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夏路 《文物世界》2006,(6):65-67
博物馆作为一种历史化现象,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和精神化活动的进步提高具有紧密的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只有百年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博物馆由1905年张謇创建的第一座南通博物苑发展到目前2300多座,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始,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一批采用科技手段、多媒体手段,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型博物馆在许多省份拔地而起,各种类别的、不同形式的专题性的中小型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的经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化需求也随之丰富起来,博物馆这个传承历史明,各种化交流、汇聚、展示的重要窗口,也越来越为国内外公众所瞩目。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3,(6):21-21
无论是大运河申遗过程中,还是将来列入世界遗产后,都离不开保护与利用。保护大运河遗产就是要保护其OUV(即突出普遍价值),而利用大运河遗产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往保护前提下加以利用,使运河得到长期的、可持续的保护,永续长流。  相似文献   

4.
张磊 《黑龙江史志》2014,(20):60-60
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和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遗产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对这种新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价值体系的变化运用到博物馆的决策方面来。在此过程中还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采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通过对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旨在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和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遗产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对这种新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价值体系的变化运用到博物馆的决策方面来。在此过程中还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采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旨在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和技术,除了要探讨科学和技术共性的规律、理论和方法外,主要是综合和专门的将一切现代科学技术,施用于一切遗产保护,包括从认知到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它的发展应考虑分析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研究提出跨越式发展的优先主题,凝练重点项目,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引入招投标机制,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积极推动和保证项目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入秋后的北京天空越来越明澈,西风和缓而清爽,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里新中国将迎来55周岁华诞,天安门广场上逐渐成型的大型景观传播着并不张扬但极为浓郁的节日气氛。与此同时,在长安街西端的中华世纪坛里,作为全国文博工作者献给建国55周年的礼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的概述,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21,(3):136-141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的各类文物、文献、展品,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和文化风采.策展团队挖掘、选择合适的文物展品并根据展品和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实现展览目的 .科学、直观地揭示历史,同时生动、形象地解读运河文化,这样的策展理念和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大型线性遗产的展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双版纳勐泐博物馆的内容和形式陈列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时都可找到实物作为依托。仔细的归纳制作工艺流程、习俗礼仪的主要过程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这些显示了强烈的地域性和唯一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1.
民俗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河南省安阳市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当下非遗保护展示在综合类博物馆中展示位置日益靠前的普遍现象,论述民俗类博物馆在非遗保护、研究、收藏、尤其是展示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思远 《神州》2014,(12):227-22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陈列和典藏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实物场所,更是凝聚历史、传播知识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为公众学习提供服务。博物馆给人的感觉大多数是雄伟壮观的,具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典藏,一旦被人为盗窃、毁坏或被自然灾害毁坏,损失无法估量。所以,在博物馆内建立必要的安防系统对于保护博物馆安全的万无一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十分紧迫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苏业花 《丝绸之路》2010,(18):88-9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的文化机构,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有责任担当起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并通过陈列、展览、宣传等手段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已成为全球化的生存模式的前提下,在这个知识经济的世纪中,必须要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方方面面的挑战,以适应新的资源信息化的需要,社会上各个行业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信息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库整合和处理,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所以关于博物馆信息化的研究尤为重要和突出。而另一方面,近年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各地都以自己的形式开始对当地的传统遗留的文化进行界定,因此更需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安长华 《神州》2011,(8):17-17
在文物收藏方面来说,博物馆是最重要的收藏机构,对于文物的研究、收藏、传承和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博物馆为主要介体,把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宣传集为一体。如今经济的腾飞和网络科技的崛起,大量的民族文化已经逐渐被消失、被取代,使得民族文化的魅力随着这些新事物的冲击,而逐渐式微。而博物馆在这一系列的冲击中。以其独特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收藏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更好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护航,是我们仍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安长华 《神州》2011,(17):17
在文物收藏方面来说,博物馆是最重要的收藏机构,对于文物的研究、收藏、传承和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博物馆为主要介体,把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宣传集为一体。如今经济的腾飞和网络科技的崛起,大量的民族文化已经逐渐被消失、被取代,使得民族文化的魅力随着这些新事物的冲击,而逐渐式微。而博物馆在这一系列的冲击中,以其独特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收藏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更好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护航,是我们仍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村镇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每个古村镇的文化遗产均具有程度不同的历史、文学、艺术、科研等价值和利用价值.合理利用古村镇的文化遗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如何合理利用古村镇文化遗产,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仅就古村镇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利用形式、编制规划等问题作一些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陈述知 《东南文化》2021,(3):142-147
运河流域非遗项目众多,生存发展业态多样,展示传播方式多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展览策划上,选择与运河相关、有区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以突出空间、过程、人的非遗属性为基调,以过程性静态展示和轮换式动态展演的方式提升观众的参与互动性,力求打造主线清晰、时空拓展、灵动多变的非遗展.基于非遗展的"活态"特性,提出以策划组织活态区的展示、展演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展览运营"的概念,以持续的人力和财力为保障,统筹利用其他展厅、公共空间,以期与社会教育、文创研发等进行多维度碰撞,用文旅融合的视角探索非遗传播与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区域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进行展示是将当地民族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的宣传,用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本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向芳 《风景名胜》2013,(10):12-18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