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罗马尼亚,3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00万。对于其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中国人也是非常熟悉的,他曾多次来我国访问。可是,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却是齐奥塞斯库的最后日子。1989年12月25日。当欧洲的千万个家庭正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聚时,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却站在一个临时军事法庭的刑场上。  相似文献   

2.
阎明复 《百年潮》2010,(9):7-11
中罗两党第五次会谈结束以后,按双方协议,1964年3月813休息一天,9日毛泽东会见罗党代表团。但是,3月9日早上,罗马尼亚党代表团突然提出齐奥塞斯库要紧急会见我们。我们经请示毛泽东和刘少奇后,决定由彭真、伍修权等一起到钓鱼台会见齐奥塞斯库。一见面,齐奥塞斯库神情显得非常紧张又非常兴奋。他说,他收到国内来的消息,说许多兄弟党表示希望停止公开论战,所以代表团就同乔治乌-德治通了电话。  相似文献   

3.
康春林 《世界历史》2001,1(4):44-51
在战后东欧史的研究中,对原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开国领袖帕特拉什卡努被害的问题涉及甚少。战后罗马尼亚共产党前后两任总书记乔治乌一德治和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罗马尼亚的史学研究弥漫着歌舞升平的景象,只能在一些虚浮不实的史书中,寻得几行有关1968年罗共中央为帕特拉什卡努平反的记叙。苏联、中国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一般尊重罗马尼亚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今天,反思一下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外学习工作回到中国外交部刚一年,就碰上罗马尼亚领导人德治揭竿而起公开反对赫鲁晓夫的事件。1964年3月,他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旗帜,派毛雷尔总理率罗党代表团到中国寻求支持。在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未归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在赫鲁晓夫后院“放火”。便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毛泽东亲自出来唱最后会见的压轴戏。我作为翻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襟怀和气概、亦庄亦谐的伟人风度和“来如泰山、去如清风”、挥洒自如的谈话风格。罗党代表团到达北京以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刘少奇首先同罗马尼亚代表团会谈。同他们,特别是当时在罗马尼亚政坛上崭露头角、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齐奥塞斯库,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毛主席运筹帷幄,在后台指挥, 召开了几次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本着“既要支持罗马尼亚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世界反霸统一战线,又要打掉罗马尼亚一味要求中国停止‘公开论战’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作家的一部三流奇幻小说,将罗马尼亚中西部山区的卫教英雄弗兰德王子塑造成了狰狞却也浪漫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从此,特兰西瓦尼亚,这片本就充满迷信色彩和古怪习俗的幽秘之地,就激发起人们探寻的欲望。萨克森人留下的中世纪漂亮山城,泥泞村路上拉着奥迪轿车的马车,挂满大蒜以辟邪的农舍,缅怀齐奥塞斯库时代的中老年人,以及那些有着惊人音乐天赋却身为恼人的城市乞讨者的吉卜赛人,一道成为可供偏见想象落实的欧洲边角风情。无论在文学赋予的想象,还是贫富差异塑造的现实中,这里都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史义军 《江淮文史》2015,(1):56-65,1
1982年,胡耀邦与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交谈时,说:"现在我们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比你们党老化得多。我们要提拔一些年轻人上来。中央委员会可能有比较大幅度的人事变动……"胡耀邦、邓小平、陈云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文革"后中共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大上,完成了新的机构设置和人事变动,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其中人员安排、比例分配、权限划分,胡耀邦有着怎样的考虑?欲知内情,请看"中国记忆"项目顾问史义军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08,(4):99-100
天离比我小一岁,都是50大几的人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因为从童年时就生活在一个政治风暴常常席卷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人人事事俱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烙在了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8.
罗马尼亚民族是欧洲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历史发端于葛特—达契亚人。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葛特—达契亚人是“色雷斯人中间最正直和最勇敢的”。在饱经忧患的民族历史中,罗马尼亚人民长期处于被侵略、受欺侮的地位。但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1957年,一场政治大风暴席卷可爱的祖国,一夜之间,全国几十万知识分子被划为"右派分子",一个厦门大学就划了180多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刚满18岁的小青年。我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0.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给欧洲尤其是东南欧的政治局势带来巨大影响。英法绥靖主义的政策使罗马尼亚政府和国内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感到孤立和无所适从,亲德势力则趁机发展。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向罗马尼亚施加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迫使罗马尼亚政府逐步屈从于它。1940年8月30日,德国法西斯把“维也纳裁决”强加于罗马尼亚,把特兰西瓦尼亚北部面积四万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五十万的领土划给霍尔蒂匈牙利。罗马尼亚丢失大片领土造成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王卡罗尔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危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慕尼黑会议之后,德国在中东欧占据了优势,英法在对德绥靖走到尽头后,逐步趋向对德遏制,并试图在东欧组建反德阵线。在两大集团争夺东欧的情况下,罗马尼亚推行在所有大国间保持平衡的政策。一方面,罗马尼亚与德国签订经济协定,以经济上的让步减轻德国对它的压力,并谋求从政治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寻求英法的政治保障,加强自身的安全,但同时拒绝加入英法匆忙组建的反德阵线,使自己置身于冲突之外,期待出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穆巴拉克的铁笼、萨达姆的绞索、齐奥塞斯库的枪眼,无不证明这一点:当独裁拂逆民主自由的历史潮流时,独裁者必将在众声喧哗中堕入尘埃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新闻记者米歇尔——普·哈姆勒特编著的《齐奥塞斯库传记及文选》一九七一年在巴黎出版后,受到罗马尼亚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欧洲许多国家也引起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1955年春夏之交,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国大陆。江城武汉,同京、津、沪一道,顷刻间卷入了那场风暴的中心。历史的经验应该记取。胡风冤案在武汉的是是非非,来龙去脉,现在已到了可以细细评说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世界》2012,(3):2-2
这次,请跟随我们“重返”罗马尼亚。 是的,罗马尼亚,我们确实曾经来过。那个露天电影院时代的罗马尼亚,是一代人曾经共同的回忆。《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满溢着理想主义的影像与旋律曾经沸腾了70年代的中国,那时候,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尼亚作为国家的名称,意思是"从罗马来的人的国家"。它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东面濒临黑海,海岸线长达245公里,在23.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山、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它就像多瑙河上的一颗明珠,十分的美丽。2003年仲夏,我们一行13人有幸访问了这个国家。短短14天的行程,虽然去也匆匆回也匆匆,但罗马尼亚却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华夏地理》2013,(11):188-188
1975年11月号的《国家地理》刊出了这幅罗马尼亚风光照片:胡内多阿拉上空,工业雾霾涂抹着云天。镇上的冶炼厂落成于1884年,一度拥有全国最高的产钢量。杂志中的文字注解道:“单是胡内多阿拉的两座新高炉,产量就超过上一代整座老式炼钢厂的20倍。”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政治剧变。令当地工业减缓发展。如今,在转为私产之后。这些老旧的冶炼设施大多已被拆毁。  相似文献   

18.
罗马尼亚民间艺术展览5月11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了。这个展览不但显示罗马尼亚劳动人民在美术工艺上的成就和创造才能,同时还标志中、罗两国间兄弟般的友谊。罗马尼亚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的衣、食、住等家庭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既往学界关注较少的罗马尼亚中国新移民社群为例,追溯了20多年来罗马尼亚中国新移民社群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与先后在布加勒斯特兴建的欧罗巴、尼罗、红龙、新唐人街等四大华商市场的兴衰替代之间的密切关系,着重探讨罗马尼亚新华商与罗马尼亚新市场的互动、矛盾与调适,指出罗马尼亚中国新移民社群具有来源地广泛、人员流动频繁、从业领域单一、对中国感情深厚四个特性。认为罗马尼亚新华商经济应在完善自身经营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为当地社会创造商机、创造税收、创造就业的社会责任,这将是中国新移民在移入国实践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国家对外宣传时总是突出本国好的一面,英国最近却打出自毁形象的广告:"英国不是好地方,总下雨,工作不好找,工资也少得可怜……"广告的对象是罗马尼亚人。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大量东欧移民涌入英国。今年1月起,欧盟结束对罗、保两国劳工流动限制,据估计,英国今后每年将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