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酷爱读书,并且是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攻书到底"。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他会反复读;对相同题材的书,他会把不同的甚至是相反观点的著述对照起来读;毛泽东读书还习惯"手到"并注重讨论。他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留下的批注,和写进论著的对于各种书籍的引用和评论,及在各种场合关于读书的谈话,已成为他思想智慧和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赵玲  康玉华 《神州》2012,(10):240-24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即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1975年的盛夏,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莫名其妙地又来了一场评《水浒》运动。运动的来由是毛泽东对《水浒》一书发表的一些见解。《水浒》是毛泽东从幼年时期就酷爱读的书籍,他在文章、讲话中经常引用《水浒》里的语言和故事。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4.
董荣幸 《神州》2014,(2):150-150
<正>"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常用的方程。它既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的训练应予加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读"呢?一、明确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谢觉哉是中共"五老"之一,被董必武赞为"好学深思老不疲"。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国事繁忙的和平建设年代,谢觉哉始终坚持读书,与书为友,堪称党内"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阅读和梳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杂文选》《谢觉哉文集》《谢觉哉书信选》等,可以发现,与书为友的谢觉哉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生活中对读书的意义和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碰钉子"与"补读"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那么书籍无疑是这场对话最重要的媒介。1958年法国年鉴派学者费弗尔与其学生吕尔坦的经典之作《印刷书的诞生》出版,开启了书籍的全新生命史,书中称印本革命为“变革的推手”,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各国语文的进程;而书籍真正生命的完成需要阅读来浇灌,正是阅读赋予了那薄薄的纸张一片片灵魂,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中国古代有“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7.
徐中远 《纵横》2013,(10):10-12
毛泽东终生酷爱读书,一生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因为从事图书服务管理工作,我得以看到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故居里的全部图书。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书共有近10万册,有的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阅读过保存下来的,大部分则是进城之后他根据读书需要用自己的稿费或工资收入逐步购买添置的。  相似文献   

8.
金雷磊 《福建史志》2020,(2):31-36,72
宋代福建学校刻书,有史可考者,主要集中在福州学宫、莆田郡庠、泉州郡庠和临汀郡庠。福州学宫刊刻真德秀著作《读书记》,由汤汉主持雕印;莆田郡庠刊刻书籍《论语通释》,由军学教授苏思龚主持雕印;泉州郡庠刊刻书籍《禹贡山川地理图》《潜虚》《发微》,由州学教授陈应行主持雕印;临汀郡庠刊刻韦骧的《钱塘韦先生集》,该书为其孙子韦能定所刻。这些刻书,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孔俊玲 《神州》2011,(7X):117-1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一生都喜欢阅读《水浒传》,即使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也从未间断。他与《水浒传》几乎须臾不离:在江西苏区受到排斥、退隐读书时的书单上有《水浒传》;在长征和转战陕北的多次战略转移中,经过再三精简的行装中仍然保留着一套《水浒传》;在延安整风中,《水浒传》是他圈定的阅读书  相似文献   

11.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此书中,王夫之明确提出经世致用的治史目的,具有较高的史论价值。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动时代,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史家的主要任务。史家在前人书中力图寻找可用于当今之世的知识,经世致用成为治史的主要目的。为履行这个"经世致用"的"君子之道",王夫之明确提出对史书、史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吴中杰 《世界》2005,(12):62-63
凤凰读书俱乐部要编一本众人同谈一个主题的书:《我的书缘》,主编董宁文先生来信要我也写一篇。但不知为何,在我脑子里跳出来的题目,却是《与书无缘的日子》。这并非故意要唱反调,实乃条件反射之故也。 我从四岁起跟着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在学校里混日子,不知不觉间成了小学生;接着是读中学、进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退休后仍住在学校的宿舍  相似文献   

13.
与书有缘     
金山 《文史春秋》2007,(8):62-63
读书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四五岁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起,到大学毕业后从教、从文、从政,至今已近四十年,此间虽然工作几经变换,但我一直与书为伴,以书为友,常常忘情地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这既是惯性使然,也是一种缘分。  相似文献   

14.
高宁 《贵阳文史》2014,(6):95-96
正经济学书籍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大家草民,各抒己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适合普罗大众阅读的经济学书籍并不多,《人人都爱经济学》可算其中让人颇有兴趣的一本好书。书评说,此书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阅读的快乐与享受中,迅速、清晰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貌。一读,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21,(5)
正《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备受毛泽东推崇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他创造性地将书中的理论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从1920年读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起,始终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阅读和研究马恩列斯的著作"。我们知道毛泽东第一次读到《左派幼稚病》(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译本主要有三种译名,即《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左派幼稚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本文行文中遵从原译题名。—作者注)是在1932年,  相似文献   

16.
书香味长     
缺粮少食.肚里饥饿体会饭菜味;粗布粗衣,补丁度日羡慕衣服美;读书缺书,学要健脑追求书籍香。  相似文献   

17.
正聚焦课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建议: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张元济先生有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  相似文献   

19.
孟红 《文史月刊》2005,(5):12-14
中外关于毛泽东的生平思想、理论体系及其读书生活等诸方面的论著、文章出了不少,可谓琳琅满目。但是,有关毛泽东写作那些惊世宏篇的经过与情状的研究文章或书籍还不很多见。单就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那近140万言煌煌巨著,选读其中某一名篇,在无比钦佩毛泽东学识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由来有一幅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场馆展览或者介绍中常常出现的照片,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获知南京解放后阅读标有南京解放题头的报纸,它的名字是《毛主席阅读南京解放"号外"》。在众多的书籍介绍或者展览解说词中,对于毛主席所阅读报纸的日期以及报刊名称基本都认定为《人民日报》的号外,具体日期则语焉不详。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制的《解放战争图志》这样介绍道:"毛泽东在看了《人民日报》关于《南京解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