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1月12日-14日,由郑州大学主办,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第八大古都郑州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郑州  相似文献   

2.
郝辉辉 《风景名胜》2020,(1):0106-0106,0108
中原学是我省近三年提出的重要社会科学的地方学说,由我省著名的社科专家李庚香提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原学是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文化创新的理论保障,是建设出彩中原、文化中原的理论助手。在 2019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亲临河南视察工作,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中原经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华夏历史的发展、中原邦国都城的兴起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黄沿岸先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黄河文明,因此研究黄河文明的新时代意义,能更加丰富中原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突出的历史底蕴与遗产价值,在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可视化,可以彰显古镇历史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靖港古镇为研究案例,通过提炼其景观基因、生产基因、生活基因、艺术基因、历史人文基因和意识形态基因,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建立文化基因知识库,实现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结构化展示与数字化存储,有助于靖港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相似文献   

4.
汉代画像砖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汉代南阳郡影响而产生的许昌汉画像砖,大部分出土于许昌周边地区.自许昌博物馆建馆以来先后征集到汉画像砖2000余块,这些画像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能够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在对革命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应与红色旅游结合,与时代发展整体趋势相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在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遗址提供了良好空间,针对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与红色旅游进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超 《黑龙江史志》2014,(24):27-27
由郝建平教授等撰著的《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一书,是目前研究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力作。该书第一次建构了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体系,并能密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加以论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长远看,创建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化以及发展城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保护中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克服长官意志,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护好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氛围。本文还针对山东省泰安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中原大战中的许昌风云孔子静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重的新军阀战争─—蒋、冯、阎中原大战。大战的主战场,一是在陇海、津浦铁路沿线;一是在平汉铁路沿线。平汉铁路沿线双方相峙的前沿就在许昌与漯河之间。许昌附近的战斗从5月...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统治中原百年间,并不象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那样,在中原文化中消融尽尽,而是至今仍作为中华民族一员,为现今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样是北方民族,可是统治中原后的历史结局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和这些民族相比,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文化底蕴不同。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都是以较低的游猎——游牧文化,并长期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之后,直接进入中原,因而对中原文化的隔膜较少。而蒙古族是在对与中原文化不同质的我国北方民族游牧文化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先受中亚文化影响之后才进入中原的,因而其本身的传统文化内容较独特,对中原文化产生了一些抵触。但蒙古族最后还是从中原文化中汲取了许多文化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并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因而才能说,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农牧文化结合繁荣中华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文化为依托提升中原的影响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要想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首先要找到旅游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开发,将其融入旅游之中。因此本文着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吸引物进行分析。近几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有关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及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不少问题,本文将中原经济区从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吸引物入手,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恰当的开发建议,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在中原一带形成强大的文化核心。中原不仅是中国历史k的地域概念,更重要的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心。中国在步人文明时代时,最早的国家形态的载体——古代城邦就出现在中原。夏商周以降,国家由城邦到方国,由方国到中央集权的帝国,这一幕幕历史剧大多是在中原一带上演,最终形成了古城星罗棋布、方国鳞次林比的格局。因此,中原古国的源起、整合与兴衰,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马世之先生就是这块荆蒿遍地的历史漠野中辛勤的垦荒者。他的《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就是近几年来古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许昌地区民间散存着众多的汉魏画像砖石,其形制、题材和风格都具有时代和地方特点。特别是实心砖、阳线建筑图以及宫殿建筑材料的画像和文字砖石,对研究汉魏历史和中国美术史有重要的价值。1985年许昌博物馆收集到1600多块,本文对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是历史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对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生成的大数据,为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全面把握与动态监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新数据环境下,大量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数据,有助于准确判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可以提升对现状问题的深入识别,为历史街区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与腾讯位置等大数据提供方合作,在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指标体系应用多维大数据,对部分历史文化名街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反映以名街为代表的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论述了该研究的背景、方法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领域,以数据合作和共享为核心,通过多方参与、通力协作,实现街区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拥有大量的教育遗产,教育遗产保护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积极的影响。民国著名的"北平四大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近现代大学的保护利用实践和研究表明,教育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局限于文化遗产领域,它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的振兴都有深远的影响,尤其近现代大学校园因其与现行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育理念的直接联系,其保护利用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正《中原文物》杂志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考古与文物类学术期刊,1977年创刊,为河南省一级期刊,现被收录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原文物》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物考古学术研究的办刊宗旨,立足中原,面向全国与世界,关注学术热点,突出中原地域特色,努力打造中原文化研究、保护、  相似文献   

16.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语言的变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辽宁省是满族的故乡,在抢救、传承濒危满语的事业中,具有更责无旁贷的使命。通过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满语濒危现状及辽宁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作者现提出若干抢救濒危满语的辽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潘仁颖 《风景名胜》2021,(8):0074-0074,0076
中国是一个拥有 5 000 年历史的文化大国,聪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发生了冲突。同时,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和历史文化名称保护对社会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素和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段早青 《沧桑》2014,(2):167-169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古圣王传说、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优势。但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探寻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路径,以求最终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又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杨竞 《风景名胜》2021,(4):0046-0047
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有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积淀,且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特别是独特的摩梭文化的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历史文化包含了过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泸沽湖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强大支持作用,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新基建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方式,通过创新性保护和恰当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满语文献保护调研与整理开发、满语文献与历史文化深层次综合研究、满语文献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学科建设发展与后继人才培养等深入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满语、文献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满——通古斯诸族语言文化起源发展研究,以及阿尔泰诸族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汉语言文化与北方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研究、清史、满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通过对满语、文献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综合研究,发掘满族文化精神中的精髓,研究其治国方略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机构制定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