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如何处理好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址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白帝城馆藏文物、文物建筑、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了白帝城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现存具有保护价值的农村历史建筑1万余处.包括民居、祠堂、寺观、商铺、作坊、牌坊、桥梁等.不仅数量和种类多.且很多建筑体量高大.用材考究.雕刻精湛.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杭州市七县市历时三年.斥资4个亿.不同程度修缮农村历史建筑3200余处.并对修缮后的历史建筑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宗祠类历史建筑的利用尤为可圈可点.如打造衬级文化活动中心、开辟农家书屋、创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民俗陈列馆.开辟传授科技知识的乡村课堂及让祠堂发挥传统的族群团拜用途等等.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这种探索,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漳州漳浦蓝氏种玉堂为例,阐述了祠堂建筑的重要性以及联系血脉、增进族群关系的意义,并就漳州祠堂建筑的保护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重点对其保护途径以及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宣传和利用,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进行阐述。旨在呼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达到盘活祠堂文物资源,加强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价值的认知和评估是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也是编制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类文物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历史遗产,对其进行价值分析更是讲好历史故事、彰显文化内涵的前提。青岛市部分名人故居的研究案例表明,分别从名人视角(历史成就、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等)和建筑视角(历史特征、风貌特色、科学布局等)对名人故居进行价值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探索名人故居价值内涵的路径方法。而展示思路上兼顾名人价值导向和建筑价值导向,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名人故居现状,指导文化的展示与建筑的修缮,为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如何平衡处理文物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文物保育在香港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2007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7-08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全力推动文物保育工作。此后,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文物保育措施,"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其中之一,该计划通过邀请非牟利机构参与政府历史建筑活化项目并以社会企业的形式营运。透过活化利用,保存了历史建筑,为其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众享用。通过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进行研究,从政策制定、执行过程、运行效果等角度,探讨香港的文物保育工作如何在决策和推行过程中既可保护文物的历史价值,符合社区居民和公众的利益,又能使文物再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静 《东方收藏》2023,(1):110-11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可以兴产业、促消费、促投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极。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中延续生命、重焕生机,让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本文以青岛德国建筑——水师饭店旧址为例,探讨文物建筑在修缮和利用中重焕生机,让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新时代作用,使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城市更新进程中,文物活化利用是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如何赋予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热门话题。以上海天后宫复建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从文、商、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文物建筑修缮方式、利用途径、经验总结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城市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在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将文物建筑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增强文物建筑与社会公众的联结,从而使文物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城市更新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8.
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共谋共建——摸清家底”的全流程历史建筑普查的技术方法,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分析普查对象的聚集性特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划定,注重历史建筑与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全域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保护规划的调研方法、潜在保护对象的盘点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理念、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中的文物建筑保护是建国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建筑与文物建筑的矛盾与冲突推到了极致,在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应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推进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甲组夯土基址的处理与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考古发掘的夯土建筑基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殷墟宫殿区内发掘的夯土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文物,是见证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遗址,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保护土质文物的原则和要求,经过针对相关样品的分析测试,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土质文物加固剂对建筑基址进行了全面的处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刘向阳  高小超 《文博》2011,(1):82-85
乾陵是唐代帝陵营筑的楷模和典范,是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帝王陵园。陵园内现存的百余件大型石刻、十余处建筑遗迹和已发掘的五座陪葬墓中出土的唐三彩、壁画及石椁线刻画等珍贵文物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遗存免遭破坏,正确构建其基本保护体系,合理利用这些文物古迹为当代社会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和文物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乾陵的管理者对陵园保护范围内的石刻、建筑遗址及陪葬墓出土文物等采取的抑制人为破坏和运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本体不受自然因素损害的保护方法及措施的不足与存在问题,旨在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能够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在对革命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应与红色旅游结合,与时代发展整体趋势相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在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遗址提供了良好空间,针对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与红色旅游进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艳阳 《神州》2021,(1):44-45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遗留下诸多文物,其中大量的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中,通过陈列与展览起到社会教育作用.民俗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产,通过保护这些民俗文物可以见证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以及风土人情,对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博物馆需要在新时期继续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本文从民俗文物的内涵以及保护...  相似文献   

14.
林弘 《丝绸之路》2010,(12):99-101
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文物古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与此同时,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对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教育功能、形象功能的充分开发,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从文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文物古迹的重要作用及其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近现代文物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现代历史研究的佐证和补充。管理、保护好现存的近现代文物,无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还是对社会进行宣传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管理、保护好近现代文物的重要性和意义,过去人们已谈的很多,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之后,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尽管如此,在整个文物的管理、保护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近现代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单独提出来,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浠水古祠堂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浠水县发现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祠堂五座,这些祠堂建筑风格各异,做工精致,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及地方文化风俗有一定意义。现择要介绍如下。程氏宗祠(图一),位于浠水县绿杨乡查儿山村花屋湾。坐西朝东,由正屋和偏房两部分组成,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屋一进两重,地面前低后高形成前堂后殿的格  相似文献   

17.
刘氏家庙是晚清名将刘永福驻军广州时建造的家庙和居住的寓所,其大量采用晚清岭南厅堂建筑的装饰手法,是广州晚清岭南家庙建筑的重要代表。刘氏家庙反映着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忠、义、信、节,文化内涵深厚,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刘氏家庙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简单地维护修缮一幢建筑,而是要保护这幢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保护因名人而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保护城市文脉的亮点,保护城市的历史。应以有效保护为主,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内涵,开发与文物陈列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休闲相融合的保护、教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西乡村建筑遗存是广西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特别是那些具有鲜明特色、蕴含着历史内涵和承载着人类交往、文明交流、中外关系、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及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文化互动、风尚习俗相互影响融合信息的建筑遗存,需要我们关注、挖掘、研究、保护。本文以桂南地区卢氏科举世家的官屋为例,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关注、保护与开发好清代广西乡村建筑遗存,特别是有特色的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文物建筑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如何能使文物建筑得到更好保护,是采取原址保护,还是原址抬升保护,哪种方案更为合理适宜,一直是大家在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实例的比较研究,探寻不同的原址保护方法会对今后在文物建筑修缮中提供一点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物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保护好乡村文物,不仅对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内涵的需要。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认识不足、文保专项经费投入短缺及文物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多数乡村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通过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科学的乡村规划、保障各方面要素等,促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