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原因林存柱汉语方言是在汉语这一种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还是在多种语言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更符合历史逻辑和历史事实。现阐述如下,与海内外同仁商榷。一从政治统一到语言统一笔者认为,汉语最早的...  相似文献   

2.
刘冬梅 《神州》2013,(21):163-164,166
混沌学是一门以直观、以整体为基点来研究混沌状态和混沌运动的复杂规则性的学问。从混沌学视角看,语言接触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语言接触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语言接触实质上属于社会接触,但它又不等同于社会接触。语言接触是社会接触的分形,和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相似性。语言接触也像其他复杂的事物一样,依赖初始条件。语言接触中的这些特点说明语言接触具有混沌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的接受学与传统的影响研究的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逐渐形成的新的研究范式,比较文学的接受学和传统影响研究相比既存在关联,更独具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现代阐释学是接受学的基础,而实证主义则是影响研究的基础;接受学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意义的新生性与创造性,而影响研究则局限于作家作品,重视意义的唯一性;接受学运用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而影响研究则主要采用事实考证、排除美学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接受学的形成,不仅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潘存梅 《丝绸之路》2012,(10):65-67
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直接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价值观、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维方式。本文对汉维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今后的学习者在理论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逐渐形成的新的研究范式,比较文学的接受学和传统影响研究相比既存在关联,更独具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现代阐释学是接受学的基础,而实证主义则是影响研究的基础;接受学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意义的新生性与创造性,而影响研究则局限于作家作品.重视意义的唯一性;接受学运用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而影响研究则主要采用事实考证、排除美学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接受学的形成,不仅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神州》2014,(12):139-140
汉语当中的词语“反复体”即词语的“重叠式”。近年来关于汉语词语重叠反复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中国儿童语言以及歌谣既然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文本语言,且大部分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当中,词语重叠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理应对其做出一系列相关研究,但笔者发现,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作者以儿歌歌词当中的反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儿歌歌词当中出现的字、词、段落等的反复来探究其中存在的构成规律、语用意义、重复后的效果分析等,来弥补理论研究上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由于沃尔兹错误地将地缘政治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割裂开来,他的新现实主义理论饱受诟病。然而,沃尔兹的批评者们也未能指出:社会现象和地缘政治现象如何能在一种统一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中得到解释。诚如沃尔兹所言,这样的理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检验:它必须确定一个具体的国际关系现象领域的界限,必须辨识出这一领域中的结构化影响(并因此能够理论化)以及必须提供"一种敏锐的直觉"以揭示那些解释这些影响的因果关系。"不平衡与综合发展"理论(UCD)能够通过上述三种检验。"国际"可以界定为由各种社会互动的多样性所产生的现象。我们运用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能够识别社会多样性所产生的各种国际性的结构影响。通过思考人们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争论,我们来探究由"不平衡与综合发展"理论所确定的因果机制如何被用来建构一种统一的社会学和地缘政治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社会本体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两大类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即事实或事态现象与规范或制度(价值)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在认识论上对前的陈述是认知问题,关乎真假性;对后的陈述是实践问题,涉及有效性。事态的陈述与规范的陈述不能截然分离,它们是相合相融的:事实或事态规定了规范或制度;规范或制度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中,其普遍有效性是历时的定域的。  相似文献   

9.
李金莲 《民俗研究》2006,(1):203-208,256
众所周知,日语不仅借用了汉字,还吸收了汉语的大量的词。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叶蜚声,1997:10)汉语的词被移植到日语中,就意味着它们  相似文献   

10.
阿什河下游河湾地带考古调查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当前在书面语言的运用方面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其原因除了十年动乱对语言的污染外,规范化工作本身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语言学家的作用:不同意“在语言的问题上,语言学家只能当顾问,最终的裁决权永远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这种观点,强调语言学家应当尽力发挥作为专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语言问题的界限:“言语作品”中的问题并不都是语言问题。分清语言问题与非语言问题的界限,有助于我们集中目标,排除干扰,研究语言规范的原则和标准。三语言的规范和发展:规范是在发展中的规范,发展是在规范下的发展。有两种对现有规范的“突破”:有益的突破和无益的突破。前者是对语言的发展,后者是对语言的损害。我们要肯定前者,推广前者;否定后者,抵制后者。四原则和标准:准确和经济是信息传递的原则,即效率原则。我们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汉语的特点,可以确定用以辨别两种“突破”的标准。按照标准对“词语搭配”“词性转变”“拆离词语”三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处理不同的“突破”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五几点建议: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具体措施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