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楚秦洞庭苍梧及源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炜  晏昌贵 《江汉考古》2008,(2):92-100
从里耶简文出发,结合相关材料分析秦简牍所见洞庭、苍梧两郡,将传世文献所见楚洞庭、苍梧,汉苍梧郡与两秦郡相比较,另将楚秦黔中郡、秦汉长沙郡、汉武陵郡等一并考虑,以考察楚秦洞庭、苍梧之源流演变。认为最早楚洞庭应指山名或一较小水泽名,后泛指沅湘下游洞庭湖平原,亦指楚邑名,战国晚期因楚秦战争,楚国才在此设郡,其范围当与"洞庭五渚江南"(楚邑)及包山楚简所见楚县邑有关,含湘资沅澧下游通道;而秦洞庭郡含沅澧中下游(包括酉水流域),郡治应在临沅或索。楚苍梧腹地在九疑山区,而秦苍梧郡更重视五岭关口,二者范围、南界应有不同;汉苍梧郡仅设于五岭以南,与秦越(西瓯骆越)战争、秦朝平定南越后分设桂林等郡、楚秦移民及其后裔对岭南"封中"等地的开发、秦苍梧郡分划以及汉初南越国设苍梧王属地(或以桂林监守之)等过程、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里耶秦简“守”和“守丞”释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今、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县的官员参加战争,(二)县的官员去世、生病以及短期离开官署。里耶秦简也说明了秦朝“守官”制度的完备。本文还对里耶秦简中其他一些称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以为西汉汁防侯国即《汉书·地理志》广汉郡汁方县,约在今四川什邡市南.此说法不仅与史籍记载多有抵牾,同时也不符合汉代侯国地理分布的规律.结合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汁防侯国当与居延汉简所见“西邡”、“东邡”有关,其地望约在今山东单县、金乡县一带.  相似文献   

4.
左邑县是秦因晋都曲沃而置,故址即今山西闻喜县所在;闻喜县则是汉武帝升左邑之桐乡而设,其地望在今闻喜县东北、涑水南岸的东王村附近;东汉时并左邑入闻喜,县治则由桐乡迁到左邑故址。北魏时,闻喜县改属正平郡所辖,县治由汉晋故址迁于甘谷口,即今闻喜县东北之东镇稍东;北周武帝时,闻喜县与州、郡一并移治柏壁城,在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处;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又迁回甘谷口;唐元和十年(815年),再西南迁于桐乡故城,亦即西汉闻喜县故址;五代时,闻喜县又移还左邑故城,历宋、元、明、清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5.
据里耶秦简,秦洞庭郡迁陵县的粮食来源主要包括本县田租、公田产出、外县输入三部分。迁陵县对个体人员的粮食支出分为供给、出贷两类,供给的对象包括官吏、戍卒、刑徒及刑徒的婴儿、冗作等,出贷的对象则主要是戍卒。与迁陵县的田租收入相比,仅官吏及刑徒的口粮年支出量就颇为巨大。仓、司空、田官、尉官、启陵乡及贰春乡是迁陵县支付上述人员粮食的机构,这些支出机构与支付对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受支付对象的所属机构及工作地域制约。某些特定岗位的官吏负责粮食支出行动,多数情况下见有禀人协助进行粮食支出,至少有一部分禀人是由刑徒包括女性刑徒隶妾来担任的。  相似文献   

6.
从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秦代称县的长官为"令",而秦简牍中所见"县啬夫"为泛指称谓的可能性比较大,并非是与县令不同职权的监理机构职官。里耶秦简中出现的"迁陵公",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地对迁陵县长官的旧有称谓,也可能是张楚时期对县长官的称谓。县长官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县辖区内所有的事务,包括民政、司法、经济等等,战国乃至秦汉县令所拥有的职权基本变化不大,而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体现的主要是其司法职权特点。  相似文献   

7.
《里耶秦简(贰)》新出现一些秦代郡县道,本文从中归纳出4个郡和34个县道,其中城父县属淮阳郡、镡成县属洞庭郡。简牍可见从秦都咸阳发文传送至南阳郡—南郡—洞庭郡,以及文书在内史和郡属各县道及县下乡里之间的传输路线和传送方式。里耶简牍还可以复原秦洞庭郡的全部属县,并可由此推论秦洞庭郡的治所先在新武陵县,后迁往临沅县,时间大约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三十年间。  相似文献   

8.
秦苍梧、洞庭二郡刍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牍资料的公布 ,往往带来对战国秦汉史的全新认知。里耶秦简以确凿的证据 ,将前所未闻的秦洞庭郡展现给世人 ,就是其中一例。① 与洞庭郡的明晰记载不同 ,里耶秦简与先前发表的张家山汉简 ,隐含着秦苍梧郡的线索。这是又一个古书失载的秦郡。本文试勾稽相关记载 ,证明秦苍梧郡的存在 ,并进而推定苍梧、洞庭二郡的境域及其由来。一里耶秦简J1∶1 6∶5正面和J1∶1 6∶6正面 ,与我们的论题有关。这两份文书内容略同 ,以下只录J1 :1 6:5正面前面一段文字 :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 ,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假卒史、属尉 :令曰 :“传送委…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约今湖南范围在秦代存在着长沙、黔中二郡,里耶秦简的出土,证实存在的是洞庭、苍梧二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就洞庭郡与后世史家所持的长沙、黔中二郡的关系以及洞庭郡郡治所在,同陈伟先生、王焕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
按文献记载,黔陬县是秦时所置,为西汉所沿袭,属琅邪郡,东汉时改为黔陬侯国,属东莱郡(2)。关于黔陬县的地望,早期文献中记载较为明确,然由于种种原因,后世文献尤其是近代以来,对秦汉黔陬县的地望出现了不同的说法。近年来,我们在胶河及洋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几处秦汉时期的中心聚落遗址,为我们讨论该区域内秦汉时期琅邪郡辖县的地望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里耶户籍简当为秦人侵吞楚国青阳以西之地后的产物,其编录年代或可定为战国末叶。户籍简中的南阳,为迁陵里邑之名,其上级行政单位或为设置在迁陵之都乡。南阳里大致有编户民20余户,涉及姓氏多达七八个,呈异姓杂居之状。编户民的家庭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三类,但以前两者为主,联合家庭只是个别现象,大致可视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或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个例。家庭奴仆乃编户民的附属人口,他们与主家的人身隶属关系已得到法律的承认,而女性奴仆则可以通过婚姻或生育达到提高社会与家庭地位的目的。这些与基层社会形态相关的诸多特征,可以看成战国末期楚、秦两国基层社会的共性之所在。里中居民行编伍之制,但这可能属于秦文化因素,非荆楚旧有。  相似文献   

12.
13.
胡家草场医简与里耶秦简医方内容近似,可以对读。本文以胡家草场"治心腹病"方和"病水"方为例,对里耶简中的若干文字进行补释,并结合传世医籍对两个医方所记病症及治疗方法作出初步疏证。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佛教徒是黔灵山的旅游者、是黔灵山景点的开辟者、是黔灵山游客的热情服务者,是黔灵山的积极宣传者;弘福寺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弘福寺是游人游览的风景胜区、是接纳游客的旅店、是吸引游客的佛教场所。由此可见,贵州黔灵山的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是黔灵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里耶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东北部,东临酉水,最初发现于1996年。2002年起,为配合碗米坡水电站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州、县文物部门,对里耶古城及相关的古遗址、古墓葬  相似文献   

16.
Lucien van Valen 《文博》2009,(6):191-199
中国壁画颜料的成分很复杂,应用历史也很长,唐代乾陵壁画是中国壁画技术应用的里程碑。本文研究源于三个公元8世纪的壁画,比较了中国古文中有关矿物颜料与植物染料的描述。当我致力于搞清各种颜料名称及成分时,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大量的颜料名称混杂不易辩别矿物颜料和有机颜料。壁画中大量应用的是本地产的矿物颜料,如:朱砂、赤土、孔雀石、蓝铜矿、雄黄、雌黄、高岭土、白垩土等。除了已知的矿物颜料和名称外,还有一些未确定的成分,如云母,很少在艺术史书籍中提及。壁画研究中最少涉入的领域是植物染料的应用,我认为植物染料是一种真正的壁画颜料,公元五世纪的书籍“起名要素”就是一个佐证。最重要的是,我从几种例子中发现了证据,就是植物成分与其它植物染料或矿物颜料混合应用在壁画中。本文希望能促进人们对不同物质在各种环境中习性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对保护实践活动有所帮助。我希望对壁画材料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CT技术在乾陵石刻风化状况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内部裂隙发育是威胁石质艺术珍品长远保存的最具破坏作用的病害类型,了解石刻的裂隙发育情况,尤其是其在石刻内部的发育情况,对研究制订石刻的保护措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应用了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超声CT检测技术,对乾陵石刻内部裂隙发育进行了检测。本研究先通过实验室标准试块的检测研究:制作了直径约50cm的两个圆形及两个边长约50cm的石灰岩试样,并在试样上分别制作了直径5cm的圆孔5×15cm的方孔,使用ZBL-U520数字化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用超声CT的方法对四个标准试样进行了检测,基本准确地检测到了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再利用超声CT的方法对乾陵石刻现场进行了检测,并与内窥镜检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超声CT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乾陵石刻的保护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sources of high quality volcanic glass (obsidian) for archaeological complexes in the Amur River basin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have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geochemical analyses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d X-ray fluorescence of both ‘geological’ (primary sources) and ‘archaeological’ (artifacts from the Neolithic and Early Iron Age cultural complexes) specimens. A major obsidian source identified as the Obluchie Plateau, located in the middle course of the Amur River, was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supplying the entir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Amur River basin during prehistory. The source has been carefully studied and sampled for the first time. Minor use of three other sources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lower part of the Amur River basin. Obsidian from the Basaltic Plateau source, located in the neighboring Primorye (Maritime) Province, was found at two sites of the Initial Neolithic (dated to ca. 11,000–12,500 BP). At two other sites from the same time period, obsidian from a still unknown source called “Samarga” was established. At the Suchu Island site of the Early Neolithic (dated to ca. 7200–8600 BP), obsidian from the ‘remote’ source of Shirataki (Shirataki-A sub-source) on Hokkaido Island (Japan) was identified. The range of obsidian transport in the Amur River basin was from 50 to 750 km within the basin, and from 550 to 850 km in relation to the ‘remote’ sources at the Basaltic Plateau and Shirataki-A located outside the Amur River valley. The long-distance transport/exchange of obsidian in the Amur River basin in prehistory has now been secure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9.
乾陵东一翁仲病害众多,但裂隙是危及其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东一翁仲裂隙分布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一翁仲现存5条影响其稳定性的裂隙,其中3条贯通,2条局部贯通。裂隙将石刻分割为5个块体,中间块体上大下小且重心前偏,导致石刻整体前倾,为石刻失稳提供了动力来源,脚后跟块体是石刻稳定的关键块体。石刻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当遇到关键块体上部破碎、钢箍断裂失效、地震荷载等任一情况时,石刻将处于失稳状态,有整体倒塌的危险。研究结果可为东一翁仲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