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拟就皇太极面对满族化所面临辽东地区汉族为主体的汉化的冲击,作为满族统治,以何种心态对待汉化的态度问题作以论述。皇太极在维护满族自身化的同时,有效的吸纳汉化的精髓。使满族化成为中华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皇太极优礼祖大寿看满族的包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庆 《满族研究》2005,(1):34-39,41
本文主要是对满族精神内涵的再探讨。论其迅速崛起和壮大的重要因素,就是这个民族的可贵的包容性,尤其是对人的包容。皇太极是在满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塑造包容精神的最典型的代表。而他在崇政殿优礼“反复无常”之祖大寿则是最能体现包容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努尔哈赤继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明军进人辽沈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清朝的奠基者。后金迁都沈阳,应该说是努尔哈赤的英明之举,这不仅加速了满族封建化的进程,而且更有利于日后的入关,一统天下。但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一方面使进入辽沈地区的满族人丁继续过着"耕战二事,未尝偏废"的生活,另一方面,强制推行"编庄"政策,将各地汉民分给满洲各级官吏奴役,使大批的汉民纷为农奴或奴隶。又对进入辽沈地区的满、蒙、汉各族人民进行"鉴别",凡是尼湛旧部、明朝好细和反对后金统治的人,杀无赦。这种高压政策,激化…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朝对流通钱币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自明朝起对本朝钱币有了制钱的专称。《明史·食货志》:制钱者,国朝钱也。明朝制钱专指本朝官铸钱币,相对于明前历代钱币,则统称古钱。明朝开国时已有大中通宝五等钱铸行,洪武元年颁行洪武通宝钱制,也为五等制,故明朝制钱包含各等折值国朝年号钱币。  相似文献   

5.
清朝对台湾郑氏集团,一贯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政策。尤其是在清初,鉴于当时的形势和郑、清双方力量的对比,清廷对郑氏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招抚活动,希望在不劳师糜饷的情况下,用和平的方法统一台湾。 近年来,笔者在整理清代档案时,发现一批顺治和康熙初年清廷招抚郑氏集团的档案。其中有厢黄旗下同安侯郑芝龙的揭帖,兵部尚书噶褚哈、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的密本,郑经致孔元章书,郑经致其舅父董班舍启,藩前督理行营礼官蔡政、工官柯平复孔元章咨文,等等。这些档案在当时都是机密文书,珍藏于清宫中。迄今也尚未公布过。…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翻阅旧报纸时,发现了冯玉祥国民军在北京东单办的《民报》(该报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二日创办,八月十九日主编陈友仁遭张作霖逮捕,该报被迫停刊,共出了二个多月)。它是国民军的喉舌,是专门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创办的。其中对冯玉祥在五卅运动中的言行记叙颇多,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7.
潘龙桂 《神州》2011,(8X):26-26,30
随着商品化和信息化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其对人们的影响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完全的。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起着变化,对经典艺术的恶搞便是改变之一,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经典艺术在今天是否还有其艺术价值,有其尊严?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50年代韩山明牧、黎力基牧梯山航海,披荆斩棘来到五华山区传播福音,拓展神的国土已近150年,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经起落,五华客家山区的基督教发展亦折射出这种波折。自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基督教在五华地区迅速复兴,信徒恢复身份,重新开展宗教活动,重建扩建宗教场所。  相似文献   

9.
一 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依据神话或民间传说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关于努尔哈赤祖先的发祥地有这样的一个满族传说,即“布库里雍顺”传说。有几种异文,内容基本相同,即传说天上的三个仙女来到长白山布勒瑚哩池洗浴。浴毕上岸,正要穿上衣服,最小的仙女佛库伦从衣服上得到一枚神鹊放置的红果,她吃了这个红果即感身孕,无法飞上天了。此后佛库伦生了一个男孩,因为是上天恩赐的孩子,他生下来就能说话。他长大后母亲便对他说:“上天降生你,命你去治理乱国,你应前去平乱安邦”。于是就将上天赐福给他的缘由一一讲明,并交给他一只独木舟说;“顺着这条河流去吧!”母亲说完就飞到天上去了。  相似文献   

10.
马勇 《文史天地》2014,(1):13-15
正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曾给中国带来稳定和辉煌,但是进入近代以后,家天下的君主专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需要。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前后不到十年,一个君主立宪的"小日本"相继打败中国与俄国两个巨大的君主专制国家。这个残酷事实不能不引起中国人心灵上的巨大震动。走向君宪,成为那一代中国人的唯一政治选项。然而到了1911年,当君宪主义即将成为事实时,一个规模不大的军事哗变,竟然在一夜之间掀翻了一个具  相似文献   

11.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是缓和的最高潮,它十分清晰地反映出英国对缓和的态度及其政策特点:不想要,但不可避免。虽然英国并不想要欧安会,但是针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也为了在缓和潮流里不落后于盟国,英国不仅积极参与欧安会的准备工作,还在各议题上最大限度地为西方联盟争取利益。在欧安会的开幕时间问题上,英国坚持和西德保持同步。从结果看,英国对欧安会所做的比较充分的准备使西方集团在谈判期间获得了长时间的优势,还成功地使自己在会议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大国角色,也一定程度上对欧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政府对教科文组织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要求教科文组织为联合国的干涉行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政策遭到了该组织的部分抵制,美国官员降低了参与该组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内反共事态的发展加剧了政府对教科文组织的怀疑,进一步削弱了该组织在美国国内的合法性。政府与公众对组织态度的变化为日后双方关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毛文龙(1576—1629年),字振南,明末辽东的驻军将领,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自一六二一年七月毛文龙收复镇江起,围绕着如何评价镇江之役、东江的战略地位及明朝应否在东江设镇和袁崇焕是否枉杀毛文龙等问题,在明朝统治阶级内部曾不断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当毛文龙给后金汗皇太极的书信公诸于世之后,史学界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张伯桢认为《毛文龙书信》是毛文龙私通后金的铁证;孟森认为《毛文龙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手册》是中共中央外事组研究处于1947年在晋绥解放区开始编写的一本美国问题工具书。集十余人之力,历时一年多,反复讨论,改写数次,方告完成。1949年8月,《美国手册》在北平由中外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编、中央外事组研究处处长柯柏年在该书的前言里介绍了该书的编写工作。他提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蒋介石政权即将垮台、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并说对敌斗争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中国尚无一本全面介绍美国的工具书,可供大家查考之用,所以要编写该书。然而,他和中央外事组的其他同志都没有想到,新中国即将诞生。  相似文献   

16.
17.
鲁迅先生说过,多看伟大作家的手稿,对于初学写作者是"确有益处"的一种学习方法。他认为当时在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这样的材料",实在是文学青年"先天的不幸"。现在文物出版社继《鲁迅手稿选集》出版之后,又出版了《鲁迅手稿选集续编》,这就很及时的满足了我们的要求。由于具有鲜明的立场,对于客观事物具有深刻的观察能力,同时由于事前打过成熟  相似文献   

18.
赵学功 《史学集刊》2004,19(2):47-54
冷战初期 ,英美两国在二战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主要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但是 ,这种“特殊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都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美国一味给予支持。围绕朝鲜战争和对华政策 ,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和矛盾 ,从而使英美“特殊关系”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由于实力有限和对美国的依赖 ,英国不得不一再向美国做出妥协、让步 ,以避免双方关系的破裂。对于英国来说 ,维护和加强同美国的关系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所在。朝鲜战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从朝鲜电信线问题看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海燕 《近代史研究》2008,72(1):104-116
19世纪80年代中叶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0年,正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控制权的10年。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日争夺朝鲜电信权个案,则是中日在朝鲜展开的一场代理战争,也是19世纪80年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这个历史个案可以看到,为了赢得控制朝鲜的主动权,维护和扩大各自的在朝势力,中日双方在具体权益问题上采用的都是回避对方、直接与朝鲜进行交涉的外交策略。同时作为权宜之计,又都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对方的立场,对朝鲜施加压力以达到目的。对朝鲜,清政府采用了传统的宗属外交与近代条约外交相结合的灵活外交政策。对中国,日本采用了暂时放弃与中国争夺朝鲜电信线的架设权和管理权,将获取通信手段放在首位的实用主义外交。这种表面上没有直接对立,水面下却竞争激烈,有时又相互利用的关系,正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特点。这种关系从甲申政变后开始,一直持续到甲午战争爆发为止。  相似文献   

20.
那炎  赵东升 《满族研究》2001,(2):38-44,37
历史上朝鲜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有密切联系。本文根据中朝两国史料记载,对明代以后女真人的一支——海西女真与朝鲜的关系给予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