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竹 《旅游纵览》2013,(9):211-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本文以鄂伦春族为例,采用昂特谱理论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和可性行,提出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地区资源,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开发旅游业,确保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一定时代的文化内涵,被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表现形式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实物、工具、工艺品等。因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具有  相似文献   

2.
以凤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六营村景观设计中以泥塑为核心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以期改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城市的景观设计却千篇一律的现象,并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传承和发展的作用。从入户空间整体主题、广场绿化的造型设计、中心主景的营造、广场铺装形式、景观小品的设计等景观要素来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在景观中的表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刘雪静 《区域治理》2021,(2):176-177
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CSSCI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发文量、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变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民族团结进步领域正在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和机构,相关研究数量呈现快速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12月1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亚太中心)与巴基斯坦新闻、广播和国家遗产部合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斯兰堡办事处协办的"基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制定培训班"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顺利开班。本次培训班是亚太中心在继2015年12月在北京为巴基斯坦学员举办以履约为主题的"巴基斯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履约  相似文献   

5.
苏文玉  王颖 《旅游纵览》2022,(17):122-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厘清非遗资源的分布特征,有利于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策略的制定。以江苏省为例,运用ArcGIS 10.2软件和地理学相关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在苏南分布较为集中,苏北分布较为稀疏。希望该研究可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苏州昆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意度及其度量模型。结果发现:①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有着很高的正面评价,集中体现在昆曲的"魅力性"、"知识/愉悦性"、"传统性"、"价值性"四个方面;②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感知存在显著性的差异;③不同满意度理论模型与入境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崇印 《民俗研究》2008,(3):268-27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的重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某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是以具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单元展开的。对于依托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方历史特色文化底蕴与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叶涛先生所著《泰山石敢当》(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拉萨市城关区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旅游开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在采用专家调查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定量评价。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型依据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矫正了传统文化学术研究中的贵族化的眼光和等级化的偏见。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何特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形态学视阈,对精神文明确立的一个新的文化理念。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  相似文献   

10.
马志国  贺秀英 《旅游纵览》2022,(16):122-124
文章首先分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其次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2个成功案例,最后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即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平台的搭建速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科学管理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等,希望能够促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托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关于红色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基于CNKI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和Citespace绘制了发文量对比图、发文机构分布图、关键词共现图谱、作者合作网络图、关键词聚类等图谱,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直观分析展示红色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1,(2):15-15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6月2日,文化部举行2011年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文化部办公厅、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3.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以791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和前沿趋势。学界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等维度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知识图谱和聚类分析,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作出展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以贯之的研究主题;创新中国特色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研究中心;高校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培育是研究重点;大数据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将成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遗产》2008,(1):128-128
1月7日~2月3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在线研讨会在古巴哈瓦那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题研讨会鼓励与会者就改进有关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志的培训学习提出建议,探索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理解关键概念所需的实践和理论的材料,这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探讨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以及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实践,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性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保护客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或借鉴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现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确立社区或族群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权利,以及采取"适度原则",在现行知识产权框架内创设一种"传统资源权"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1):0216-0216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瓶颈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对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基于这一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旅游价值,许多国内外学者也看到这一点,纷纷把目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上。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索目前非遗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发现问题,并发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9.
快讯     
《世界遗产》2013,(4):118-119
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在国家图书馆开讲 为了向公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珍爱传统文化、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学津堂正式开讲。  相似文献   

20.
牟欣  陈弘颖 《敦煌学辑刊》2021,2(2):181-189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后,"丝绸之路"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概念又一次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注目.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从2014年-2020年以"丝绸之路"为关键词的文献做了可视化分析,以此来呈现近六年来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趋势.其中包括"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热点演进图谱""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等等,勾勒了近六年国际丝绸之路研究的总体图景,并展示了研究热点的演进以及中国学者和机构对丝绸之路国际研究的影响,对中国学者的丝绸之路研究的国际视域以及文献脉络掌握都具有很强的支撑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