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晓沪 《收藏家》2012,(8):59-60
6月4日北京某拍卖公司春拍的预展现场,展出一件清康熙釉上彩绘折沿盘。此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细腻,釉水肥润,盘底中心用青花绘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根据盘沿上书写的"万寿无  相似文献   

2.
(一) 湖南收集的两件元青花大盘 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从常德收集到两件元代青花双鱼纹大盘,过去未见著录,现介绍如下: 1.青花双鱼莲池大盘折沿,沿面画海水纹一周,盘里画缠枝牡丹花六朵,盘心画双鱼莲池。上为小头阔腹扁身细鳞的鳊鱼(即鲂鱼),下面为细鳞斑彩的鳜鱼。两鱼头向相反。盘外部画一周缠枝石榴花卉,共八朵。整个构图严谨,蓝色鲜艳,风格清新。白釉泛青,有一些小斑点突起。器形不太圆,  相似文献   

3.
故宮博物院所藏十四世紀青花瓷器有卅多件。其中有四件大盘的器形和装飾图案是屬于一个类型的,它們的装飾图案在传世的十四世紀元代青花瓷器中是极为罕見的。这四件大盘的形状和紋飾为: 第一盘:折沿,沿面画卷枝紋一周,线条較粗,盘里画牡丹、石榴、菊花等四季花卉各三朵,盘心为四个如意头組成的菱形框,中心画竹子、石头和灵芝;框外四面填以卷枝紋。盘外部口下也画卷枝紋一周,盘身画纏枝菊花八朵,足上有蓮辦紋一周。口径46厘米,底径26.7厘米,高8.1厘米。  相似文献   

4.
陈连勇 《收藏家》2006,(11):53-5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是深受日本收藏家的衷爱。前月在日本征集秋拍拍品,偶然找到一件罕见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折沿大盘。此盘的年代断定和传承经过,都极为有趣,特写呈方家教正。此盘尺寸硕大,直径达43.8厘米。盘形周正,圈足敛腹,外翻唇口。无夹扁及口沿不平的现象。盘心绘两朵大缠枝牡丹为主题纹饰,盘内壁绘八朵缠枝莲纹,内口沿绘折枝花卉。盘外口沿留白,外壁绘十朵缠枝莲纹。圈足,白沙底,旋纹明显。此盘有日本旧木盒,木盒外侧有白色题签:“明朝唐草模样大皿××家藏”。初看此盘,觉…  相似文献   

5.
林淙萱 《收藏家》2002,(4):58-60
四月的北京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一个新的春季艺术品拍卖季节又不期而至。盘龙公司经过精心筹备,在春季拍卖中推出瓷器200余件,各类珍玩300件,总计500余件。众多拍品,精品纷呈,目不暇接。现择其部分加以介绍,以飨同好。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永乐景德镇窑作品。盘折沿,盘壁外撇,圈足平砂底,胎质细腻,胎体轻盈。施釉白中略泛青,滋润肥厚,用苏麻离青料绘海水。缠枝花及葡萄纹。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疏密适宜,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青花色泽深沉凝重,结晶斑点呈现金属锡光,  相似文献   

6.
清,雍正。高27.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9.3厘米瓶盘口,短颈,折肩,筒形折腹,足部上直下撇。通体以青花装饰,颈、胫部绘如意云头纹,口沿、足边绘卷枝纹,肩部绘“壬”字形云纹,腹部满饰龙凤云纹。云呈括号形,卷曲连绵,龙凤上下错落相对穿插于祥云之间,足底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1,(4)
正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1.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这些仿品在青花色泽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畅 《收藏家》2022,(1):72-76
<正>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元代景德镇在制胎原料、发色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创烧,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烧造工艺。明代青花瓷器已成为景德镇御窑制瓷的主流产品,特别是明永宣时期,可谓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青花结晶斑的晕散效果与传统水墨画缥缈灵动之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宣德时期的青花器形中,有这样一类菱花口盘:宽斜折沿、弧壁、浅腹、矮圈足、口沿及器壁呈菱花式,  相似文献   

9.
青花勾枝莲盘,是晋祠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宣德青花佳作(附图)。通高5.5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22.4厘米。盘作菱花口, 12花瓣,折肩,浅腹,盘壁与底处亦作菱花形,矮圈足。青花纹样可分为三层:器口沿面饰一周二方连续草纹。盘壁花瓣处饰6种 12组连茎花卉,分别是莲花、菊花、牵牛花、牡丹花等,各自独立组成。盘心饰6朵装饰性莲花、菊花、石竹花、大丽花等,每朵花由枝叶勾连组成。盘外壁同样饰6种12组折枝花纹。青花色泽浓艳,自然晕散,具有浓厚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釉色青亮,底无釉,为细纱底,光滑自然,无款识。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之一,它以其幽靓素雅,清新明快的独特风格饮誉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青花瓷是以钻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目前国内外陶瓷界说法不一。但是到了明青花瓷已非常成熟,而  相似文献   

10.
封面简介     
《收藏家》2016,(12)
正口径34.5、底径18.7、高6.7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盘敞口,弧壁,坦底,圈足。口沿施酱釉,白釉闪青。盘内青花绘凤凰牡丹图。双凤于花间嬉戏,洞石掩映,天真自然。盘外底署青花篆书"玉堂佳器"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相似文献   

11.
封面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雍正。高27.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9.3厘米。 瓶盘口,短颈,折肩,筒形折腹,足部上直下撇。通体以青花装饰,颈、胫部绘如 意云头纹,口沿、足边绘卷枝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谓四种钧釉瓷器分别为鸡心碗、罗汉碗、鸡心盘和折沿盘。鸡心碗,圆口,深腹,上丰下削,小圈足;罗汉碗,直口(或微内敛),上腹壁近直,下腹壁圆折收,圈足;鸡心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北京市文物商店征集到一件青花双兔盘(见图)。经鉴定,为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盘高1.5、口径15.8、底径13.5厘米。盘口沿为六瓣花式口,上画六组卷草纹。平底内画双兔、苍松、钩月、山石、灵芝等。图案均用青花勾勒并以浓淡不同的钴料色渲染。两只玉兔形态逼真,跃跃欲动,周围衬以苍劲的松树,皎洁的月亮,皴挫有致的山石,整个画面生动活泼,主次分明。盘的釉色为晶莹的青白釉;底部无釉,微有火石红斑迹,胎质洁白细腻,与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松竹梅盘相似。  相似文献   

14.
萨迦守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萨迦寺所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造型与永乐撇口碗相似,可能是宣德早期的形制。碗内壁口沿处装饰青花藏文一周(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外壁口沿至上腹部饰青花云龙纹一周,共绘行龙五条,各龙之间饰青花?字云纹三朵,龙纹上下各有青花弦纹一道和两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龙纹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有五彩鸳鸯两对在水面浮游。碧荷衬托着盛开的红莲,绿色的慈菇、浮萍和红色的芦苇点缀其间(图版捌:1、2)。  相似文献   

15.
人间最美是青花。温婉雅丽的青花瓷创烧于唐代,至明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举国追捧的热销品。江西景德镇是青花瓷烧造的核心区域和主要产地。从古至今,碗、盘都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生产量和存世量较大。本文对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民窑青花盘进行了整理、归纳,充分展现了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3,(9):F0003-F0003
西周青铜逨盘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西周青铜逨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匝配套使用,呈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相似文献   

17.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3):F0003-F0003
青花葡萄盘;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青花三羊纹碗;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博物馆近年征集了一件西周时期的晋韦父盘,高15、口径34厘米,重3850克。盘为方折沿,浅斜腹,直壁的圈足上连铸有三条螺纹长蹄足,圆条形附耳由盘的腹壁近底部处歧出,双耳紧附于器腹,与盘的口沿几乎等高(图一)。这种形制的青铜盘比较罕见,盘在商代早期出现以后直至商代晚期,基本上都是折沿、浅斜腹、圈足的形式,几乎都没有加置双耳的式样,圈足上也未见有连铸柱足的。至西周早期偏晚的时候,方才出现带附耳的盘,但数量还是较少。直至西周中期之后,附耳盘才逐渐成为青铜盘的基本样式,但双耳通常低于口沿,或与口沿等高。到了西周晚期,附耳由…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6,(8)
正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现藏800余件陶瓷器[1]。其中,明清瓷器约占一半,包括青花瓷器(含个别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彩瓷器)近80件,且不乏宣德把莲纹大盘、宣德缠枝莲花纹盘、万历莲瓣形盘、康熙"中和堂"款碗等珍品。部分瓷器属于民窑佳作,更多的为景德镇明清官窑出品,是研究明清时期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现择其中较为重要的15件加以介绍。一明代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20.
淄博彩绘青花鱼纹盘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清代中晚期正式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彩绘鱼纹造型,到清末民初制作技艺发展成熟并大量生产,作为民间日常使用品广为流行。简约的线条、富有韵律的造型以及丰富的意蕴,在长期的淄博地方社会生活中,共同凝结为当地窑工及民众独特的民俗审美特质。淄博彩绘青花鱼纹盘制作不乏精品,业已成为地方社会的民俗标志与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