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海拉尔西山发现大型陶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湖南宁乡炭河里商周古城出土的几件陶鬲不应是西周晚期或战国早期鬲,从地层来说,它们属商末周初地层;从类型来说,与江西九江神墩、湖北圻春毛家咀等商周遗址所出鬲有相似之处,又演变为双堰塘的鬲。而神墩遗址的碳十四年代印证了其自身商晚期的时代,双堰塘遗址的碳十四年代也证实了其自身周初至周中期的年代。楚式鬲虽然总体来说是二里头文化三期以来即受中原文化影响并结合南方鼎的风格而生,而商末周初之时早期楚式鬲有一个从东而西的推进环节。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陶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嫩平原是我国已知具有使用陶鬲传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最北的地区之一。至少在整个青铜时代(含部分“早期铁器时代”下同),陶鬲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炊事容器,曾广泛地在这一区域应用与流传,并以其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形制,构成了松嫩平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文化特征。(一)  相似文献   

4.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早年在研究斗鸡台瓦鬲时曾提出:“瓦鬲不但可以目为中华古文化的代表化石,对于追溯中华古文化的始源与流变问题更具特别意义,因此,瓦鬲的研究可以成为中国考古学上的单独课题。  相似文献   

5.
陕西宝鸡市古文物埋藏非常丰富。市博物馆长期以来收藏的文物中有大批商周时代的陶鬲,现将其中的一部分简单介绍如下,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宝鸡市博物馆收藏的陶鬲基本上都是在市郊及宝鸡县辖区内征集的,分高领袋足鬲(或称分裆鬲)和联裆鬲(或称瘪裆鬲)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区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鬲,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来说,出现时间较晚。从目前已经出土的素面陶鬲位置来看,基本上是沿着古代济水的走势发展的,已有研究显示这或许和大规模的族群迁移有关。在山东地区已经出土的陶鬲中,外形呈素面的占绝大部分,具有浓厚的当地文化特色。在龙山文化后续的岳石文化中,几乎看不到素面陶鬲,这也为年代的推算提供了参考。本文首先阐述山东龙山文化,介绍素面陶鬲的来源和背景,而后就其分布情况进行论述,最后以山东德州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陶鬲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陶鬲是古代人们的蒸煮土器和做饭用的炊具,它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考占学上往往将这一器类,作为文化分期和时代推断的重要器物之一。近些年来,孝感地区通过文物普查,发现了许多西周时期的遗址、遗存发墓葬。其中经过发掘的遗址,墓葬有大悟县的吕王城,四姑墩,孝感市的聂家寨、白莲寺,安陆县的晒书台,黄陂鲁台山等遗址和墓葬,以及应山吴店镇墓葬。出土了一批丰富多彩的陶鬲,陶鬲是这一地遗址和墓葬中常见之物,在整出土陶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据  相似文献   

8.
陶鬲的制法与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白水下河遗址2005年发掘出土的30余件陶鬲进行细致观察,分析其制法,进而将这批陶鬲进行分型和讨论。从制法细节来看,不同的制法导致了器物形态的具体差异,将制法与形态结合,可以这批陶鬲可分为五型,但难以分式,通过地层出土频率的统计,可以发现这些器物的数量变化体现了一种非单线进化的器物演进过程。这一器物的演进过程反映了技术、人和考古学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9,(5)
栖霞县松山人民公社大北庄大队社员,于1965年11月5日,在村北修路时发现一座古墓,1966年3月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大北庄位于栖霞城东北二十公里,古墓在村北20米处。墓的东南角因修路被破坏。墓系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口不详,墓  相似文献   

10.
11.
燕山地区夏商时期的陶鬲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阔区域中,从龙山时代,到战国时期,在某些地区甚至到汉代,不同的考古学人们共同体,始终以使用特定形态的陶鬲为自己的文化特征,或作为相互区别的重要标识。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区的陶鬲连绵不断,久而不衰,其形态多样,谱系分明,构成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面向亚洲腹地文化区域的主要特征,而与以沂泰为中心的面向海洋的文化区域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13.
陶寺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使用猪下颌骨随葬最典型的一处遗址,这种特殊的葬俗,目前在陶寺文化所在的晋南地区仅见于陶寺遗址中。从陶寺墓地早期墓葬看,随葬猪下颌骨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等级。用猪下颌骨随葬不仅仅是为了死后的肉食,数量众多者是助葬之物,很可能是送葬人在葬仪中表达与墓主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家族世系。此外,随着历时的变化,陶寺社会晚期底层人也随葬猪下颌骨,更多表达的是辟邪护身。  相似文献   

14.
<正>要我讲话,讲什么?讲讲我此时的心情吧!我此时的心情,颇为复杂,大致可用内疚、尴尬、感谢和愉悦来表达,同时,令我高兴的是:最近我在陶鬲研究这苦作舟的无涯的学海中的远方,又看到了一点星光。为什么感到内疚?中国陶鬲谱系研究的规划,本来是我提出的规划,并经故宫博物院批准,本应由我主导完成这一规划,但我失约了。在此情况下,陈雍和杨晶跳将出来,邀合其他同仁,完成了我弃之的规划,我赞佩他们勇挑重担的同时,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15.
陶麟趾金是浙江境内汉墓中常见的随葬冥币,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杭州市郊古荡发掘的朱乐昌墓即有八十枚之多.最近省博物馆在清理库藏文物时,发现1957年在杭市老和山出土的陶麟趾中有不少刻有文字,计有"令""一斤""令之金一斤"等汉时金银的形式.据汉书卷六武帝纪太始二年"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出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襄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有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学是以定量化的研究代替定性分析的过程。本文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于郑州洛阳地区出土陶器器形的研究中,以描述陶鬲形制的变化,并检验此变化和商文化演进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85年,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几座晋代墓葬.墓葬多数因受人为破坏而保存不好.几座墓葬的形制结构、葬俗以及出土的遗物大同小异.共性多于个性.现择其具有典型代表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编号:85郴建M3)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南方文物》2015,(1):2
<正>《中国陶鬲谱系研究》一书,是当代中国陶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大集结。陶鬲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炊器,在中国古文化中存续的时间长久,分布的地域辽阔,形制的变化鲜明,被誉为中国古文化代表性的化石。这部文集从考古学文化的视角,揭示了陶鬲上下三千年、纵横数千里的演变轨迹,对于追溯中华古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陶鬲所反映的文化特质就是释读中国古代文化这部"天书"的密码,如果有了它,我  相似文献   

19.
宁夏彭阳发现先周陶鬲1984年6月,彭阳文物站在全区文物普查中,在新集乡的马旺堡附近征集到一件先周陶鬲(见图),现收藏于县文物站。此鬲通高13.2、口径12.5厘米。夹砂灰陶,修口,短颈,足作锥体袋足,外形侧视呈弧状。除颈部外,通体施绳纹,口径微残。...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春,巩县城关小沟村居民崔宏志先生捐献西周早期铜鬲一件(图一),是他不久前打窑洞时在窑洞门口上部挖出来的。该青铜鬲分裆柱足,鼓腹束颈,侈口尖唇,口沿上有对称的两个綯索竖耳,断面呈圆角方形。与三足对应的口部略呈圆三角形,颈饰一周云纹,但花纹偏浅,多被锈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