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的时侯,南非就成了荷兰人在非洲的第一个“真正的殖民地”。 为什么荷兰人要在南非这块当时既不产黄金,又不能作为奴隶供应地,而且内地广大地区也不适于经营农业的地方开拓殖民地?南非的欧洲移民人数甚少,但从十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太原人出国到了欧洲,与老外谈起了他的故乡,他说他是山西人,老外说,知道了,就是那个有兵马俑的陕西;他说他家住太原,老外问:台湾?而当他谈到他出生在狄仁杰故里时,却引来了老外的啧啧称道:噢!“东方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19.
Betty  Barr  程乃珊 《文史博览》2006,(1):15-19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宣布来自英、美,荷兰、比利时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救国侨民”。  相似文献   

20.
希特勒对巴西的野心 希特勒公开宣称:要“把巴西变成一个新的德国。” 三十年代的巴西也存在着希特勒实现其野心的条件。 首先,长期以来,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早已存在着许许多多个小小的“德国”。1889年巴西成立共和国以前,德国向巴西的移民平均每年不过二千人左右。而到1924年,则猛增到了二万八千一百六十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