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西藏等地方与南亚国家山水相依,互为近邻。中国与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东汉明帝时,印度高僧来中国传经,并在河南洛阳兴建了白马寺;南北朝时期,印度另一位高僧达摩也来到中国传授佛法,开创少林寺;唐太宗时期,中国僧人玄奘赴天竺(古印度)学习求取佛经等。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东汉初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先是由人口述佛经,后来才传来佛经与佛像,建立了寺院①(本文所记述的寺院仅限于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寺院,对蒙古地区的寺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寺院及西藏、青海的喇嘛教寺院概不涉及)。相传中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的白马寺。最初的白马寺是什么样子,已不得而知了。《魏书》上讲“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根据这条记载,从逻辑上讲白马寺是仿造印度的寺院形制而造。但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其根据是汉代中国建筑风格与印度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何以见得最初的白马寺是以仿造印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4.
一、佛寺的发展历史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佛教建筑是为传播和弘扬佛教文化而提供的一个活动的空间场所。中国佛教建筑的产生 ,是从印度佛教传入后逐渐兴起的。永平十年 (公元 67年 ) ,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起 ,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 ,先安排他们暂住鸿胪寺 (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 )。第二年 ,又赦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造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因而命名为白马寺。“寺”字即鸿胪寺之寺字。《事物纪原》说 :“汉明帝时 ,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 ,初止鸿胪寺 ,遂取寺名 ,置白马寺 ,即僧寺之始也…  相似文献   

5.
达亮 《岭南文史》2019,(2):60-65
正一、岭表丛林:僧以寺名,寺因僧显在东汉、三国之交,佛教已传入广州地区,为全国当先。据记载,"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佛经翻译家安世高于东汉建和元年(147)来中国,就是由海路到广州,后北上江淮。"据《高僧传》卷九之《晋洛阳耆域》记载,西晋初期,继安清(世高)之后又有一名印度高僧——耆域抵达广州。以上这两位富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6.
古塔摭谈     
来历史传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遇到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他们迎到京城洛阳。第二年,汉朝廷在洛阳为两位僧人修建了一所寺院,因为来时一路上用白马驮载了佛经、佛像,寺院就以白马命名。白马寺是我国第一所佛寺,中心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大方塔。从白马寺开始,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寺和塔密切联系着遍及各地,凡有佛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4,(5):50-54
公元64年,东汉永平七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惜、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8年,印度二位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敕令建立僧院,为记白马驮经之功,名此院为白马寺。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  相似文献   

8.
法融创立“牛头宗”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后陆续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华严、唯实、禅宗、净土、密宗等不同宗派。而其中的禅宗,于南朝刘宋末由高僧达摩自天竺(印度)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至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法融在南京南郊牛首山南边的幽...  相似文献   

9.
义净(635—713年),俗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唐咸享二年(671年),义净从广州出发,取道南海赴印度求法,历游30余国,前后达25年,其中在南海诸国从事佛学研究和佛经翻译的时间长达14年,写出《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  相似文献   

10.
马程程 《神州》2020,(4):47-47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土,佛经也随即由此传译。最早在中国出现系统介绍“地狱”的佛经,是由东汉时来到中国的安息沙门安世高所译的《佛说十八泥犁(地狱)经》、《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佛说鬼问目连经》。此三部佛经,虽每篇文章字数均不足三千,但确详尽地介绍了有关地狱的情况,普及了“十八地狱”的概念、较详细描述了地狱诸苦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创建于东汉,素享“中国第一名刹”之誉。两千年来绵历劫火,朝代更替之际,多是寺院废兴之时。其间高僧大德,修持寺院,奉佛诠经,传灯有属,或具载记。此将元朝白马寺龙川和尚生平略作勾稽,兼及其他释源宗主,以明统系宗嗣。一白马寺现存一批古代碑刻,其中两方为颂扬、纪念龙川而立。《扶宗弘教大师奉诏修白马寺,纪实而诗,聊为吸别》刻石,嵌于清凉台上僧院西院壁间。高56、宽60厘米,周饰忍冬卷草纹。为商挺①撰“七言古诗”32句及“请奉别龙川大土”七律一首。文21行,楷书清秀规整,为至元三十年(1293年)…  相似文献   

12.
西游印度记     
三藏法师玄奘(公元602—664年),俗称“唐僧”,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向天竺走去,天竺即今印度,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长安即今西安,前后17年。小说名著《西游记》写唐僧“西天取佛经”81难故事,电视连续剧更映得红红火火。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第11届大会1995年在印度举行。我得到组委会秘书长、印度语言中央研究院汉都教授之邀请,向心羡已久的唐僧取经的“西天佛国”行去。加尔各答剪影我和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结伴,乘泰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香港1995年1月4日经曼谷飞印度东方大城市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是印度的“上海”,是大…  相似文献   

13.
三晋揽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五台县境,离太原200余公里,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的饮誉中外,自然有赖于佛教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汉永平年问(公元58—75年),汉明帝遣使赴天竺取经,使臣回国后,在洛阳建白马寺,翌年在五台山选址,造大孚灵鹫寺,这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相似文献   

14.
晋朝僧人法显与丝绸之路●卢滨玲晋朝僧人法显为寻求佛经戒律,西行跋涉至天竺等几个佛教盛行的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到达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旅行高僧,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世界史上也颇负盛名。1法显俗姓龚,出家后改姓释氏。他是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附近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都城遗址的南郊,有一座夯土台的遗址,这就是座落在今河南偃师县佃庄公社朱圪垱大队岗  相似文献   

16.
洛阳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该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营建的第一座寺院,被尊誉为中国的“释源”和“祖庭”。相传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的白马寺内,多是元、明、清的碑刻、建筑和塑像。元代以前的遗物却很少见,我们在一些文献中和碑石志中可以查到白马寺一些记载,然而真正可以看得见的遗物,目前还没有一件。今年六月,笔者有机会到  相似文献   

17.
《广州简史》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佛经翻译家安世高于东汉建和元年(147)来中国,就是由海路到广州,后北上江淮。”但考之有关史志资料,这一结论并无足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钊 《大众考古》2021,(2):38-48
清同治十一年(1872)版《桑植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置充县,东汉因之。”《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充县在(慈利)县西二百四十里,即今……桑植县治。”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考证,汉代充县县治位于今桑植县境内。这些记载表明桑植县的建制可以上溯至西汉建立伊始,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上定林寺的兴建 南朝刘宋初年,江南佛教还处于发展时期。外国僧人来华传法,大多用带有方术味的禅法吸引民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印度高僧昙摩蜜多辗转到四川,后出三峡到荆州传法,不久又来到京师(今南京),刚来就得到全城礼敬,其中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他被朝野敬称为“大禅师”。他先在祗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等几部佛经,又到浙江建寺传法。元嘉十年回到金陵,住进了钟山定林寺。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省图书馆善本书库中,珍藏着一部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典籍丛书——宋版《碛砂藏》。《碛砂藏》是大藏经的一种。藏经的雕印是和佛教的传播、盛行密切相关的。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自天竺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广泛地发展,隋唐时进入了鼎盛时期。九州大地,普建佛寺,造像译经,蔚成风气。据《玉芝堂谈荟》卷十五记载:“(隋)大业中,佛经译成汉文的,已达六千一百九十八卷。隋文帝享国二十四年,写经四十六藏,达十三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