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良 《东南文化》2002,(3):85-96
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是在野外勘察与考古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制定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遗址公园的形式,逐步实施保护方案,以达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保护与利用“度”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计算机在考古遗址调查发掘中的应用本文打算介绍从遗址的初步调查到遗址发掘完成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一些应用.理论上要求计算机能推断遗址的存在,存贮和分析处理发掘成果.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考虑遗址的记录数据能否输入计算机.如果记录的数据纯粹用数字表示,比如,调查测量时的数据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如果要输入发掘详情,则要把内容的标准形式记录在卡片上,然后由键盘输入计算机.在美国,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考古的野外测量,尤其是地球物理测量.斯考勒和格拉格研制了一种“过滤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消除地磁场测量值中的偏差因素以及电阻率中的偏差因素.这些偏差因素是由于地表深度变化、地磁场昼夜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遗址的价值日益显现。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之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以来的大遗址专项规划名单。“两坊一街”遗址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的一部分。其保护展示工程以保护遗址本体、展现遗址格局和凸显历史文化为重点,同时兼具城市公园休憩、体验、娱乐、观赏等基本功能。本文以遗址保护展示为主线,以景观设计为辅,以遗址公园为载体,以城市规划为归处,就“两坊一街”规划前后概貌、遗址保护政策、规划原则、设计理念等方面做了阐述。“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不仅具有保护城市遗产,而且还具有营造城市休憩空间,打造城市生态绿肺,宣传城市历史文化等意义。以洛阳大遗址保护为契机,将“两坊一街”努力打造为兼具遗址保护、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功能的遗址文旅公园。  相似文献   

4.
彭明瀚、段红编著的《寻找文明的足迹》作为“二十世纪重大发现与发明”丛书的分册已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告诉人们,二十世纪是一个惊人发现层出不穷的世纪,一个成果累累喜获丰收的世纪。该书共分“遗址篇”、“城址篇”、“墓葬篇”、“文献篇”、“综合篇”和“国外篇”等六大部分。“遗址篇”介绍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等十处重要遗址。“城址篇”介绍的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郑州商城等十二座重要城址。“墓葬篇”介绍的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贵…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保护是从“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大遗址的发现、遗产价值内涵和构成、遗产保存状况等,都依赖于考古工作的揭示和认知;另一方面,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践又推动了考古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各级政府没有真正依法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遗址保护和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很大的矛盾;保护管理体制不顺;保护涉及的各行业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以及大遗址保护缺乏国家专项政策的支持,等等。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从文物领域的行业性工作走向全民共享的过程中,如何既坚守“专业性”,又延展“公共性”,不仅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激发和延续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大遗址保护利用涉及到的“决策权”与“参与权”之争,主要出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家学者—行政官员”“决策群体—社会公众”等几个不同层面,其各自不同的诉求对大遗址保护利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应明确大遗址保护利用涉及的人口、土地、拆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拓宽大遗址保护利用资金渠道;完善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国家性和公共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三”遗址的铁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三”遗址是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58-1959年在巩县铁生沟发掘的汉代冶铁作坊遗址。这个遗址出土的某些铁器如铲和铧铸有“河三”二字(图-A),说明它是当时河南郡官营第三冶铁作坊,简称“河三”遗址。1962年该发掘报告正式发表后,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7.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称“半坡文化”。在这之后,又陆续发掘了好些这一类型的遗址,重要的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阴横阵、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地。在这类遗址出土的众多的陶器纹饰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的彩陶盆上所绘的“人面纹”和“鱼纹”,它们是这一类型遗址中最有特色的典型纹饰。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宫殿遗址考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考古学中都城遗址考古占有重要位置,因其是历史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缩影。宫城及其中宫殿遗址是都城的政治中枢,因此,宫殿考古在都城遗址考古中占有特殊地位。长期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宫殿遗址考古十分关注,本文就此谈点意见。一、古代宫殿遗址概念的界定远古时代“宫”是房屋的通称,房屋即“室”,《说文》载:“室,实也”。故《尔雅》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因此古人认为“宫室一也”1。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人群开始分化,人们活动的历史载体之一——建筑物也出现了等级。先秦时代,统治者的专用建筑物“宫”、“宫室”之…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6,(1)
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第一次调查工作现已结束野外调查工作,转入室内整理,开始编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的初步确定,在水库范围及其附近地区计发现:细石器文化遗址1处、仰韶文化遗址76处、仰韶龙山文化混合遗赴51处、龙山文化遗址10处、商代遗址二处、周代遗址二处、周代遗址51处、汉代遗址68处、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开局,中国的大遗址保护以星火燎原之势,初步形成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全国性格局。过去三年,从2008年的西安到2009年的良渚、洛阳,再到2011年的荆州,历届大遗址论坛的主题形成了中国大遗址保护管理理念清晰的轨迹:从尝试性的大遗址示范园区到探索大遗址保护新模式、提出考古遗址公园概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出台、公布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随着大明宫、秦始皇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陆续开园,荆州论坛重提“政府主导”、“科学保护”,不无深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大遗址保护必须坚持科学保护的理念不动摇,坚持全民共建的思路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10,(1):46-55
西安:大明宫遗址遗址区保护改善民生 西安是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其中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人“十一五”期间100项大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6,(7):41-41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入选“十大发现”的项目分别是: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贵州威宁中水遗址,河南鹤壁刘庄遗址,福建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河南内黄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相似文献   

13.
松辽平原(不包括下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物迄今已近半个世纪。但直到目前为止,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还没有对任何一处遗址作过肯定的论断。作者根据已有文献和野外考查,确认有四个地点可以肯定为旧石器文化遗址。此外,顺便对“榆树人”的时代问题作一些探讨。首先是哈尔滨顾乡屯,一九三三年日人德永重康和直良信夫在发掘大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时发现了5件石片(图一)。一九三四年第二次发掘时又发现了石器3件、石片4  相似文献   

14.
张颖岚  刘骋 《文博》2022,(2):98-106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以“大遗址保护”为关键词的149篇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实证分析,将中国的大遗址保护理论实践研究划分为“基础保护”“实证探索”“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并从大遗址保护理论思考、大遗址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西安片区整体性保护、大遗址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大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基于此,从大遗址保护理论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辨析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的考古发现,从考 古和民族学角度,提出以下主要看法:1.万发拨子遗址所处浑江中上游,应为“高句丽先 世”貊人故地;2.遗址中土坑石椁(棺)墓与大石盖墓、积石墓共存,反映了西汉高句丽建 国前,辽东“   ”与“貊”文化的交汇;3.遗址“二期”三足器的存在,主要反映了“西团山文化”的影响所及;4.以“三、四、五”期为代表的主体文化内涵,是“二江”流域“前高句丽”时期的貊族(高夷)青铜文化遗存;5.万发拨子遗址的“环山围沟(壕)”,是高句丽城邑出现前,貊部(高夷)氏族聚落的代表类型。在高句丽建国前,不存在“古句丽国”。  相似文献   

16.
新建或改建知名度较高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成为很多地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这种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采取的是“小隐”型逐渐向“大显”型转变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案例浅要探析陕西省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状初步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世界遗产》2013,(5):86-89
面对圆明园遗址日益缺损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中国圆明园学会经过6年的专题研究与论证,于10月18日圆明园罹劫153周年之际,呼吁“尽快启动‘中国圆明园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程序。“申遗”或许是对圆明园遗址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对鸾亭山祭祀遗址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县鸾亭山山顶的祭祀遗址应是历史上“西畤”的一部分。祭祀的玉器有“礼神用玉”,也有用来燔燎的“降神用玉”。出土的多组玉器反映了对天上群神的两次大的合祭活动;每次既有对昊天上帝(白帝)的主祭,也有对日、月、星、辰的从祀。玉器风格与鸾亭山所出相似的西安北郊联志村遗址和芦家口村遗址,应分别是西汉长安城东南郊的“泰一坛”和未央宫内祭天的地点。三处的玉人乃象征祭天人牲的“偶人”。鸾亭山遗址的祭祀用“偶人”、犬祭以及用牲种类数量的庞杂,都是沿袭了历史上秦文化的传统。该遗址遭废弃,是西汉晚期经学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4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晚期)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该遗址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原址而建,考古原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原件构成了遗址博物馆的主体,是博物馆生命力的源泉.考古遗址的“原址原状”保护和出土文物的“原址原件”展示,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脱离了遗址氛围的原件,就偏离了它的时空坐标,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已被大大削弱.复制品和仿制品替代原件作为展品、教具、道具或纪念品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被广泛使用的现象,令人喜忧参半.如何恰当地利用复制品,值得进一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