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祖望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曾补撰《宋元学案》,向以史家著称。他作为史家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出发,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多有创获。本文即就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全氏在史学以及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段润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6)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甬上历史文化名人、清朝中期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全祖望(1705—1755)先生诞生三百周年,也是他逝世二百五十周年祭期。他不仅是宁波的文化名人,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在历史学和文学各方面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可是,最近《宁波新闻周刊》在宁波市作了一次普遍调查,据称:目前宁波市居民中大多数人不知道全祖望为何许人?对先贤抱着如此淡漠与冷落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石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5)
颜延之是南朝文学转型时期的关键人物,百年来关于颜延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颜延之的研究历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颜延之研究开拓视域、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彭鸿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2):94-98
近百年来,韩非子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结合前贤和当代有关研究,中国大陆韩非子学术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华民国建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一阶段是韩非子研究的兴起与蓬勃期;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是韩非子研究的停滞期;八十年代后,韩非子研究进入新的发展与总结阶段.台湾地区的韩非子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海外汉学界对...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状况,将其主要成果概括为九个方面:敦煌地理文书的整理研究、敦煌历代行政军事建置研究、瓜沙地区古城遗址的调查研究、汉唐军防设施的调查研究、瓜沙乃至河西古代开发研究、汉唐道路驿站的调查研究、瓜沙绿洲灌溉渠道水系的调查研究、汉唐绿洲变迁及沙漠化研究、瓜沙古地名和地名群落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若许构想。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对晚清政治变革、实业振兴、思想嬗变、教育鼎革、军队改制及外交格局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百年来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剖析他的思想及行为 ,对其是非功过予以评说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近百年张之洞研究的成果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张之洞研究的深入 ,而且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展。张之洞研究的阶段及特点综观近百年来的张之洞研究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 )缓慢衍进阶段 ( 1 898年至 1 965年 )最早揭开张之洞研究序幕者 ,当推《申报》在 1 898…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近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卷,约550万字,各卷名称如下: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9卷《抗日战争(1937—1945)》,第10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本书的出版,完成了近代史研究所几代人的夙愿。对于1840—1949年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本书的撰写还是一个尝试。本刊特别约请我国近代史学界几位著名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百年佛教疑伪经研究略述——以经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佛教经录中都有佛教疑伪经的记载,这类经典往往不能入藏而散佚,在敦煌出土佛教文献中,保存了一定数量经录中记载的佛教疑伪经,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对敦煌的诸种佛教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就佛教疑伪经的研究状况而言,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这类经典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近三百年《全唐诗》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大帝玄烨第五次巡视江南,命江宁织造曹寅刊刻全唐诗,以翰林彭定求等十人分校.五月,曹寅在扬州天宁寺组建唐诗局,制定全书凡例,开始校刊,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全部刻成,装潢成帙,进呈圣览(<全唐诗进书表>).编成共九百卷,收诗49403首,句1055则,作者2576人(不计神鬼怪等).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史料的搜集整理,抗战时期即已开始,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迅速。70年来,新四军史料的整理工作,在综合性史料、专题文献、回忆录等的编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编纂出一套完整、系统、全面地包含中外政府档案、文献、报刊和口述史料的新四军大型史料集,在史料整理的基础上展开考证、辨伪、校勘、注释、编写目录提要等史料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一个崭新的新四军史料整理和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对“衰落城市”的概念、整体宏观态势、区域研究、个案研究等进行了展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财政史研究是晚清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晚清财政状况、财政收支、财政制度等方面,在论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们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着笔,对晚清财政状况进行了宏观考察。财政收入研究侧重于外债、关税与厘金,而对外赔款仍是财政支出研究的热点。财政制度与体制方面,学界论述较多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至于财政思想,学们对重要人物的财政思想研究较多,对总体性财政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外,他们还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赋税制度与政策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料之一。发掘和继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史学创新的起点,这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史学发展的要求。近50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从整理史学遗产工作开始,对史学传统的研究逐渐从内容的总结上升到对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挖掘,并就一些史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展开讨论,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从中可以预见中国史学传统研究的趋势和前景,为新时期史学进行新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这十年中,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清朝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其根本利益,采取了废科举、兴学堂、发展交通、改进司法制度等改革措施;还宣布预备立宪,各省相继设立了谘议局;1908年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然而,清政府打着开办新政的旗号,增捐加税,横征暴敛,对民众进行无休止的掠夺,将专注于工商业的国内立宪派也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辛亥革命前夕,清朝统治集团对外一味屈从,其政治腐败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最终为民众所共弃,它的覆灭是必然的,谁也挽救不了。那种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让清朝政府继续存在下去,稳步地有秩序地进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将会来得更快些的说法,终究是“纸上文章”,“不当不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