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火葬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在西南民族中,火葬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西南的许多民族仍以火葬为主、如藏族、彝族、羌族、布朗族、拉祜族、纳西族、门巴族、普米族等。怒族、哈尼族、瑶族等,不久之前还流行火葬。壮族虽以土葬为主,但对某些死者仍实行火葬;傣族僧侣实行火葬。故研究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三大系统。两个阶段:一,部分土著民族的固有葬俗,始出现于先秦时期;二,在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甘青地区先秦时期丧葬习俗多样,火葬是其中的一种。中国古代对火葬就有记载,如《墨子·节葬下》~①、《列子·杨朱》~②、《荀子·大略》~③、《吕氏春秋·义赏》④等。甘青地区的寺洼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火葬墓实例,是将人骨火化后放入骨灰罐埋葬。~⑤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论述西北的火葬是羌族的习俗,~⑥火葬墓纳入二次扰乱葬,~⑦认为火葬是巫师、长老等阶层的专属葬俗~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4.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5.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清代宗族的祖坟,被视为安放祖宗体魄之所,地位崇高;虽为民间之事,没有像皇家山陵那样的体制,然也多所规范,墓穴空间布局,在理想的条件下遵行昭穆制、房支葬区制和坟丁护坟制.宗族视维护祖坟为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内容,成为宗族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土护林,竖立碑石,绘制坟图,载入族谱,反对盗卖坟山田地林木,不惜破财打官司;感念祖宗功德遗泽,设置祀田,进行持久不懈的墓祭.祖坟的存在令族人由观念上的祖宗认同,进到组织上的建立清明会之类的团体,令族姓的天然血缘事物变成为宗族社会群体,成为宗族的一种载体,与祠堂、祀产、族谱共同构成宗族实体元素;祖茔还能为宗族编纂族谱提供实物史料.北方宗族不被学者看重,若给祖坟以应有的地位,以之为视角观察宗族史,可知它是北方宗族存在和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中县明墓,在城守乡一村八组,东距巴中城600米,南距西龛石窟500米,北距巴河400米的西龛山下,巴河岸边的一台地上。据当地群众说,过去这里是古坟山,坟上重坟。1983年11月25日,村民王心武因烧砖取土挖开一座古墓。由于不懂文物法规,使墓葬中的部份文物遭受损失。27日,县文管所获悉,派人前往基地进行调查,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文物部门。12月2日,县文物管理所同省文管会派来的同志一道,对该墓葬进行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北京城郊住宅区的建设,劲松小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劲松小区往南发展就进入了清代肃王坟遗址。肃王坟遗址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架松小学的肃武亲王豪格墓地和北京空军八七二八四部队占用的显谨亲王衍璜墓地已在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六日被列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架松村还有三处肃王坟,即大王坟、二王坟、肃忠亲王善耆墓地。大王坟是第二代肃亲王——显懿亲王富寿的墓地,一九八三年五月初电机修理厂搬迁完毕,朝阳区文物保管所将驮龙碑运到了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东侧,旧址仅残存部分松树。二王坟的位置相当于劲松八区八二四楼与北边卫戍区某部之间,大王坟的西边偏南,南边、西边是荒地,北边是警察公墓。辛亥革命后,这里一副颓败之像,墙圈一米来高,砖宝顶一座,地宫砖券。解放初期,住在北京西城航空署胡同的老人禄西禹穷窘不堪,非要卖自己的祖坟地,据说是周总理批准,将二王坟拆除,地宫内清理出明代的青花瓷瓶等,给了老人一百元  相似文献   

8.
幼儿体内各种脏器都很娇嫩、脆弱,尤其是消化器官,经不起强烈的刺激。鸡蛋是一种难以消化的食物,不要认为吃得越多越好。给孩子吃鸡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为好,不宜用开水冲鸡蛋,更不能  相似文献   

9.
聚居在祖国云南边疆的哈尼族各支系中所流行着的许多传统风俗民习和传统节日,往往与民间文学相互交融,甚至相互依存在一起,成为血肉难分的哈尼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弄清哈尼族的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蕴藏着许多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谚以及音乐、舞蹈等。在传统节日和祭祀场合,以村寨为单位的群众文娱活动更为突出、活跃,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流传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重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衫”以及“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40余座辽代火葬墓,其形制可分为土圹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两类,以圆形为主,墓主人多为汉人。北京地区辽代火葬流行主要受佛教影响,同时亦与契丹人的火葬风俗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96,(12)
·考古新发现·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赤峰市博物馆 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江苏苏州浒蟹关真山大墓的发掘苏州博物馆元赛因赤答忽墓的发掘 洛阳市铁路北站编组站联合考古发掘队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汀战国墓顾铁山郭景斌河南荣阳袭村汉代壁画墓调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荣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徐州发现东汉画像石王黎琳李银德山西平定宋、金壁画墓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徐州发现一批散存汉画像石徐州博物馆云南永胜县他番人城堡与坟林考察宋豫秦1995年琉瑞河周代居址发…  相似文献   

12.
朝阳王子坟山墓群1987、1990年度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和1990年两次发掘的十二台乡王子坟山的两晋墓21座,均为小型土坑竖穴墓,有木棺。随葬品置于棺中,以陶器为主,金、银、铜饰品也十分丰富,其中花树状金步摇饰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应为鲜卑文化遗存,时代约在公元3~4世纪之间。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认为“万物有魂”的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有人魂,动物有动物魂,植物有植物魂。平常社会生活中不仅要随时叫人的魂,还要叫牲畜和庄稼的魂。叫魂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本文仅以滇东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兴镇哈尼族为例,介绍三种常见的哈尼族叫魂习俗。  相似文献   

14.
艾力  李昕 《中华遗产》2010,(12):19-19
人去世以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一方墓碑,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显露了写碑文者对死者的敬意与隋感。然而中国古代“墓而不坟”。也就是墓葬地表不竖任何标志。那么“墓碑”又是什么时代出现的呢?  相似文献   

15.
李伟敏 《考古》2012,(5):65-73,109
北京地区发现的火葬墓属于辽、金、元、明、清等时期,这些火葬墓在构筑材料、形制、葬具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墓主有汉人,也有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火葬墓较为盛行,明朝时期有所减少,至清朝时又有所增加。火葬习俗的变化与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统治者对火葬的态度及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辽上京城周围是辽代火葬墓最为集中的地区,仅以近年来出土的带有墨书铭文的若干骨灰匣或匣板为例,说明辽晚期上京周围火葬情况.火葬墓主多为佛教僧人,但也有部分为上京衙署官员及平民.墓主几乎全是汉人,契丹人极少.这充分说明契丹人统治下的辽上京人口仍以汉族为主体,可窥见当时汉人的社会地位及崇佛风尚.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新出版的发掘报告《朝阳袁台子——战国西汉遗址和西周至十六国时期墓葬》,详细发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辽宁朝阳袁台子村附近的城址和墓葬的发掘资料①。发掘报告将袁台子村附近的王坟山等地的162座墓葬划分出十类墓葬,其中甲类墓有6座,集中分布于王坟山的南坡,即王坟山墓地的南小区,编号分别为M121、M122、M123、M125、M126、M129。发掘报告将这6座墓葬断代为西周早、中期,认为它们是袁台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历史上,好多地名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迭而变,而称"京"做都的地名更是复杂万端,现将其中以方位命名者归纳于此:上京: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一是唐渤海国有五京,以王都忽汗城(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为上京龙泉府。公元698年渤海国建立,初以"旧  相似文献   

19.
火葬墓是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在火葬的墓葬礼仪中,一个重要明显的区别于其他葬式的特点就是火的使用,现在能够观察到的火葬墓均掩埋于地下,且基本属于一次葬、二次葬的范畴。东北地区的火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焚烧一次葬的尸体,二是焚烧二次葬的骨骼,本文将重点分区讨论东北先秦时期的火葬墓情况,东北地区的火葬墓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东半岛和吉林中东部地区,纵观前人研究文章,有关于火葬墓的研究仅停留在文化谱系或者墓葬结构等方面,而对墓葬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火葬墓分区此类问题上关注较少,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火葬习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朝廷的禁止等因素,火葬没有在全国普遍流行,虽然如此,火葬仍不失为我国传统的葬俗之一。本文就江南地区一度流行的火葬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我国有关火葬的记载可追溯至商代。“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祭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用焚人来祭神求雨,称为燔祭。这可说是火葬的一种渊源。殷墟卜中也记载了焚人的祭祀活动,“尞,使人于岳,人若,今雨。” 春秋战国时代,沿习用人燔祭。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