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大飞机,中国的大型飞机则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与飞机设计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程不时一直坚持认为,中国也应该制造属于自己的大飞机。  相似文献   

2.
1956年9月初,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正式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局任命徐舜寿为主任设计师,由曾在英国参加过喷气式飞机设计的黄志千和在苏联学习回来的叶正大担任副主任设计师,由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离开中国已经30多年了,我算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中国给了我生命,美国给了我很好的成长环境。中国是我的根,美国是我的家。特别是我有幸和“飞虎队”结缘,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先生、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彼特·莱特,在2007年去世前曾一再叮嘱我说:“你是个中国人,懂两国文化,以后要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多做点儿事。”  相似文献   

4.
沈淦 《文史天地》2013,(8):25-28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为人类动力航空史拉开了帷幕。1909年9月21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他的这次飞行,距莱特兄弟开创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仅仅过去了不到6年,而飞行水平却有所超越,以致西方报纸在盛赞冯如为“东方的莱特”时,又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相似文献   

5.
《纵横》2013,(11):4-10
大型飞机(简称“大飞机”),被誉为“世界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总体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人就开始了让自己的大飞机翱翔于蓝天之梦。此后历经数十载,在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下,在祖国几代航空人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不懈努力和心血汇聚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1920年6月1日,一个美国男婴在山西汾阳降生,这注定他的一生要与中国结缘。但当时男婴的父母以及左邻右舍谁都没想到,将来他会为自己起个“安石”的名字,会成为大名鼎鼎的美国外交官,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为什么会在山西出生,并且起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这要从他的父亲说起。恒安石的父亲叫恒慕义,德国裔美国人,是一个公理会传教士,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70-71
相比多哈亚运会,潘晓婷在广州显得更加成熟,为中国女子九球在亚运赛场上取得了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在美国比赛时,潘晓婷曾4次穿旗袍出战,她觉得这样即便衣服上看不到五星红旗的标志,但别人一眼也能知道她是中网选手。她曾说,千万别叫她中国台球第一美女,也别叫“九球天后”,“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  相似文献   

8.
向中国出售“波音”、“空中客车”等民航客机,已成为美国和欧盟对华的最大出口贸易。这一切也许本不必发生:早在26年前,中国已自主研发出可供民航使用的大型客机——“运10”。吊诡的是,这一本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计划却突然被放弃了。它的猝然下马,迄今仍然是一个无法说清的谜。站在上海飞机制造厂陈旧的大门前,有一种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感觉。办妥例行手续,七拐八拐地绕过几处厂房,一架身材颀长的大飞机蓦地跃入眼帘——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民航客机“运10”就在眼前。二十多年,一万多天,弃子一样孤零零地伫立在这里,虽然骄阳暴晒、风雨侵袭,但依然机身明亮、机头昂扬。  相似文献   

9.
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计划以购买外国飞机及零部件,在中国进行仿制;聘请外国军事专家,教练中国的飞行技术人员等方式,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应孙中山的聘请,夏利亚弼等3位美国飞行技术人员先后应聘来到广州,指导制作“乐士文”号等中国自制的第一批飞机,协助训练国民党早期航空人才。此后,夏利亚弼在香港创办首家飞行训练学校——“亚弼航空学校”,为草创香港的航空事业作出不朽的贡献。70多年后,夏利亚弼的儿子从美国来到广州“寻根”,引出本文叙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62年9月15日,首都各界1万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庆祝击落美国U-2飞机大会,在此后的六七年内,还不时地传来美制高空侦察机被我击落的消息。但1970年2月以后,这类消息再未传出,U-2和无人机等高空侦察机这个幽灵,在中国领空彻底地消失了。它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本文将破解这一谜团。  相似文献   

11.
纳旺见到的第一批美国人在他们的帽子上别着小小的、银质的鹰。纳旺永远忘不了这些鹰的标记,它们似乎预示着吉祥,是胜利或成功的象征。今天,当他回忆起这些时,满是皱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他说,这批美国人是乘了一架涡轮螺旋桨飞机抵达这里的,纳旺和其他胆战心惊的西藏人把这架银光闪闪的飞机称之谓“空中飞船”。这批美国人戴着太阳镜,穿着宽松的飞行员服,备有闪闪发光的自动武器。他们通过一名翻译问纳旺是否想杀中国人。这名63岁的地毯商回忆说:“我对他们说,我非常乐意杀中国人。”这名流亡者是在风景如画的加德满都过着流…  相似文献   

12.
1962年9月15日,首都各界1万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庆祝击落美国U—2飞机大会,在此后的六七年内,还不时地传来美制高空侦察机被我击落的消息。但1970年2月以后,这类消息再未传出,U—2和无人机等高空侦察机这个幽灵,在中国领空彻底地消失了。它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本文将破解这一谜团。核打击企图与高空侦察机出现与新中国为敌的美国,在侵略朝鲜战争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得一败涂地。于是,美国五角大楼的头目们便凭借其手中握有核武器这一优势,企图在适当时机对中国进行核打击。195…  相似文献   

13.
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孕育出近代中国海军后.又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并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创办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成功制造出第一架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的飞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其中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东南角的一片废墟上秘密诞生。这里距省城中心仅5公里,最初名称叫代号321工厂,因泄密,改名为国营49631厂,不久对内又改国营320厂,对外称“洪都机械厂”(南昌古名洪都)。建厂初期有职工一万多人,是江西最大的工厂,直属中央二机部领导。笔者有幸亲自参与当年第一架飞机的制造,现将所见所闻回顾于后。利用原址艰苦建厂我国航空工业的基地选在经济欠发达的南昌,是因为有旧中国留下的修理飞机厂旧址。早在1935年,…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 不平凡的年头。由于大事太多的原故吧,把一件本该属于大事的事件却淡化了,这就是皮定均遇难。 皮定均是我国现代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当时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象他这样的名人与高级将领,因自己的飞机失事而遇难,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位;一次空难使这么多将领和重要军事人员丧生,也是第一次;空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美国将此次空难作为世界级大事而载入了当年的国际大事记。 皮定均遇难以后,当时众说纷坛,有的说是飞机失事;有的说是“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而想拔去眼…  相似文献   

16.
鹰巢     
肃立在“中国航空烈士公墓”门前我得到一个印象:鹰巢。沿紫金山北坡拾级而上,穿过牌坊、碑亭、墓道、祭堂,产生飞机升空的庄严感。进入墓园意识到升华:自己已经置身一座由翅膀构成的历史殿堂中。中国航空与世界同时起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人类第一架飞机。1906年欧洲造出自己的第一架。时仅两年,1908年,冯如造出中国的第一架。在冯如飞行表演的观众中,有一位头戴白色巴拿马遮阳帽,手拄黑色木杖的广东同乡,他就是孙中山。表演结束,孙中山用粤语发表演说。演说的第一句话是:“吾地中国有杰出人才!”孙中山是中国航空之父。世界诞生空军…  相似文献   

17.
从一本《中国古镇游》的书里,看到江西乐安的流坑村,不太多的文字和图片简单地概括了有着“千古第一村”美名的流坑古村落。爱游古村的我,并没有太注意它的存在。可那“千古第一村”的美冠在我游弋他乡的古村时,不时地跳跃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8.
流坑村     
吴若峰 《旅游》2004,(6):80-85
从一本《中国古镇游》的书里,看到江西乐安的流坑村,不太多的文字和图片简单地概括了有着“千古第一村”美名的流坑古村落。爱游古村的我,并没有太注意它的存在。可那“千古第一村”的美冠在我游弋他乡的古村时,不时地跳跃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9.
网上更精彩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可·山下中国行日前,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麦可·山下到访《华夏地理》,并接受了新浪网、《摄影之友》、《新京报》等媒体的采访。1979年,麦可·山下凭借优秀的摄影作品和丰富的拍摄经验与美国《国家地理》结缘。1982年,他因拍摄长城与中国首次结缘。后来,他出版了与中国相关的《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和《伟大传奇再现郑和下西洋》两部摄影巨作。他鼓励国内的摄影爱好者与杂志编辑交流和沟通,积累经验,“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华夏地理》就是一个帮助摄影师成长、成功的优秀平台。”  相似文献   

20.
早在辛亥革命前后,美国华侨中的一些仁人志士就开始热心航空事业了。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机在奥克兰上空试飞成功,从而成为第一位设计、制作飞机并驾机飞上蓝天的中国人。辛亥革命后不久,他携自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