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莹 《神州》2014,(5):38-38
本研究在分析蒙古长调产生历史的基础上,对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进行了研讨,对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起源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并且提供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演唱技巧,希望能够从多重角度来展示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以裕固族民歌(以下简称裕固民歌)为代表的裕固族民间音乐是该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裕固民歌有其民族多元文化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生成背景,并有其特殊的文化和教益功能。裕固民歌曲调及特色可从歌词来源、区域分布、内容题材、曲调歌种方面加以区分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京族民歌与京族聚居地的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地区的自然生态深刻地影响了京族民歌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曲调、唱法等,而京族民歌在传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又对京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汶琳 《神州》2012,(6):20-20
马克思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他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通过对《音乐鉴赏》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欣赏民歌,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能使人们足不出户而神游万水千山,手不扶书而邀游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5.
张静 《中国土族》2009,(2):58-60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艺术,其民歌依据其民族的习俗和传唱的现状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土族人称野曲为“嘎达过道”,意为外面的歌。青海民和三川地区把唱野曲称为“开拉”。  相似文献   

6.
民歌并不是纯粹的文学研究对象和孤立静止的审美意象。原生态固然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停留在理想地构建民歌的未来发展是不现实的。应把民歌看作是一种动态的文化现象,运用主客位互换等方法及文化变迁理论看待民歌国家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陈新汉 《古今谈》2006,(4):16-20
渔歌,顾名思义,就是渔民捕鱼、织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舟山渔歌是舟山地区渔民生活的反映,是舟山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述民歌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国民歌文化区形成的历史基础;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性。然后将全国民歌文化区分为七大区域,包括: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以及高山雪原上的民歌,作者还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杜青梅  罗成 《攀登》2007,26(4):217-220
原生态民歌热唱现象,反映出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和文化倾向,引起了全社会对民族口授文化遗产更多的重视。分析并关注这些大众心理和文化倾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的更多关注,也为从民歌角度认识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建宪 《民俗研究》2013,(3):127-135
秦岭、大巴山两条山脉相夹的谷地,交通闭塞,楚、秦、巴三种地域文化交汇,宫廷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形成了流放文化、移民文化、盐道文化等特殊文化景观和“打待尸”、薅草锣鼓等传统习俗。当地民歌在民俗庇荫下传承发展,创造出一些独特的民歌形式和民歌杰作,如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交融的唱《诗经》,通俗文学与孝歌风俗相益的《黑暗传》,富有山地特色的“翻田埂”和盐道情歌等。  相似文献   

11.
正巢湖区域滨江环湖,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既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优势区域,又是战争、灾荒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区域。在这一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巢湖区域文化,生发于中华先祖有巢氏构木为巢,成熟于八百里巢湖孕育的水乡泽国,在"楚头吴尾"交错中洗礼,在南北文化交融中成长。巢湖民歌,既是巢湖区域历史文化的伴生物,又从不同侧面印记着巢湖区域的历史文化。本文试图以区域文化史为视角,以民歌文化理论为支撑,力求对巢湖民歌作多层面的历史解读。一、巢湖民歌透视出远古遗风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2.
阜新蒙古贞地区是胡尔沁及胡尔沁说书艺术的发源地,蒙古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民歌、安代舞、好来宝、胡尔沁说书艺术等历史悠久,素有"歌的海洋"、"故事之乡"的美称。我们在憧憬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术再度复兴和繁荣前景的同时,也要加以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赵相美 《神州》2013,(32):41-41
任何民俗模式的构建都与一定的地理生态相适应,民歌的形成及其特征也往往打上了地理的印记。鲁南民歌从内容到音乐形式,其生成和演化都离不开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地域为民歌的生成提供了条件、背景和可能,而民歌也与地理生态融为一体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10,(9):20-22
沙田民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沙田水网地区,是在当地“量家人”唱的“蛋家歌”和“渔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统称。沙田民歌已有170余年历史,目前尚在流行的民歌有5000多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4,(3):92-93
1.湖南的读者来信询问藏族民歌。 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民歌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  相似文献   

17.
邱新宇 《神州》2013,(17):241-241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晶 《神州》2012,(18):169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方式,是世世代代人民思想积淀而形成的民族艺术。民歌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情景之中,随着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歌的演唱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呼号、清唱和乐歌结合三个关键时期后,民歌这一歌唱艺术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歌的地理背景与地域特色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歌产生的背景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域人们的气质、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造就出不同体裁的民歌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时地理环境还对民歌的流传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使得民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中国民歌地理背景与区域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深入剖析信天游艺术形式特点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