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官银钱局及其钞票[英国]黄中行/蔡小军甘肃,简称“甘”或“陇”,位于我国西北部,旧取甘州、肃州两地首字得名。省垣兰州为西北之重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省钱荒严重,银根短绌。为疏通市面,救济金融起见,由兰州道彭英甲倡议仿照湖北一省,发起筹...  相似文献   

2.
左弼文 《东方收藏》2023,(10):94-96
甘肃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省份,长征革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范围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文旅融合、数字化开发等方面探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的建设保护策略及路径,以期为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7,(6)
甘肃是贯通西北、延及内地的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成为华夏文明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及区域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之所。而相关文化的历史积淀及现代发展,则为甘肃民间宗教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民间宗教、文化生态等基本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甘肃民间宗教生发的诸种文化生态因素,旨在说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民族交往、宗教种类等文化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方使甘肃民间宗教呈现出多元文化融通混生的宗教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4.
本组史料系1943年1月国民党政府水利委员会奉行政院之命草拟之西北水利建设十年计划(稿)。计划详细阐述了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五省水利建设目标及其进行步骤,对我们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一)从“使录”到“志略”的发展明清藩邦史志,甚为繁富,都有相当的史学、史料价值。从史学史角度看,首应研究者,厥为可从中见出规律性、典型性、承续性之撰著。质言之:(1) 其撰述甚富特色,卓有丰厚之内容,以今日史学观点观之,颇能反映历史发展规律,或构成某一特定历史发展典型者;(2) 从历史编纂学看,于撰述体例、素材类从、门目设定上,核实谐洽,匠心独具,甚有启发,而有裨于史学总的发展建设者;(3) 因使事之需要,有手笔之传承,史志有原有续,自成一纂述系列,蔚为一方可考之文献者。周煌《琉球国志略》(及其后两部续志),总结了明清琉球间宗藩封贡关系之历史,汇总为翔实赅备之书。《琉球国志略》反映了明清时期华夏文化的内蕴力与外烁力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成熟阶段,对周边地区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在民族史、文化史、海疆史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志略》虽仍  相似文献   

6.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相似文献   

7.
杨博(公元1509——1574),字维约,明代蒲州(今永济市蒲州镇)襄毅庄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土,初任陕西周至知县,又调长安知县。后又被朝廷召回京都,任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山东提学副使及督粮参政。明嘉靖二十五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后又升为左副都御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和吏部尚书等职。先后加太子太子太傅。并经略蓟州(今河北省蓟县)、保定、辽东、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山西等地军务。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2,(2):121-121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日前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甘肃省历史学会和西北师大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期间,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陇东学院等高校及读者出版集团、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定位及开发对策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尽分析了吉林省集安长川一号大型高句丽封上壁画墓的壁画布局及内容,用佛教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年代,论证该墓年代约在公元400~430年之际,很可能是迁都平壤(427年)前之作。从而得知,它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佛教壁画之一,仅略晚于甘肃炳灵寺169窟壁画,而早于敦煌早期壁画(北凉晚期)。  相似文献   

10.
李于锴(1863-1923),字叔坚,甘肃武威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山东沂州府知府,“政绩卓然。斐声远迩”(王树楠《味檗斋遗稿序》)。他是甘肃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学者和作家,通经史,工诗文,尤长于文。在京会试期间,参加“公车上书”运动,会同甘肃举人61人署名康有为具草之请愿书,又联合76人,领衔起草《甘肃举人星请政府废除马关条约文》。“甘陇间近代学者,当推凉州李云章铭汉及其子叔坚于锴”(汪辟疆《李云章父子学术》)。著有《李于锴遗稿辑存》,“其文品盖在同里张介候之上,西方学者莫能或之逮也”《味檗斋遗  相似文献   

11.
西秦,即乞伏秦,时亦称河南国。属“五胡”之鲜卑,为“十六国”之一。其国曾先后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袍罕(今甘肃临夏市),凡历四主(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暮末)四十七年。西秦虽然国祚甚短,但其境内佛教之盛,并不亚于四周其他政权。本文就此略作涉及。在谈到西秦佛教时,我们不能不首先注意到今天还保留的西秦佛教遗跻——炳灵寺169等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支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由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于9月10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开学典礼,国家文物局鼓卿云副局长、甘省文物局贾若桶副局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黄克忠高级工程师、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研究员,以  相似文献   

13.
工矿业建设,以军需工业为中心,其进行方针,要有五端:(1)建立重工业,以为自力发展一切工业之基础。(2)开发矿产,自求工业原料。(3)充实电气事业,使各种工业得有优廉之动力供给。(4)奖进轻工业,力求日用品之自给自足。(5)扶助乡村工业,使固有手工业渐次改良,而农产品得加工制造。兹分述之。  相似文献   

14.
李子君 《文献》2005,(4):83-97
《礼部韵略》(以下简称《韵略》)是宋代一部专门为科举而设,作为考官、士子共同遵守的审音定韵标准的韵书.丁度等奉敕编纂,仁宗景祐四年(1037)六月丙申旨准颁行.从景祐四年至南宋灭亡(除去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绍圣时期、崇宁废科举的数十年),《韵略》一直是宋代场屋必备的权威工具书,熊忠《古今韵会举要·自序》称:"宋省监申明,儒绅论卞,《韵略》集注,殆且五十余家."增修、增订之频,刊布流传之广,远非宋初其他官修韵书如《广韵》、《集韵》所可匹敌.  相似文献   

15.
历代保留下来的西行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深入了解西北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西行文献学术价值、学术潜力巨大,很多方面都有待发掘,利用西行文献不仅可以开拓西北区域史研究的新境界,还可以为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带来新视野.甘肃是西行路上的重要通道,西行文化资源丰富,发掘西行文化资源,钩织文化景观之网,可以串起甘肃的东部与西部,借助古驿站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可以更好地展现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玉蕻 《丝绸之路》2010,(17):10-11
2010年8月8日,由渭源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10甘肃·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甘肃省旅游局局长黄周会、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玉武、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马苏平,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美萍,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在地质学界、宝玉石界和考古学界均知甘肃酒泉祁连山地区产蛇纹石玉,即酒泉岫玉,又称祁连玉。但甘肃也产优质透闪石玉(Nephrite)却鲜为人知。甘肃闪石玉,即甘肃省境内产出透闪石玉之总称,现较明确的产地主要有马鬃山玉矿和马衔山玉矿。据调查,酒泉的肃南、金塔、敦煌一带可能还有透闪石玉矿存在。甘肃闪石玉矿马鬃山玉矿,位于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境内。由于早期的大规模开采、消耗,  相似文献   

18.
李巧玲 《丝绸之路》2010,(18):45-47
通过实地考察并查阅文献资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甘肃的概况,然后分类综述了甘肃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分区原则对甘肃旅游资源进行了功能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旅游资源可分为以黄河风情、回藏民俗风情、草原风光为特色的中部兰州旅游区,以丝绸之路文化、大漠冰雪为特色的西部敦煌旅游区,以丝路胜迹、寻根朝觐、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东部天水旅游区。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落户甘肃的重要依据是甘肃在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那么,甘肃为什么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笔者认为有十个最重要的理由。一、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位居丝绸之路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乃至整个甘肃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甘肃铜铁煤油追走廊,当年人道是(?) 伫看工厂林立日,戈壁阴成瓜(?) 玉门(一) 戈壁滩头建厂房,最新人物最(?) 业将同位诸元素,用到和平建(?) 玉门(二) 引得春风度玉关,并非杨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业,敢说前贤愧后生。这组诗是1956年11月叶剑英考察甘肃河西走廊的纪游之作。原载《解放军文艺》1957年第一期。《甘肃日报》1978年7月19日重新发表,全国报刊均转载。甘肃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的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带,因在黄河以西,称为河西走廊。拥地甘肃西北部的武威、张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