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文化就有密切的联系,两国人民互相往来,两国文化互相交流,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黎庶昌(1837~1898)是清代末叶也即日本明治时期中国和日本国正式建交互派公使后的早期驻日公使。他在先后两任驻日公使的6个年头中,在外交事务之外,以中国学者文人的特长,开展了大量的“文字之交”,  相似文献   

3.
冯小琦 《收藏家》2000,(9):20-2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一、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自秦汉以来,中口两国就有着频繁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先进的物质文化——建筑、雕塑、漆器、织锦、陶瓷、服饰、绘画、书法等以及制造技术陆续传播到日本。唐代是我国陶瓷进一步发展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瓷器品种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日本水墨画(汉画)的代表人物,在日本被誉为“画圣”的雪舟(Sesshu 1420-1506,讳等杨,亦称雪舟)在1460年已怀着一定要追溯中国画的源头以及寻求中国画老师的信念去寻觅来中国的机会。那时是日本室町时代,日本文化的鼎盛时期。执政者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政,都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艺术爱好者和保护者。足利义满任将军职位时把幕府迁到京都室町,时为1368年。义满为了收拾当时久经战乱的人心,巩固统治,实行亲明政策,恢复与中国的交通,并且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派遣使节前来中国发展两国贸易。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国人民往来增多,中国文化被大量地介绍到日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两千多年友好关系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的交往,十分频繁。自古以来,两国之间给予对方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国古代文化曾大量移植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新的思想文化潮流也相继传播到中国。很多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一脉相通,源远流长。因此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都怀有深厚的情谊,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有着密切的友好交往,其中,包括着两国佛教僧侣之间的往来。七世纪至九世纪,日本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时,还派大批留学生随使者来中国。这些留学生中,不少是"学问僧"、"请益僧"。他们在中国各地巡礼,研究学问,回国时就把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带回本国。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到日本,沟通两国的文化和学术。佛教僧侣的互相往来,以宗教活动的形式,构成了中日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是隔海相望的一衣带水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三世纪的汉魏时期,日本北九州的倭国就与中国有了密切的交往。进入七世纪后的隋唐时期,统一了日本的大和国向中国派遣大批使节和学问僧,把两国交往推向高潮。只是到了十三纪...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与中国、日本在贸易及文化方面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东亚文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的李氏朝鲜时期炒茶青铜铲反映了朝鲜王朝时期炒青散茶技术的情况,常平通宝形制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通宝形制有着密切联系,币制的稳定与对日铜矿贸易有关。两件文物是朝鲜王朝与中国、日本在文化及贸易领域交流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9.
在渤海国(以下简称渤海)存世的两个多世纪(公元698—926年)的时间里,渤海派使者访日35次,日本派使者访问渤海13次,渤日双方共交往48次。如此频繁的往来,是中日关系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些交往是通过航海来完成的。渤海使者访日启航的港口,经中外一些研究者的考古调查和对文献的考证,认为是渤海东京龙原府(今中国珲春市八连城)境内的盐州(今俄国沿海州波谢特湾的克拉斯基诺古城)。近年来,国外有的研究者对渤海使者访日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二十年时间里,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经历了从隔绝、对峙到试探性接触、友好交往的历程,这其中民间贸易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民间双向贸易。两国不仅获得了中国方面需要的发展民族工业所急需的高端工业设备及钢材等工业品和日本经济重建过程中所必需的价格相对便宜的初级原料和广阔的中国市场,同时更是利用贸易这一媒介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和外交关系由不正常、非正式向正常化迈进,进而在1972年实现了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民间贸易因此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一个良好范例。其间,中日政治家在设计渐进积累式贸易进程巾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可为两国寻找改善关系的突破口,扭转两国关系逆向演变的不利态势,推进中日关系重回良性互动、长久友好的道路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二十年时间里,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经历了从隔绝、对峙到试探性接触、友好交往的历程,这其中民间贸易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民间双向贸易,两国不仅获得了中国方面需要的发展民族工业所急需的高端工业设备及钢材等工业品和日本经济重建过程中所必需的价格相对便宜的初级原料和广阔的中国市场,同时更是利用贸易这一媒介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和外交关系由不正常、非正式向正常化迈进,进而在1972年实现了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民间贸易因此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一个良好范例.其间,中日政治家在设计渐进积累式贸易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可为两国寻找改善关系的突破口,扭转两国关系逆向演变的不利态势,推进中日关系重回良性互动、长久友好的道路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时期 ,随着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人口的大量增多 ,福建的对外贸易和其他往来发展了起来 ,和东北亚各国也开始有了商业、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并且有人由于政治或宗教原因而移居那里。到了宋代 ,福建的经济、文化空前发展 ,对外贸易达到鼎盛阶段 ,与东北亚的交往和移民也随之进入历史的高潮 ,不仅来往的次数频繁 ,而且人数众多。这些情况说明 ,唐、宋时期的福建不但与东南亚有大量往来 ,而且与东北亚也产生了许多交往 ,其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日关系史研究综述刁书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不仅在地理上一水相隔,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自古以来就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两国人民和政府长期频繁的密切往来、深远关系,在两国的历史上必然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田玉娥  刘舜强 《中原文物》2012,(1):77-79,91
通过对钱币—"和同开珎"的研究,发现渤海国与日本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不仅出口狩猎、农业、手工业产品等,还有大量以商贸为目的的渤海人、日本人互到对方的国土,进行商业贸易往来。渤海国在与日本进行交聘和商业往来的过程中开辟了三条由中国东北至日本的重要交通线——日本道。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唐代鄮县(今鄞州)成为中日两国交往的海上门户的历史背景及明州港成为日僧出入中国的海路主要门户的情况,对唐宋时期鄞州与日本的佛教交往、与日本佛教的殊胜因缘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方面,过去无论我国和日本,对明末清初一直到清朝中叶这一段的研究都不多。当然这一方面有客观原因,例如当时两国之间不但没有正式邦交,没有政府间的交往;而且因为两国都采取类似禁海锁国的措施,民间往来也不如过去或以后的众多。但另一方面也未始不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入高潮.   ……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研究的新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清史研究》2004,(1):123-124
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 ,由于边界问题的争执 ,一直受到两国政界与学界的重视 ,中国在上世纪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就对中俄关系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 ,比起清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研究来说 ,中俄关系是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之一。不过就清代中俄关系来说 ,边界问题与政治关系探讨较多 ,相对来说贸易与经济的往来研究较为薄弱。清代中俄贸易主要是在恰克图 ,中俄恰克图贸易事关清代经济贸易、外交政策以及满蒙关系等问题 ,相当重要。学术界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尚需要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米镇波先生的新著《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的交往,早在汉晋时期就见诸记载了.至隋时,日本开始由政府组织小规模的遣隋使来中国考察访问,沟通关系,引进中国的文化.唐时,更进一步大规模地派遣。据《新唐书》和日本史籍的记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间,日本共派十九次遣唐使。每次除遣唐使节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侣,常达五、六百人。他们归国后,把大唐先进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土地制度和税制方面,日本模仿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授受法”和“租庸调”.所谓“班田授受法”,即计口分田,男女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6,(9)
正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该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也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除了日本文物,还有上万件之多的中国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不少被列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财产。时代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到清代的瓷器字画,无所不有。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笔者曾多次参观访问东京国立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