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日浩 《神州》2013,(9):23-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在长期历史社会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精神文化与技艺传统,是人类历史的证明,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资源。马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壮族文化具有原生性、丰富性、独特性和神秘性等特点。马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50个项目。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非物质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和开放性,使得其保护不是通过单一可行办法就能解决的。文章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探讨了相应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丰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62项,101处,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建  于坤 《神州民俗》2009,(8):41-43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丈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受”、“言传身教”;还要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林香 《神州》2013,(6):40-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是简单的呵护,而必须在继承中创新,保护中发展。保护和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而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就要探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才能做到正确的、有效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罗云 《文史博览》2015,(3):20-22,25
湘西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挑花、花带、围兜等等,现已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当今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手工艺品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衰落甚至消亡的危机,这正是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选择与文化取向。湘西传统服饰手工艺是湘西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角度来研究湘西民族地区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不仅保护了湘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推动湘西文化产业形成、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产业发展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闯 《旅游纵览》2013,(11):183-184
辽宁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省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辽宁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本文以海城庙会为例,对其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前提下,结合海城庙会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出和总结了保护与开发海城庙会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二轮志书中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第二轮志书应在篇目设计上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志书里设置历史沿革、非物质文化内涵、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入等条目记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采取图片集录、光盘录制、建立地情文献网站等形式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从本质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中所形成且时代传承的知识、技能、艺术、民俗等智慧结晶和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所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区域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进行展示是将当地民族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的宣传,用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本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与世界文化遗产相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仅有一词之差,但无论是名气还是受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及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是我们祖父母们留下来的"传家宝"。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对这些正在消  相似文献   

14.
辽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承载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特别是对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理论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阐述沈阳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08,(9):75-76
200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新疆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人类三大文明曾在这里汇集碰撞。东西方文化曾在这里交融荟萃,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厚积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方式。旅游研发的历史效应必定会包含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应用。通过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资源属性的关联处理方面找出保护及旅游研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汉文化的影响,盘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我认为要从收集、整理、记音、翻译、研究和出版几个方面来保护盘县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文字、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身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希望其精神生活能逐渐适应不断发展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民族旅游的形式逐渐兴起。谈到民族旅游,就不能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旅游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然而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有积极的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对于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程度,实现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