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阿富汗珍宝展从2005年开始在世界巡展,像个旅行者一样历经几大洲的美术馆,2017年进入中国,展览后的下一站会是哪里,文物何时还乡?面对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巡回展览的模式也许更能有效地宣传阿富汗的文化,更有效地保护阿富汗的古代文物。"浴火重光"的主题展览文物主要来自于阿富汗四个地区: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贝格拉姆、蒂拉丘地,包含231件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时间跨度四千余年,包含多个世界文明文化元素,充分诠释了称为文明十字路的阿富汗历史地理的文化特点。展览  相似文献   

2.
1959年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在治理木图那雅河工程中,发现了大批古墓葬。据调查时初步统计,约有三百余座,经过清理的两座,共收集出土文物一百二十六件。扎赉诺尔南的本图那雅河(当地称圈河),是达来湖退水的河流之一。西北为起伏不平的丘地,东北和南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古墓群发现在河流东岸的坡地上。  相似文献   

3.
<正>新编地方志书一般都设有"概述"(总述),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叙述一地之总体面貌,抉取大势大略,浓缩精华,勾勒特点,揭示规律,彰明因果,成全书之总览、一地之大略,并起省时捷取、方便概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常其邑、屡迁其都是商人的一大特点,它成为探讨商人活动地域的依据。屡迁之邑,是指商先公、先王的居邑或都城(以下概称为都邑)。各都邑由何王(公)所迁,迁在何处,前人有过不少论述。 有关商人屡迁的最早记载见于《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后人多认为这是指成汤以后至盘庚时,商人共迁过五次都。这五迁之都的地名,在西晋《古本竹书纪年》出土之前还不完全清楚。《史记.殷本纪》与《书序》都列出四迁之地:仲丁所迁之隞(嚣),河亶甲所迁之相,祖乙所迁之邢(耿)以及盘庚所迁之殷(亳)。而在《古本竹书纪年》中,五迁之都齐备,即除有司马迁等所言之四地(邢作庇)外,还有南庚迁奄的记载,“于今五邦”得到了证明。同时可知,这五迁之地不包括成汤之亳都。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似无异议。 至于成汤以前商先公之所迁,部分地点在先秦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但在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却  相似文献   

5.
谈敖山与隞都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近年来一些报刊文章,在谈到敖山与都时,都认为:今之邙山即古之敖山。有的认为今郑州小双桥遗址即古之都。有的认为今郑州商城遗址即古都遗址。有的直接说:“今之郊山即古之敖山,都的地望,文献上有河南敖仓说、河北说和陈留浚仪说三说。笔者认为,都之名,当从敖山之敖而来,仲丁迁,是迁于敖地,在敖山周围地区即为敖地,仲丁迁都于敖地,故有都之称。小双桥遗址具有都邑遗址的条件和性质,其位置又处于敖山即古之敖山地区,这就与部地望相合,由此说明该遗址当属都故址。”①此说得到一些人赞同,认为:“小双桥商代都邑遗址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姚连红 《南方文物》2001,(4):125-126
雩都建县时,因城北有雩山,故名雩都。1957年第一次汉文字改革时,改名于都。“零”的本意是求雨举行的祭把,雩山是当时雩都土著人向上天求雨的地方。雩都建县后,官方称现贡江为雩水.雩都管辖之地为雩地,雩都人为雩人。就连雩山所处山脉系统,横贯江西省中部、把江西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山脉,也被地理学家命名为雩山山脉。 一、“六县之母”的由来 明朝雩都知县高伯龄在弘治己未(公元1499年)雩都县志序中说“雩都为汉大县,自孙吴割地为阳都,萧梁分地为安远,南唐析象湖镇为瑞金,宋析九洲镇为会昌。石城之分,又自阳都。是雩…  相似文献   

7.
从拉萨出发     
在我们自已的地方基于君臣和菩萨们的洞察,佛教从何处进入西藏殊胜之地,由于在印度圣地所有人们无限地虔诚信仰,而我们的学者的智慧的显现,著述编纂、累积资料,以及仪轨等等一切身、口、意的所作,像芝麻油那样印度人都普遍地搀假,甚至在每一部经典里都要在讲述一些书籍时,也都要专门迁涉到印度的山川、河流、花草等等名称。例如比切大山一样显赫之身,像恒河流水纯洁无瑕之语,可以数计的一首好的双关颂,如同像玛积雪山一样显赫之身,宛如黄河一样渊源流水之语。所谓双关词的开端顺口后缀的用法没有不好,  相似文献   

8.
1948年秋至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对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博大、气势之雄伟、战绩之辉煌、指挥艺术之高超,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它不论在军事史上还是在革命史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义,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研究和总结。本文仅就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与战术指导,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有姓,个个都想知道自己的姓氏是如何来的,更多的人还想知道本家族出过那些名人.我们阳曲是郭氏得姓开宗之地,是郭氏延续、居住、外迁的祖籍地.郭氏家族中也出过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11.
流鸢 《旅游纵览》2008,(5):33-33
<正>踏过"枫叶之路",走出"枫叶之都",带着自然风光的隽秀和钢铁之都的豪情,辽宁省本溪市旅游局副局长何守勤率区县旅游局领导及部分景区、旅行社代表一行24人走过了天津、唐山、秦皇岛和锦州,为打造本溪更富魅力的旅游文化而快乐地奔忙了一周  相似文献   

12.
吴若峰 《旅游》2005,(6):62-71
说实话,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这四大佛教圣地我只去过九华山,且不止一次地踏上这中国惟一有“木乃伊”的地藏菩萨圆寂之地。我是凡人俗子,对佛教并无太多研究,也并非去“大愿之地”许愿还愿,除去游山玩水,每次九华山之行都能使我感悟出一种坚定信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历代地方志都非常重视人文,注重人物的收录,在志书中专设人物门类,以彰显一地之风化。新中国第一轮新方志批判地继承旧志传统,志书中普遍设置人物篇章。除复载一些历史人物外,收录了许多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烈、英模和爱国人士等地方人物.使之青史留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乌龟山遗址隶属于汉川县南河乡南河村,东距南河乡约2公里,北距汉水约15公里,南河经遗址西侧向北注入汉水。这里地处江汉平原西部,地势平坦,间有小型丘地,如乌龟山南北分别有脚板山、卜审山。乌龟山即为一座东西走向的小丘,其形如名,东西长约200-300、南北宽约100米,高出地面约50米,山体由水平层理的石灰岩构成,其上为古文化遗存。遗址发现于1958年文物普查中,1973年当地农民采石造成遗址的严重破坏,当时前往调查的李天元曾采集到有人工截取痕迹的诺氏古象自齿、水鹿角及鬲、豆等陶片。1973年9月由湖北省文物工作队王劲领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和出版,在中国经历了一场神话。没有人策划,也没有人指挥,全国数十家出版社,几乎在同一时间,都突然调转目光,放下各自的传统出版物,不约而同地瞄准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和出版。出版社之众多,选题之相近,计划之庞大,出版之集中,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森林之恋     
森林是天地间最美的景观,人们所说的大自然之美,很大一部分是指森林之美,它覆盖原野与山岗,使大地披上绿装,从而婀娜多姿,雄浑深遂。森林给人们以建房制造之资,并能调节气候,使之风调雨顺,还涵养水源、润泽大地。因此,凡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必然森林葱郁、河清地固、无洪涝干旱之苦。  相似文献   

17.
张学友饰杨衢云,梁家辉饰陈少白,眉目间都颇为神似。 陈可辛用荡气回肠的故事,提醒我们香港的另一个角色。自晚清革命以来,港九之地,“不但有金银气,且有革命气”《辛亥文献》之马小进《香江之革命楼台》)。但两岸对1905年之前的革命史,都有意无意地裁剪了两样主导性力量,即孙中山和几乎所有早期革命领袖兼而有之的两个身份:基督徒和洪门弟子。  相似文献   

18.
二轮修志中人物记载要避免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历代地方志都非常重视人文,注重人物的收录,在志书中专设人物门类,以彰显一地之风化。新中国第一轮新方志批判地继承旧志传统,志书中普遍设置人物篇章。除复载一些历史人物外,收录了许多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烈、英模和爱国人士等地方人  相似文献   

19.
楚熊绎所居的夷屯是楚国正式建国立都之地,位于鄀国之西的丹水之阳,故曰丹阳。其所被封与的"楚蛮"之地,应包括鄀之西部丹江至汉水两岸地区,此区域正是包括楚蛮在内的"群蛮"所居之地。周昭王"涉汉伐楚"的路线,应是从成周出发,经南阳盆地而抵达汉东的曾、鄂之地,亲率驻守在曾、鄂的王师,由"汉东"向"汉西"进发"涉汉伐楚"。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的“都”通常指卿大夫的采邑,包含城与附属于城的“鄙”,一般拥有私属武装。春秋齐“都”大致即是此种形态。战国时代齐国“都”的行政长官称为“都大夫”或“公”,莒地“都大夫”后裔作器时称“莒公孙”,与楚国的县公类似,其家族亦在莒地的权力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所载“五都之兵”又写作“五家之兵”,“都”之官长可称作“邦君”。战国齐“都”延续了春秋时代“都”的某些特点,具有一定的采邑属性。“都”是齐国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区域政治中心,其所辖之“县”与后世的“县”不同,应是县鄙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