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耀 《考古》2008,(11)
《马鞍山六朝墓葬发掘与研究》由王俊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260页,约41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16页。定价168元。马鞍山地区历史上为六朝古都南京的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东晋“建元二年墓”再分析——与吴桂兵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六朝墓葬形制发展的梳理,结合相关材料,佐证笔者对马鞍山林里东晋纪年墓形制的认定,并对该墓墓主性别和身份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3.
宋山墓(MASSM1)是马鞍山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砖室墓葬,它填补了该地区六朝考古多项空白,高浮雕变形龙纹把手石门和假窗的设置,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最早的实例。虽被盗严重,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墓葬形制与湖北鄂州鄂钢饮料厂一号墓极为相似,但规模比后者大,显然墓主身份也更显贵。通过和朱然墓等六朝大型墓葬比较,并结合现有的史料分析,此墓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定陵。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李辉辉 《东南文化》2018,(6):35-38,I0004
200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该墓是一座带甬道的单室砖墓,已严重破坏,但二十多件随葬品时代特征明显。出土的陶俑佐证了六朝时期男女衣著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特点,棺床和祭台构筑形式为研究长江下游东晋"凸"字形砖室墓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祔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祔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队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遗址群,分析聚落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了聚落变迁的轨迹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涂民歌     
正当涂民歌,是流行于马鞍山当涂县一带的各类传统民歌的统称,起源于六朝时期,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白纻歌舞"是当涂民歌演唱之始。当涂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唱法独特,在当地极为流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特征,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2006年,当涂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黄赛 《区域治理》2022,(12):195-198
简要介绍了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 Price Method)及其估计和检验的方法,应用武汉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选择对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测算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特征变量的价格弹性与边际价格,最后分析了马鞍山森林公园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山森林公园周边楼盘距马鞍山森林公园距离每增加1%,房屋价格大约减少0...  相似文献   

9.
许辉、李天石编著《六朝文化概论》(南京出版社,2003年7月)的出版,填补了六朝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六朝文化概论》是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共同主持编著的《六朝文化丛书》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六朝社会研究”成果之一。通览全书,笔者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结构方面,条理清细,脉络分明,布局谋篇颇具匠心。“绪论”统摄全书,首先界定了“六朝”、“六朝文化”的内涵,进而介绍六朝文化的价值,使读者对六朝文化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最后一章《六朝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马鞍山欲打造“中国浴城” 以产钢闻名的安徽马鞍山,日前喊出了“中国浴城”的新口号,意在将浪漫的诗文化和山水美景融入到马鞍山的洗浴文化中。当地旅游局在一份网上发布的征求意见公告中,概括出了马鞍山未来四种营销形象:中华诗都、山水钢城、中国浴城和江东休闲新城。同时在介绍中提到:“马鞍山的洗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水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以服务制胜,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贺云翱 《东南文化》2016,(4):59-65,127,128
有关"六朝都城"建业及建康的研究成果,一直只能依靠文献进行,其主要原因是"六朝都城"遗址基本上都被叠压在现代南京城的地下,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以田野工作为特征的"六朝都城考古",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大规模考古发掘始于南京老虎桥工地对六朝"台城"的考古探索。近20年来,"六朝都城考古"收获巨大,不仅发现了都城中心区和石头城、确认了"西州城"的位置、发现了佛教寺庙遗存及礼制建筑遗存,还出土了大量可以揭示六朝都城文化内涵的珍贵遗物,如瓦当、陶瓷器等。这些成果对今后六朝都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有着重要的参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云翱 《南方文物》2006,(1):127-128,122
近年来,南方六朝文物的发现和研究颇受重视,以六朝都城建业和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以及成都等地的佛教文物之发现、六朝瓦当研究、南方各地六朝墓葬、六朝瓷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等,使得大批过去鲜为人知的文物遗存得以为今人所知所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先后有《六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李蔚然先生著)、《南京的六朝石刻》(梁白泉先生主编)、《六朝艺术》(江苏省美术馆主编)、《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六朝都城》(卢海鸣先生著)、《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蒋赞初先生著)等一批论著问世,极大地促进了六朝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诸暨牌头镇六朝古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六朝青瓷器,特别是诸牌水M2发现了南朝“永初年宣”4字模印墓砖,为六朝墓葬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六朝居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人称"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夫子庙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之处,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两岸楼阁河中画,"长留画幅天地间"。如此得天独厚之地,成就了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六朝居茶社"(今秦淮剧场)。六朝居曾是南京最大的茶社,楼上下可放置数百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六朝瓦当已有零星出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才真正建立起六朝瓦当的学术体系。迄今,六朝瓦当已成为东亚地区多个国家考古学者关注的话题,其造型、类别、年代、特征、技艺、分区、分期、传播、地位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从而建构了一个跨文化的学术话语体系。总结六朝瓦当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有助于推动这...  相似文献   

16.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从公元3世纪到6世纪,先后有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京地区发现了大量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六朝墓葬,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六朝历  相似文献   

17.
<正>《六朝研究》辑刊(半年刊)是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中国东晋博物馆)联合主办、《六朝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专业学术刊物。本刊以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力图将其办成高起点、国际化的学术辑刊,努力成为推进六朝研究的平台。现设有"六朝史论""考古发现""六朝政治""六朝都市""六朝经济""六朝艺术""六《《六朝研究》辑刊所和所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中国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专业学术刊本刊以繁荣学术研究、促国际化的学术辑刊,努力成论""考古发现""六朝政治  相似文献   

18.
六朝染织业在沿袭两汉旧制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各类锦绣绫罗层出不穷,其质量与产量都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六朝纺织业发展水平的考察,对六朝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作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历代印谱卷帙浩繁,蔚然可观,但收录流传有绪的六朝印章遗物却寥若晨星。正因为六朝印章遗存稀少,复又与汉印风格近似,较难辨识和鉴别,故历来谱录往往把汉魏六朝印章笼统称之为“汉印”,名实不符。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六朝印章的形制、印文、时代风尚与汉印的异同等作一番比较和鉴别工作。否则鱼龙混杂,汉魏六朝不辨,就缺少判断标准了。  相似文献   

20.
《六朝经济史》评介李天石许辉、蒋福亚主编的《六朝经济史》一书,近期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7章20节,32万字。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六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特点。六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