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或六字大明咒,是藏传佛教诵咒“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对“六字真言”的诠释颇多,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几种:(1)据藏传佛教经典记载,六字真言,“嗡”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份以来,4.3亿元天价的黄庭坚《砥柱铭》,因其中的“礼”、“祝”二字,把“示”字旁书写成“衣”字旁(多了一点),更因黄庭坚的传世书法真迹中没有一例这样的写法,此两字遂成为《砥柱铭》假冒黄庭坚书法真迹的重要证据之  相似文献   

3.
嘎仙洞祝文刻石与河南嵩山高灵庙碑同为北魏早期石刻。高灵庙碑太延年号(435—440年),祝文年月太平真君(440—451年),这两件石刻不但年代相联,而字的写法亦大致相同。如祝文刻石第一行维太平真君的"维"字,第二行天子臣燾"燾"字的四点,射字、官字,第三行中书侍郎的"中"字,李敞的"李"字,第七行惟祖惟父的"惟"字,第八行末的"剋"字等,都与高灵庙碑的字体写法相似,高灵庙碑字书写谨严秀丽,相传是道士寇谦之所书。碑石经过细  相似文献   

4.
“曹盖”(或叫“跳曹盖”,一说“咒乌”)和“十二相”(或叫“跳十二相”,一说“咒偶”,也有按白马语直译为“挫喔”),都是我省境内白马藏族一种民俗祭祀舞蹈,也是一种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木制面具艺术。虽然、曹盖与十二相都是白马藏族的民族习俗,是在春节及春耕、秋收后的祭祀舞蹈,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色彩,(?)象特征,跳演时不同的习俗与身式,它们不是一种舞蹈和面具艺术,而是属于不同的两种民俗舞蹈和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5.
永登祝寿习俗苏裕民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祝寿习俗,是一种孝敬父母、尊崇老人的传统礼仪活动。这一活动,随着各地习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就永登来说,贺61岁前的诞辰年谓之“贺生日”或“接本年”;61岁以上(包括61岁),才称之为“祝寿”或“贺寿”。一般来...  相似文献   

6.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历代帝王多来这里祭祀,但诏书和祝文却很少保存下来,惟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祝文致祭碑保留至今。此碑圆首方座,通高1.25米,宽0.85米,厚0.22米,置于太昊陵太始门上,除上方的“御制祝文”4字外,共241个字。碑文为阴刻,“御制祝文”4字为篆书,其余为楷书。碑上方环绕“御制祝文”阴刻龙图案,两侧阴刻云纹。(见图)碑文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高丹丹  王雪 《神州》2012,(31):153-153
现在汉字误用的状况十分普遍,使书面语不规范。文就对“像”和“象”两个字进行了区分,并且阐述了两个字历史来源。正因为两个字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相似用法,所以造成了现在使用上的错误。本文最后总结了在现代汉语中个字的用法及各自的特征,使人们能更加正确的、规范的使“像”与“象”两个字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出土铜器铭文和陶文“具”字形体演变实例,考证了第四版《金文编》附录下第059号和第014号两个疑难字的形、音、义,指出此二字所从均为变形和移位后的“具”字。059号字应从“走”,“具”声.即《玉篇·走部》“■”字古文,014号字应是从“■”,“■”声,即《说文·■部》“■”字古文。  相似文献   

10.
闽境自从有了“建安县”、“建安郡”、“建宁县”、“瓯宁县”、“建宁府”和“建安道”等举足轻重的行政区域.便出现了带有“安”字和“宁”字的邑名。这种“安宁文化”的辐射力与渗透力,与建瓯系闽源之地以及在闽境历史上的“领头羊”地位有关。其后衍生出来的邑名,共有“十安”、“六宁”.  相似文献   

11.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12.
“”字小考     
“”字除了作为通假字使用,分别通“假、瑕、暇、遐、贾、段”等;“叚”也作为姓,音与“暇”相同。此外,“”也作为语气词和副词使用:作为语气词使用时,表示吃惊和不屑的语气,音与“暇”相同,元曲中音与“呀”相同;作为副词时,“”字有“却、只”等字义。更全面地认知古义字“叚”,对研究古代语言和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读性——祝新编《盂县志》出版史念海新编《盂县志》出版了,它以150万字的篇幅全面反映了盂县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面貌,特别是建国以来的现状。堪称资料翔实,印刷精美,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从篇目设置上说,《盂县志》与其它新编县志大略相同,这...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金文馘(■、■)字与其所从■字等的释读涉及相关甲骨文、金文数例。甲骨文、金文“■、■、■”等字即馘字,馘字所从“■、■、■、■”等字即■字。  相似文献   

15.
出土文献资料中的燕国一般写作“匽”,从“匽国”到“燕国”的转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通过梳理分析,认为“燕”字是燕国人为了取悦秦始皇而新造的一个字形,“燕”字与“匽”“妟”“宴”等字都存在语音与意义上的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基于“燕”和“匽”读音相同的基础之上,“燕”的本义并非玄鸟。  相似文献   

16.
苑梦珍 《神州》2014,(14):261-262
祝世康,我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之一,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经济行政和经济实际工作。抗战时期,祝世康曾提出民生主义经济学,这在当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拟从经济制度、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对祝世康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在“煊(xuan)”字下误收“值赫”一条。以讹传讹.”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预选试题中,竟将“炮赫一时”写作“值赫一时”.且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渲”字注音是“xuan”,这就大错特错了。究其“炬”与“值”的形、音、义,“炬赫”中的“炬”,不能写作“渲”,“恒赫”亦不通“值赫”。查《说文解字》:“炬”,从火.亘声,即“罐”字。徒到切,’‘举火口罐”。因“渲”是后起宇,《说文》未收。据《康熙字典人“谊”,许元切,音“营”,它的本体字是“援”。《说文》收有“援”字,从火,爱声。《易·说卦》…  相似文献   

18.
“苟”与“苟”本是两个形、音、义皆不同的字。由于隶定之后,字形相近,而“苟”字又在传世典籍中鲜有用例,故二字混而不别。“”本是“苟”的古文异体,亦被误认为是“苟”的异体,并因此由不同角度讹变出不同的字形。本文力图阐明“苟”、“苟”混而不别及相关异体产生的原因由来。  相似文献   

19.
从字形和用法两方面对金文中糅合了“宝”“保”二字构字偏旁的字给予释定,认为“宀”旁为周代“宝”字的必要部件。此外,金文辞例中“永宝用”到“永保用”的转变并非假借,存在一定含义上的变化,这一转变是由历史格局的变化推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根据出土铜器铭和陶“具”字形体演变实例,考证了第四版《金编》附录下第059号和第014号两个疑难字的形、音、义,指出此二字所从均为变形和移位后的“具”字.059号字应从“走”,“具”声,即《玉篇·走部》“ ”字古,014号字应是从“糸”。“(糸走具)”声.即《说·糸部》“(县糸)”字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