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文 《文博》2023,(1):66-70
本文依据文献及考古资料,重新探讨了西汉安定郡彭阳、安定、抚夷县治的具体位置,认为彭阳县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茹河北岸的阳湾遗址,抚夷县治在今三岔镇蒲河北岸的梁台遗址。笔者认同《中国历史地图集》关于彭阳、抚夷两县治所方位的标注,并为之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进行佐证,且进一步确认其位置。本文对标注在今泾川县的安定县重新进行了考证,认为县治在今镇原县东南10千米处城关镇茹河北岸的后河遗址。  相似文献   

2.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卒于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县)私第,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葬于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建国后,欧阳修墓地尚存六个大墓冢,后夷为平地。墓中曾出土有石猪和青石板以及墓志铭等。欧阳修墓地附近现有石碑十余通,墓前祠堂大殿三间、门厅及东西厢房数间,均为清代重修建筑。据清乾隆十八年编撰的《新郑县志·祀祠志》记载:“在县西二十八里自然山北,其西有寺曰:‘欧阳寺’,即宋敕建以守墓者也。苏子由所撰神道碑已仆。寺外别有石高而方篆曰:宋郑太夫人墓志铭盖公生前为  相似文献   

4.
灵峰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境内的灵峰山上,西距宁波城区约20公里,东与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南与浙东名刹阿育王寺山峦相连,同为远近闻名的佛家净地之一(图一)。灵峰山自东汉以来即称佛国道场,据传晋时葛洪也曾到此炼丹。南朝梁时有僧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邻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开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  相似文献   

5.
凤台寺位于新郑县城南半公里的岗地上。寺房已毁,唯塔独存。根据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凤台寺在南门外,旧志宋大观三年建,今寺内浮图题名有元丰四年字,则寺尚不始于大观也。嘉靖四十年洞林寺僧重修。”。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该寺约建于北宋中叶,明代曾予重修。在抗日战争前夕,盘踞于寺内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将木构建筑全部拆除。随后伪县长李月商又制造借口,派人拆除寺内独存的砖塔,在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下,未能得逞,但塔基被挖开一个洞。因此塔基地宫内常年  相似文献   

6.
太平兴国禅院,北宋时建在今四川省达县城外,明末清初之际毁于兵燹。该院有大钟一口,为禅院主僧惠达集资购驮山(在今万源县城郊)之铁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境内唯一有准确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可考证的历史人物——北宋状元苏易简就出生在古绵州盐泉县,即今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但近期有人就古盐泉县的治地和苏易简的身世及出生地持有不同看法,认为:盐泉县治地(县城所在地)在今三台柳池;苏易简出生地一说在三台县,一说在中江县。众说纷纭,莫充一是。本文笔者以详实的文献、文物资料考辨...  相似文献   

8.
三学寺为辽南名刹。《辽东志》和《全辽志》都有简略记载。据寺内现存的明宣德十年(1435)的《重修三学寺碑》所载:“辽东之海洲,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有口口诚佛岩禅师,暨海元傍禅师鼎新之,及观韩谅所制碑阴,则云不知始末,谙孰是,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碑尾记有“重修  相似文献   

9.
唐宝民 《文史月刊》2014,(12):60-60
石熙政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宋真宗当政时,他任宁州(今甘肃境内)知州。宁州是边境地区,与西夏毗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熙政认为朝廷给宁州派驻的兵太少,一旦开战,很容易被西夏打败,恰好那时,驻守清远(今广东清远市)的宋军失守,吃了败仗。石熙政趁机上书宋真宗.让朝廷给宁州增兵35000人。  相似文献   

10.
山西晋城县古青莲寺,在硖石山南麓,丹河之北岸,规模较小,初无寺名,即以硖石名之。唐咸通八年,始"敕赐"青莲之名,即今的古青莲寺。现在的青莲寺,古称上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始名为"福严禅院"。盖以古青莲寺,紧临丹河,不断受水患。上寺地势高亢幽静,宋金以来,均在此扩建,而旧寺逐渐荒芜。但青莲寺与交城玄中寺,同是国内著名的净土宗道場,故其名独彰,而福严禅院遂不为人所称。  相似文献   

11.
兴教寺位于今长安县杜曲镇西韦村西北360米处的少陵原畔,环境优雅。唐总章二年(669年)因迁葬玄奘灵骨建塔,次年(670年)建寺,寺名全称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名冠樊川八大寺之首。大和二年(828年)重修,后历代屡屡重修,重建寺院。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俯视樊川。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殴、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僧房。  相似文献   

12.
1819年徐松游历莫高窟,在所著《西域水道记》卷三中记载"岩之文殊洞外有元皇庆寺碑"。此碑今存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碑名《重修皇庆寺记》,立碑时间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莫高窟第61窟所塑主尊为文殊菩萨,后壁通壁绘五台山图,故又名文殊堂。许多学者依此认为"文殊洞"即为第61窟,进而推断甬道壁画为元代重绘。本文考察相关资料,认为徐松所载之"文殊洞"乃今之第94窟,皇庆寺碑至迟到清代还立于该窟内,直到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时才搬离此窟,因此徐松所记的"岩之文殊洞外有元皇庆寺碑"不能作为探讨第61窟甬道壁画年代和风格的依据。同时,根据此碑所在的位置,本文对皇庆寺寺址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宋皇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是近年来继《西夏陵》一书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陵墓群的大型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该书以1992年夏至1995年秋对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区进行的文物普查和对永定陵上宫、永定禅院遗址及早些年开展的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地宫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对北宋皇陵进行了详备的记录和考述。全书的资料部分共分七章,首先介绍了宋陵的地理环境,明确了宋陵分四个区域的总体设计;其次详细记述了  相似文献   

14.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建隆元年北宋户数为96.7353万户。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个统计数字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口史》等著作在涉及北宋初期人户数时,都采用了《册府元龟》所记后周显德六年的统计数字230万户作为北宋初人户数字的依据。本文从各自所取文献的史源,以及后周、北宋相关户数的考订入手,认为将230万户作为北宋初期人户数据的史料根据是不充分的。在没有新文献发现的前提下,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宋史.地理志》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靖边鱼头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末至西魏时期,在北宋/西夏、明、清时期均有兴建和重修活动.鱼头寺石窟保存有北朝、北宋/西夏、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是榆林市境内现存较早且延续时间较长的一处重要石窟.本文在对鱼头寺石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石窟年代、重修情况、造像题材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拥有1700余年的建寺史,历经六朝时期的长干寺、北宋至明初的天禧寺,永乐以后成为明王朝的皇家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该寺清末被毁,成为遗址。2007~2015年,考古人员对遗址北半部进行了全面发掘。在此过程中,从明清时期的地层、灰坑,尤其是多口古井中,出土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寺院遗物,为研究鼎盛时期的大报  相似文献   

17.
大名府故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大街乡,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201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名县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对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大名府故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勘探,并对大名府故城外城南城垣进行了解剖发掘。经解剖可知,外城城垣宽41.6米,两端夯筑,中间填土,墙外或有包砖,城外有壕沟,始建于北宋前期,金代后期废弃。此次考古工作初步认定大名府故城遗址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套城组成,符合北宋京府建制,为研究北宋京府类城市形态提供重要了资料,也拉开了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辽代建筑——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涞源县是河北省历史比较古老的一座县城,秦为广昌,汉改飞孤,现在称涞源县.它位于河北省中部,西与山西五台山接壤.从京广铁路南下到高碑店换乘汽车,约行九小时即可到达涞源城.这里群山连绵,县城环抱其中,城内西北隅保存着一座辽代建筑的阁院寺.寺俗称"大寺",据光绪元年县志记裁:"阁院禅林……俗称大寺,东汉时创建,唐时重修……".又据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阁院寺碑记"……汉朝初盖圣像,大唐齐修梵刹,宋时重建……",又据隆庆二年重修碑记"涞源原为燕云之重地,殿为辽元补葺之".除上述记载外,在文殊殿脊枋下题有:"嘉靖丙午重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7、8月间,南京中华门外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出土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佛教圣物。据出土石函碑刻记载:"施护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及)诸圣舍利,内用金棺  相似文献   

20.
河南历史上的“南京”杨盛云大家都晓得江苏省会南京,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但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河南历史上也出现过两个“南京”。一个“南京”出现在北宋时期,故址在今河南的商丘县一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做过后周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