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者注:在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纹章”瓷。所谓纹章瓷,即指当时欧洲一些政府部门、王公贵族、军队在中国定烧的瓷器,其上装饰有它们的徽章。这种瓷器的烧造年代始于16世纪的明代,17至18世纪广为流行,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我国广东是这种外销纹章瓷的主要生产地。本篇译自埃利诺·戈登(Elinor Gordon)编纂的《中国外销瓷》(Chinese Export Porcelain)第五章中的有关纹章瓷的内容,以使人们了解纹章学和有关中国外销纹章瓷的知识,或许对有兴趣收藏这类瓷器的读者有所裨益。文章篇名为译者自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江凌董亮 《收藏家》2009,(10):50-52
从明嘉靖时期开始,欧洲的葡萄牙就向中国定购纹章瓷,不过,直到明末,纹章瓷并未真正兴起,因为明代纹章瓷主要是青花纹章瓷,而欧洲纹章是彩色形式,青花并不能完美地表达纹章的内涵。从清康熙时期开始,釉上彩形式的纹章瓷代替青花成为纹章瓷的主流,从而迎来了外销欧洲纹章瓷的高峰。许多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公司团体等纷纷派遣或委托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前来中国定购。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陶瓷,源远流长,在世上享有盛誉。中国陶瓷的型制与纹饰,一直以中国传统形式为主,直至明代起,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渐频繁,出现了应海外要求而生产和出口的瓷品。这些瓷器,不论型制或纹饰出现了西洋风格,以迎合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市场需求。我们常称这类瓷器为“出口瓷”或“外销瓷”。 绘以西洋纹饰的出口瓷上最初由葡萄牙商人订制。随后由于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其他国家的商人受到启发,各式西洋风格的纹饰和设计陆续出现,18世纪时最为蓬勃。这些外销瓷上的西洋纹饰,除了西洋人物、楼宇风景、花卉虫鸟,以及徽章等以外,其中更有以圣经故事或希腊故事为主题的纹饰。了解这些纹饰所表达的故事,有助我们对这些瓷器的欣赏。 一 宗教故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现有400多件(套)瓷器类藏品,其中包括多件清代外销瓷。这些外销瓷涵盖了清代外销瓷的几类主要器型和纹饰,对外销瓷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它们不仅体现了一时的政治潮流、文化风尚、民间风俗,也见证了17—19世纪中外经济、贸易和民间的频繁往来,更是“中国制造”在瓷器领域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耀州窑是唐、五代、宋、金时期中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窑场之一。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古遗址常有耀州窑瓷器出土,通过对这些瓷器品种、釉色、纹饰等特征的识别和统计,结合外销港口及沉船发现的耀瓷情况,对比输出地的瓷器特征,我们可以探究外销耀瓷的运销线路和范围,耀瓷在中国外销瓷中的地位以及对输入地陶瓷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亮  江凌 《收藏家》2008,(1):17-22
西方中世纪时期,王权常常形同虚设,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既为在战争中辨别敌我以避免伤及战友,也为了树立自身城邦形象,欧洲纹章在这种背景下约于12世纪末兴起。最初只绘制于盾牌上,后来扩展于各类器物和建筑上,其使用范围亦从国家城邦象征向贵族、教会以及其他普通团体和民众扩展,成为体现欧洲文化最典型的象征之一,不过,时至今日,欧洲纹章的主要形式仍然保持盾形。  相似文献   

7.
德化窑是民窑之一,明清时期达到繁荣鼎盛,其中尤其以何朝宗为代表制作的德化白瓷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白"。德化瓷器具有质地纯净坚硬,色泽明亮洁白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欢迎。德化瓷器外销也有悠久的历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做出重要的贡献。福建古志中对德化窑和德化瓷器、德化瓷外销情况、何朝宗等瓷雕艺术家和制瓷工匠对德化窑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均有详细记载,是研究德化窑和德化瓷器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8.
外销瓷,指以商品形式存在并行销海外的中国古瓷器。其滥觞于唐代晚期,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发展,明代及清初的繁荣,直至清代中后期,受继起的日本及欧洲瓷业的影响,开始走向衰落。辽宁省博物馆现庋藏几件古外销瓷,其独特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外销瓷的发展水平,本文就其特色及相关问题做一简要论述,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景德镇烧造了无数精美的瓷器,以青白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外销瓷最为人称道。景德镇瓷器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被销往世界各地,作为文化使者,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及世界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漳州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彰显独特的文化神韵和艺术魅力。漳州窑瓷器器型多样,纹饰繁复,其中又以大盘最具代表性。福建博物院从2018年至2021年陆续征集了一批漳州窑瓷器,本文以其中的大盘为例浅析漳州窑纹饰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外销瓷主要通过贸易手段销往海外,可分为三部分:早期是以贸易形式由陆路或水路运出的,元代以前的外销瓷大多以这种方式销往海外;第二种是由外商来华收购、订购、订制等直接采购方式销往海外,明清两代的外销瓷多属此类;第三种是通过对外国元首、使者的赏赐和馈赠等方式输出,这类瓷器级别较高,烧制水平与官窑瓷器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2.
“克拉克(Kraak)是荷兰人对当时葡萄牙的货船的称呼,至于从Kraak上缴获的瓷器,荷兰人称为Kraak瓷器”①。因为这些葡萄牙商船所运载的瓷器是中国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青花瓷,所以“克拉克瓷从广义解释是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②。今天的克拉克瓷,一般特指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一种中心饰花卉、禽鸟及动物等主题纹饰,四周饰一般为8个或6个扇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等图案的青花瓷(见图)。日本学者则把这种装饰的青花瓷定名为“芙蓉手”,以其形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而得名。目前一般认为克拉克瓷是应欧洲一些国家的需要,明代万历…  相似文献   

13.
陈立立  杨福来 《南方文物》2000,(4):47-48,53
克拉克瓷是自十六世纪始葡萄牙人从中国贩到欧洲去的绘有欧洲风格画的瓷器。当时欧洲人不会生产瓷器,对克拉克瓷特别喜爱,因此需求量很大,从而形成了一定历史时期一定风格的瓷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克拉克瓷的美术风格及特点论述的不少,本文试就克拉克的粗糙以及形成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7,(9)
<正>福建是中国古外销陶瓷的重要产区之一,闽南地区古代制瓷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代以来发展迅速,其产品多销往海外市场,在海外地区和中国水下考古工作中均有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也是目前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学术前沿之一。本书从闽南地区制瓷手工业遗存的分区与分期研究入手,探讨该地区的窑场分布与变迁、制瓷技术交流、瓷器行销与市场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瓷器从生  相似文献   

15.
漫话礼品瓷     
李奇 《收藏家》2004,(8):49-53
“礼品瓷”是瓷器的一个特殊品类。我国是瓷器大国,又是礼仪之邦。“礼品瓷”即作为馈赠品、纪念品的一种瓷器。“礼品瓷”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图案纹饰紧扣主题;二是铭文题款标注准确。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开发价值。“礼品瓷”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中日两国的陶瓷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明代福建漳州田坑窑生产的素三彩瓷,便是中日瓷器交流中的一个特殊品类。明清时期,从福建外销至日本的瓷器有青花、青瓷、白瓷、蓝釉、酱釉、五彩、素三彩瓷等,品种繁多,相较于青花、五彩等瓷种,素三彩瓷以外销为主,因而国内存世量不多。  相似文献   

17.
由陶瓷文化作家王德安先生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女士合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瓷博士"开课》,是一部青少年文史读物。它深入浅出,将官、哥、汝、定、均几大名窑,官窑瓷、民窑瓷、外销瓷各种概念,器型、釉色、纹饰的不同内涵,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的窑业传承,乃至瓷器烧造的体验、古瓷真伪的辨识、残瓷碎片的华丽转身,都讲述得趣味盎然,是一本开创性的青少年文史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18.
冯宁 《东方收藏》2020,(3):20-23
光绪粉彩瓷的主要特点光绪年间(1875-1908),此时的满清政府已经变成对内镇压剥削人民、对外投降帝国主义的腐败政府。为了满足腐朽的生活需要,朝廷曾拨款到景德镇烧制皇宫用瓷,包括日用瓷、陈设瓷、为慈禧太后做寿用的寿瓷、赏赐大臣的用品、仿三代青铜礼器的祭器、有吉祥如意的洗餐具等。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非常大,品种及传世品都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用瓷,也有陈设瓷及文房用瓷,多承袭传统形制,其胎体较薄,成型工艺较好,釉质细腻均匀,有近代瓷的特征,纹饰的绘工虽不甚精细,但色彩的过渡较为自然;而此时民窑烧制的粉彩瓷器,质量不是特别高,胎质有点粗松,胎体也较为厚重,器物纹饰多是类同官窑器物。  相似文献   

19.
嵇娟 《文物天地》2023,(6):48-51
五彩瓷是陶瓷艺术的珍品,成熟于明代,清康熙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康熙五彩瓷造型多样,品类繁多,釉彩丰富,纹饰题材广泛,绘画生动细致,有“冠绝天下”的美誉。本文从宿迁市博物馆藏300余件瓷器文物中遴选三件康熙五彩瓷,从造型、纹饰、釉彩等方面进行逐一赏析,从中可以一窥康熙五彩瓷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初,我在为《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一书所写的代前言中,曾专门写了一章,题目就是《清代外销瓷上描绘的"满大人"是褒?还是贬?》。在清代外销瓷的诸般纹饰中,有一种空前绝后的独特纹样,从康熙青花的狩猎纹起,到雍正、乾隆、嘉道时期的粉彩、广彩的"合家欢"纹饰中多见一种清装人物纹样(图1),道光以后渐少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