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  房学惠 《文献》2001,(1):221-237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批近代重要学人的信札,已陆续在<文献>杂志刊发了王国维、劳乃宣的部分书信,今将柯劭忞致罗振玉信札23通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不是别人,而是山东福山王懿荣,他不仅是投军从戎、抗击侵略,以身殉国的爱国志士,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号廉生。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老中药店达仁堂找了一剂中药。其中一味是据说有涩精补肾功效的药材“龙骨”。王懿荣一时好奇心起,就拿起这位不寻常的药仔细审视,无意间突然发现“龙骨”上竟刻有一种似篆文又非篆文的古文字,这使他大为吃惊。王懿荣是  相似文献   

3.
牛树梅、牛树桃《胞兄纪略》一书录有晚清名臣胡林翼致牛树梅信札一通、祁寯藻复牛树梅信二通,均不见胡、祁二人相关著述,当为佚札.信札内容与时局政务有关,对于研究湘军以及胡林翼吏治、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对于钩稽祁寯藻晚年生平事迹、师友交际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5.
陈伟欢 《收藏家》2011,(5):39-45
黄绍箕(1854—1908年),字仲,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侍父归里,途经上海时列名"上海强学会"。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二十五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二十六年受张之洞之聘,赴湖北主持两湖书院。三十年任编书局监督,次年正月兼任译学馆监督。三十二年任湖北提学使,卒于任。著《中国教育史》等。黄绍箕精通训诂学,还精金石书画,常与潘祖荫、孙诒让、端方、盛昱、王懿荣、费念慈等一起探讨。温州博物馆藏有许多黄绍箕友朋的信札,特选张之洞、林开、杨锐、李传元、张亨嘉等人的信札予以整理刊布。这些信札写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三十一年间,内容涉及当时时事,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抗击日军的消息;山东义和团运动,以及有关京师大学堂招聘德文教师等,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程陶庵 《收藏家》2003,(4):36-40
盛世兴收藏。在当今民间收藏蓬勃发展的大潮中,收藏名人信札爱好者的队伍异军突起,已成为民间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热点。随着收藏名人信札爱好者的增多,名人信札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有人在金钱的驱使下,不惜一切手段制假卖假。最为典型的实例是2000年春季在北京市场上出现一批数量多达七八十通的名人信札,竟无一真迹。因此,如何鉴别名人信札的真伪,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是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收藏经验,鉴别信札真伪的方法同鉴定书画有相同之处,应从笔墨、笺纸以及信札的内容等诸方面综合考证。  相似文献   

7.
张英 《收藏家》2009,(9):28-34
展阅流传有序且保存完好由楠木镶装三本册页信札,可以想见清朝末年以及民国初年间的历史片段:这其中包括郑孝胥与端方的5封通信,王璀与端方的15封通信,王闿运与端方12封通信以及李葆恂与瑞方的4封通信,合计36封信札及5只原信札封笺,总计83开页。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家书信札见诸《阳明全书》数量不少,而未收入者,散落民间,时有发现。我馆原藏王阳明家书手稿一篇,是王阳明在京时写给居家绍兴父亲王华的信札。新近,我馆又征集到王阳明家书信札四篇。其中三篇是寄给其弟辈的手迹,一篇是给友人的答谢书。这五件书信手札,均为竹纸草书,除“此间家事尚未停当”札未署年月日外,其余四篇仅署月日。各篇保存完好,无字迹缺漏。上述信札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也是研究王阳明家庭、生活、政治、思想及明代书法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致沈经笙中堂》是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札,写于光绪五年(1879)的农历七月七日。是当时的署四川总督丁宝桢,写给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桂芬有关洋务和藏务的信札。从这封信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可以了解封建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史鉴今,或许能对我们今天的少数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1):F0002-F0002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派三祖”之一,清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坛领袖。《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辑录姚鼐与师友门人往还信札516通,其中姚鼐信札476通(与朱孝纯一书有目无文),他人与姚鼐信札40通(朱孝纯与姚鼐一书有目无文),附录诗文214题255首(篇)。旨在通过书信往还等材料,反映姚鼐与师友门人的文学批评和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11.
《起居帖》是王宠30岁书写的一封信札。本文详细考证了信札的内容、写作时间,及信札所涉及人物行状,并综合论述了形成王宠书法风格的时代背景,及其由收敛走向开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7,(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全二十二册)精装16开定价:13200元2017年6月出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一书收档案与图书两大类。其中,档案类中包括日记、信札、赠言、笔记、公文、剧本等。图书包括卢沟桥事变相关著作、战史类著作、抗战教育与宣传类著作等。收录的文献大多是首次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力 《文献》2018,(6):3-15
本文系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1933年至1945年间致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容庚先生十三通信札的笺释。信札中除徐中舒与容庚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外,还特别提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考古学社"的活动,以及徐中舒先生代表史语所请容庚先生帮助购买二件商代印玺和刘体智善斋青铜器等事,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黄宾虹留下的信札中,内容十分丰富,收信人大致分为学生、友人、家乡故老晚学和族人。如写给学生朱砚英、段无染、王伯敏等,写给友人、艺术界人士的信札如吴仲垌、陈叔通、高吹万、傅雷等, 以上内容均以谈艺为主。写给家乡故老、晚学如许承尧、曹一尘、郑初民等,多为乡邦文献的搜集、考证兼及艺事。而写给族人如黄树滋,黄骈南等,内容则较杂,除兼有上述内容外,又有较多私人事务,以至具体而琐碎。黄宾虹信札中谈书论画内容固然宝贵,但后一种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对研究一位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黄宾虹来说,尤其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8,(6)
本文系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1933年至1945年间致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容庚先生十三通信札的笺释。信札中除徐中舒与容庚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外,还特别提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考古学社"的活动,以及徐中舒先生代表史语所请容庚先生帮助购买二件商代印玺和刘体智善斋青铜器等事,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7,(6)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其创建者杨以增从政数十载,宦迹逾十省,曾任陕西巡抚及江南河道总督长达九年。杨氏重情义,忠职守,广交游,精藏弆,与友朋信札往还颇多。卒后,其子绍和辑为《海源阁珍存尺牍》二十册,珍藏于海源阁。后因捻军、土匪多次焚掠,散失颇多,今存两册,现藏山东省图书馆。信札作者如林则徐、萨迎阿、陈官俊、吴式芬等,皆为道咸之际重要的官员、学者,与杨以增过从甚密。信札或谈学论政,或叙及家事,或言及交往,或馈遗藏书,是研究杨以增及其友朋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5期发表的张之望、张嵋珥共同署名的《新发现的过云楼秘藏袁世凯〈月前帖〉考》(以下简称《〈月前帖〉考》)一文,对过云楼所藏一份署名袁世凯的信札给予鉴定结论,确认其为袁世凯真迹,且收信人为另一晚清重臣李鸿章,并将该信札命名为《月前帖》。《〈月前帖〉考》将一份从未著录的袁世凯与李鸿章之间的信札整理公开,付诸同好鉴赏,文章颇有价值。袁世凯是近代名人无疑,但其人并不以书法闻名于世,袁氏所写信札能否以"帖"名之,姑且不论,但  相似文献   

18.
刘碧虹 《收藏家》2011,(2):47-52
浙江嘉兴博物馆与海宁博物馆藏有王国维为沈曾植70寿辰而作的三件文献。分别为"王国维行楷《海日楼歌》诗稿轴"、"王国维行楷致沈曾植信札"以及"孙德谦书《王国维〈沈乙尚书七十寿序〉》中堂"。这三件墨迹在研究沈曾植的历史地位、王国维与沈曾植的关系以及王国维的书法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悬泉置遗址出土元与子方帛书信札考释王冠英图11997年9月至12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送展西汉帛书信札一件(图1)。该信札1990年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汉悬泉置遗址出土。出土时呈纵三折、横七折...  相似文献   

20.
《南方文物》2008,(4):131-131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已知的四千余甲骨单字中,破译并取得共识的仅有一千个左右。为更充分地利用甲骨文这一商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全面弘扬与发掘古代社会的优秀文化,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决定共同设立"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对在甲骨文破译及研究取得新突破者进行奖励。此奖项以后将二年举行一次,坚持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宁缺勿滥,确保新成果得到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