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政治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光 《炎黄春秋》2008,(5):24-26
十七大以来,思想解放与政治民主已经成为媒体舆论和社会上的最热门的话题,党内民主问题也被许多文章提及。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一种政治形态是不是文明,其标准之一就是看民主的程度和水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要经历一个从逐渐成熟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肖良平  刘小华 《沧桑》2008,(5):88-89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七大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十七大精神对我国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立法重点应侧重民生;立法过程要扩大公众参与程度;立法内容应当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张书林 《攀登》2008,27(1):27-31
推进党内民主应强化制度功效并力求制度创新。从与时俱进的视角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这是党的十七大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自由主义思想的提倡与当时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结合在一起:既要解决政治民主问题,又要实现经济平等的目标。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和政治民主与经济平等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政治民主与经济平等齐头并进的社会。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自由主义在坚持原有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社会主义的思想要素,用当时形象的话说就是"大家有饭吃,各人选路走"。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共鸣,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一时间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将其称为"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全民的民主意识,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李萍 《攀登》2009,28(3):30-3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进代表大会的报告之中。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它表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具有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民生、直接反映民众的利益诉求、注重制度创新与继承的统一、追求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最终发展目标的特点和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特点和优势,必须努力探索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5.
贾英红 《黑龙江史志》2012,(8):12-13,15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应改变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因为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中央提倡全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事业中来,共同营造更加民主更加融洽的文化氛围。作为方志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17,(7)
正20世纪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被称为全国的"民主模范区",其突出的特色,除了政治民主,就是十分完善的社会建设。边区通过大生产、劳模运动等方式,使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是殊为不易的。在边区的各种社会建设中,"十一运动"广受关注。"十一运动"不是"十个一",而是边区开展乡村社会建设的"十一项"举措,大致可分为区乡、村、户三  相似文献   

17.
冯健 《炎黄春秋》2008,(5):26-26
胡锦涛主席在本次人大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要切实做到的四条。这是决心,也是承诺,引起了同内外的广泛关注。 列四条之首的是,坚持民主法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由此联想他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所讲“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百年前的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精英们的理想,是建设一个现代法治即民主法治(rule of law)的中国。孙中山是当时最具现代意识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是这种民主法治的最早追求者。但是,在民国初年的特定环境中,他由这种法治的追求者变为苏俄式的党治的倡导者。国民党掌控中央政权后,他的后继者将这种党治诠释成"一切权力,皆由党集中,由党发施"、"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一党专政"的集权党治。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抗战时期,基于夺取抗战胜利以及推进中国革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行民选制度;在政权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切实建立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帮忙政府”;等等,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这还不十分完善,但却为战后特别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历史的经验,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需要党内(共产党)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而往往不曾提及民主党派这一重要力量。这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缺乏十分了解的政治遗憾。如今,在深入回顾我国建国59周年,改革开放也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历史又一次呼唤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实现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