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这个称呼主要是从心理特征角度对某些学生的命名,帮助这些学生脱“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断探索的课题。一、播下爱的种子,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信心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学困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  相似文献   

2.
丁明媚 《神州》2013,(19):36-3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浓、不主动不积极,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需要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在“学困生”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怎样关注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刘禹含 《神州》2013,(18):79-79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改变传统的“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可以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龚源 《神州》2012,(32):163-163
众所周知,由于受到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不太可能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困生”正是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近年来,“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成绩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本文就如何让“学困生”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学习物理的快乐的相关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董文学 《神州》2013,(36):39-39
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演板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正常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该如何纠正学困生的错误并提高学习兴趣呢?如果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很可能就此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可以让学困生欣然接受自己的错误,并牢牢掌握住正确的知识,甚至由此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埃米尔说:"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语文教师在课堂纠错中对学困生也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6.
李季红 《神州》2012,(6):76-76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可见语文教学关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宋林 《神州》2011,(5X):234-235
在现在的课堂里,几乎每个班级都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为他们成绩暂时落后,所以被其他同学和老师瞧不起。那如何改变“学困生”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而定。首先要了解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对策。要改变“学困生”,要求老师能够持之以恒,要有耐心,要有爱心。我想,只要你能够改变一个“学困生”比教好十个“学习好的学生”更重要,因为由于你的努力,能够改变一个“学困生”的一生,能够改变他的命运,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家庭,或者更多,所以,你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8.
张道艳 《神州》2014,(15):99-99
学困生是一所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理想信念、自制力差、怕苦怕累、没有忍耐毅力、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愿合作等,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针对学困生的以上特点,如何转化他们呢?经过两年多来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转化:一、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刘屿 《神州》2012,(31):103-103
在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偏远地区,有很多的英语“学困生”。进入预科的学习后,随着课程内容难度的加大,这一类的学生数量不断的增加,使得英语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从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英语“学困生”成绩的几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于翔 《神州》2014,(15):97-9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一个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之后,他就会主动的去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热情而耐心的去参加各种语文竞赛活动,他的语文能力也就会在阅读和活动中发  相似文献   

11.
黄建国 《神州》2014,(6):89-89
学困生,原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就是长期学习漏洞积累导致的结果。对于学困生,我们要通过爱的策略去指导教育,找出优点,进行缺点的补漏,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白亮杰 《神州》2012,(6):144-14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去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他们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建 《神州》2011,(6S):8-8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学困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学困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是我们的班主任的冷眼相看,会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陆红梅 《神州》2014,(14):83-8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我们的教学中,每个班都会有学困生,如何使他们从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想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到学困生心灵的深处,实现从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实施措施。一、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俞金爱 《神州》2011,(9):87-8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强调语言学习不能离开了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去解决问题。而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狭小的课堂得到延伸扩展,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活跃而有张力,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抽象内容比较多,学习难度比较大,导致很多学困生的产生。同时,这些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给整个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提出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关策略,以期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冀会民 《神州》2011,(1X):31-3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情感。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教学管理中难免要碰到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整体进步,教学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下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要求,更是值得教育同仁共同深思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在教学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经验浅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吴祥文 《神州》2012,(19):52-5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丈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丛桂林 《神州》2012,(8):52-52
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是“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发展的瓶颈。效率低、质量差,学生难以进入作文状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文过程中的“学困生”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与作文教学见效慢的特点有关。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课的效率越来越引起更多语文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